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自考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小抄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串讲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五节 田汉 洪深

0537 -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六节 林语堂 何其芳 第七节 叶紫 吴组缃 萧军 萧红

(第一章样本 完整版共8页)

笔记依据教材

《中国现代文学史》

吴宏聪、范伯群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 笔记依据目录 第一章 1917—1949年的文学运

动和文学思潮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兴起

第八节 戴望舒 臧克家 第九节 张恨水

第十一章 1937—1949年的文学创作(一)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艾青 第三节 田间 穆旦 第四节 夏衍 陈白尘 李

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心异、狄莫(影射陈独秀、钱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玄同、胡适)三人. 简述新文化运动的缺失: 提出诗歌”三美”的主张,即音

实主义小说;由文学研究会倡导和创作的反映社会问题的”

乐的美(指音节)、绘画的美问题小说”、”问题剧”和反映(指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实现人生的”乡土文学”,盛极匀称和句的整齐).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北京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

一时.第三,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很大的语丝社和鲁迅领导的莽原社、未名社等,

简述周作人《人的文学》的思1、倡导者在对待古代文学方想内容:周作人于1918年发表面否定过多,而对外国文学则了《人的文学》的重要文章.①提出”我们现在应当提倡的新文学,简单的说一句,是‘人的文学’.应该排斥的,便是反对非人的文学.”他解释”人的文学”,是以合乎人性的人的灵肉一致的生活为是的文学.所谓”肉”,是”相信人的一切生活本能,都是美的善的,应得完全满足”;所谓”灵”,是指”逐渐向上,有能够改造生活的力量”,”能达到高上和平的境地”的人的”内面生活”.②”人的文学,当以人的道德为本”.他把”人的文学”定义为”用这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

多加肯定.2、倡导者的观点,对继承我国古代文学的优良传统,多少有些消极影响.

同人刊物主要成员有鲁迅、周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第四,

(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孙伏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

园、章川岛等.其主张和态度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文学成就: 1、”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深刻的文化革命.2、作为新文化运动一个重要方面的文学革命,也是一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彻底反封建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革命,它是文学观念、文学的思想内容、文学的语言形式的大解放、大革命.3、文学革命批判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信”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

是:”想冲破一点中国的生活和译、介绍.这一切,使得现实主思想界的昏浊停滞的空气”,”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以刊登”简短的感想

义文学思潮成为当时占主流地位的泱泱大潮.

简述浪漫主义文学在第一个第二节 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多元健吾

第五节 路翎 钱钟书 的文学新思潮 第三节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与第六节 张爱玲

第七节 徐訏 无名氏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第四节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自由第十二章 1937—1949年的

主义文学两大文学思潮及文学创作(二)

其论争

第一节 概述

第五节 抗战时期的文学运动与文第二节 赵树理

第三节 孙犁 周立波 学思潮

和批评为主”,文艺思想接近于十年的成就: 文学研究会.鲁迅说《语丝》第一,异军突起的创造社,拥有有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干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人物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语丝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性散文和杂文的刊物.

文学革命时期影响较大的文

等,发表了一批文学论文,阐述他们对于文学的理论见解.第二,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其理论主张和

记录研究的文字”. 第六节 解放区文学的兴起及影响 第四节 《白毛女》

第五节 《王贵与李香香》和《平民文学》的思想内容:周第二章 鲁迅

第一节 概述

《漳河水》

作人在1918年还写有《平民

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

第二节 《呐喊》、《彷徨》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文学》、《思想革命》、《新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

运动和文学思潮 文学的要求》.《平民文学》和《故事新编》 想.4、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 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第三节 杂文 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

强调平民文学应以普遍的真第四节 《野草》和《朝花夕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 建和小说形式的革命,特别是

梁启超的贡献:诗界革命、小挚的文体,写普遍的真挚的思拾》 以白话代替文言,使白话文学说界革命. 想与事实,写世间普通男女的第三章 郭沫若 立于正宗地位.5、文学革命使诗界革命:要求诗歌以通俗的悲欢成败,提出”以真为主,美第一节 概述 中国文学从禁锢束缚状态走语言创造新的诗境,反对拟古即在其中”的人生艺术派的主第二节 《女神》等诗集 向自由开放,从闭关锁国状态复古.倡导者有梁启超、谭嗣张. 第三节 《屈原》等历史剧 面向世界,开创了中国文学一同、夏曾佑、黄遵宪等. 翻译文学剧作家:陈独秀、胡第四章 1917—1927年的文个崭新的时代,开始向现代化小说界革命:重视小说的社会适、李大钊、鲁迅、周作人、学创作 迈进.意义:文学革命批判旧地位和社会作用,改变小说是”刘半农、沈雁冰(茅盾)第一节 概述 传统的革命精神,面向世界文小道”、”闲书”的传统观念. 等,1918年5月《新青年》出第二节 胡适周作人 学、勇于吸收的开放意识,冲文界革命:梁启超倡导的”文版”易卜生专号”,译载了易卜第三节 叶绍钧 许地山 破旧框框的自由创造精神,对界革命”,创造了一种新文体,生的《娜拉》(即《玩偶之家》)、王统照 新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也称”报章体”.文体的特点:”《国民公敌》等剧本,刊登了第四节 冰心朱自清庐隐 务求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胡适的长篇文章《易卜生主第五节 郁达夫 第二节: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义》. 第六节 闻一多徐志摩 多元的文学新思潮 简述《什么是新文学》的思想第七节 冯文炳冯至李金发 检束,学者竞效之,号‘新文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

体’. 内容: 第五章 茅盾 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发起人白话文运动的主要人物是裘1、《什么是新文学》一文,针第一节 概述 有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廷梁.梁启超开创了写议论对文学革命中的改良主义倾第二节 《蚀》 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他文、政论文. 向,指出”光是用白话写的文章,们有刊物《小说月报》,是现第三节 《子夜》

1911年辛亥革命发起和倡导算不得新文学,光是介绍点新第四节 短篇小说及散文 实主义文学流派.[如果是文学了以科学与民主为旗帜的新学说、新事实,叙述点新人物,研究会的简答+(将文艺当作第六章 老舍

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主罗列点新名词,也算不得新文第一节 概述 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要阵地,热情宣传民主和科学学”.2、提出”我们所要求的新第二节 《骆驼样子》 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思想,激烈批判封建道德,批驳文学,是为社会写实的文学”,第三节 《四世同堂》 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遗老们欲把孔教定为国教、列要求新文学应建筑在”宏深的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第七章 巴金

入宪法的荒谬主张.一场反对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马作.)] 第一节 概述

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第二节 《家》 克思主义). 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道德的思想革命运动,如狂飚文学革命在创作上取得了重第三节 《寒夜》 发起人郭沫若、郁达夫、成仿突起,迅猛展开.1917年1月,大成就,例如鲁迅的《狂人日吾、张资平、郑伯奇、田汉、第八章 沈从文

《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记》.1917年~1920年文学革穆木天,当时都是留日学生,出第一节 概述

改良刍议》. 命时期的文学思潮,现实主义版有《创造季刊》.他们尊自第二节 《边城》、《长河》

《文学改良刍议》的内容:胡第三节 短篇小说与散文 占主潮地位. 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双簧戏: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现、内心自然流露;他们强调第九章 曹禺

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一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文学的本质是感情,以感情为第一节 概述

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生命;他们崇天才,讲神会,强第二节 《雷雨》,《日出》

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对王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第三节 《北京人》

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第十章 1927—1937年的文敬轩的信逐条予以批驳,两信新月社: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同时发表,总题为《文学革命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学创作

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一多、陈西滢、梁实秋等,都第一节 概述

三大主义:陈独秀的《文学革的影响. 第二节 蒋光慈 柔石 殷是欧美留学生.开始时是聚餐命论》的”三大主义”:推倒雕琢最早代表复古主义文学思潮夫 会性质,1925年10月徐志摩主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出来反对文学革命的是林纾第三节 了玲 编《晨报副刊》.1926年4月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琴南).他痛击田其美、金第四节 张天翼 沙汀 艾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芜 上编《诗镌》周刊.闻一多发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创作实践虽具有唯美主义倾

学社团还有莽原社、未名社、向,追求诗的形式美,但就诗歌狂飚社、浅草社、沉钟社、弥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洒社、湖畔诗社、南国社等.

的.第三,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

鲁迅最早的散文诗集《野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他创办的社团有:莽草社、未被大量翻译、介绍进来.第四,名社、语丝社.先叫浅草社后

五四运动后的中国,北洋军阀

叫沉钟社.湖畔诗社是1922年统治下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封成立于杭州的新诗团体,主要建复古派对新文化运动和文成员有应修人、潘谟华、冯雪学革命反扑,”青年的知识分子峰、汪静之等四人.李金发是不出于绝望逃避,便是反抗斗象征诗派.中国话剧运动开始

争.”以创造社为代表的浪漫主

于1907年,一批爱好戏剧的留义文学思潮,正适合这些青年日学生曾孝谷、李叔同、陆镜的要求. 若、吴春柳社.

简述话剧新剧从繁荣到衰落的原因:一是新剧商品化,内容庸俗低劣,迎合小市民趣味;二是演出的都是幕表戏,即只有分场的故事梗概,没有完整的剧本,由演员上台随意发挥,这使话剧艺术和演技很难提高.

“爱美的”意为非职业戏剧,不以营利为目的.这是中国话剧

李金发和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等为代表的象征派诗人.李金发出版了《微雨》、《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歌》三本诗集,穆木天《旅心》,冯乃超《红纱灯》,王独清《圣母像前》.

早在1919年就发生过”问题与主义”之争,这是第一次公开论争.是年7月,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

运动的第二阶段.1921年3月,义》,李大钊随即发表《再论沈雁冰、陈大悲、欧阳予倩、问题与主义》.

汪仲贤、熊佛西,出版《戏剧》鸳鸯蝴蝶派又称”礼拜六”派.月刊.田汉的南国社成立于1923年.

试论”五四”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成就(第一个十年): 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徐枕亚有《玉梨魂》,李涵秋有《广陵潮》.

第一,鲁迅的小说集《呐喊》、简析鸳鸯蝴蝶派的成败: 《彷徨》在这期间出版.小说1、鸳鸯蝴蝶派重视文学的娱以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写实为主的创作方法,以深刻的思想和成熟的艺术,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础,对新文学发生重大影响.第二,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茅盾、郑振铎这时期写了许多论文,介绍、宣传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比起文学革命倡导者来,他们是更自

乐作用,有其合理一面,但把”游戏”、”消遣”作为文学的唯一目的是错误的.鸳蝴派中一些较好的作品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不能一概否定.2、今天,也不能把这一流派完全看成是新文学的对立面,或称之为现代文学中的逆流.这一流派的出现有其社会和文学自身的原因,在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期间,这

技巧等觉、更有意识、更系统、更理一流派的小说在形式、

论化地宣传了现实主义.在创方面起过一定的承前启后作作方面,文学研究会的众多作家,尤其是主干人物叶绍钧、冰心、庐隐等,创作了许多现

用.

学衡派:吴宓主编的《学衡》杂志于南京创刊,主要撰稿人

有梅光迪、胡先骕等,主张”论家和革命、作家和大众的关系成小组.小组经常进行文学活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反对白话文. 复古主义思潮:国粹派、学衡复刊《甲寅》周刊,称为甲寅派.章士钊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兼司法总长,他维护封建性教育,压迫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上公然声称:”文字务求雅驯,白话恕不刊布”.

三个方面对此作了深刻论争接触,单关在玻璃窗内做文

动:学习和讨论文学理论、中到左联刊物上发表,由此培育了一代青年作家.鲁迅在这方写序跋、帮助出版,等等.张天

述.2、”倘若不和实际的社会斗外名着,交流创作,推荐好作品

之上,强调艺术的独立品格.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

解放区文学的发展,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为界,分为两

主要内容,作品富有文化意蕴. 个阶段.

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简析解放区文学运动的特点:流派.主要人物是林语堂,成员《论语》半月刊而得名,提倡

解放区文学运动和国统区文学运动有着不同的特点.解放

派、甲寅派.章士钊于1925年章,研究问题,那是无论怎样的

然而一碰到实际,便即刻要撞

激烈,‘左’,都是容易办到的,面花了许多精力:看稿、指导、有陶亢德等.以1932年创办

区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大从

碎了”;‘左’,都是容易办到翼、沙汀、艾芜、叶紫、萧军、幽默、闲适、性灵,宣扬”世事翻身做主人的社会,它不像国的,然而一碰到实际,便即刻要萧红等都曾得到鲁迅的帮助,看穿,心有所喜悦,用轻快笔调统区那样限制作家与工农联

写出……自然幽默”,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与内容包括一切,宇宙之大,苍蝇

系,它号召并鼓励作家与工农兵群众结合.解放区文学运动继承和发展了苏区文学运动与现实斗争密切结合及群众性的特点,作家采取多种形式到抗战现实中去,到群众中去. 田间、柯仲平为主干的群众性的街头诗.

在1942年5月23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论)毛泽东《讲话》的思想及其意义:①《讲话》紧紧围克幻想的人,一和革命接近,一以为诗人或文学家高于一切人,他底工作比一切工作都高

量.

不适当地强调”反右倾”、”反

学生运动,提倡读经.在《甲寅》撞碎了”;”对革命抱着浪漫蒂为新文学增加了一批新生力

到革命进行,便容易失望”.3、”简述左联的缺陷:1、在政治上,各体别,所谓个人笔调是也.”资产阶级”,要求左联成员把参之微,皆可取材.

贵,也是不正确的观念”.4、”对加飞行集会、节日游行及贴标1931~1933年,左联又和”自于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决,持久不断,而且注重实力”,”战线应该扩大”,”应该造出大群的新战士……同时,在

语、撒传单等左倾盲动活动作由人”、”第三种人”展开了思

为重要的中心任务.2、在理论想论争.”自由人”指《文化评上,存在着教条主义倾向,不顾中国实际条件,照搬苏联的某

论》的胡秋原,”第三种人”指《现代》的苏汶(杜衡). 右翼的”民族主义文学”是属于国民党的一个文学派别.左翼作家茅盾创作了革命现实

第三节: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简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产生的原因: 第一,国民党破坏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由中国共产党单独领导革命的格局.第二,1928年前后,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蓬勃发展.1927年和1930年,世界革命作家大会先后在莫斯科和哈尔科夫召开,在后一次的会上成立了国际革命作家联盟,这使中国革命作家受到很大的鼓舞.第三,自早期共产党人倡导革命文学后,已经过四五年的酝酿,由于北伐战争期间许多作家参加到各种实际的革命工作中去,所以那时未能造成革命文学运动.他们经历了阶级斗争的风去变幻,思想进一步革命化.他们愤慨国民党的叛变和屠杀政策,不满文学的不适应于现实斗争,于是,从混合型的革命文学,进而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要团体是创造社和太阳社.最早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李初梨、蒋光慈.

简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缺陷(在文学思想上的错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者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粗浅的,存在着片面性和机械论的倾向。第一,他们对于当时中国社会缺乏准确的分析,因

文学战线上的人还要‘韧’”,”些提法、做法.在组织上,则有联合战线是以有共同目的为关门主义、宗派主义倾向,把必要条件的……目的都在工农大众,那当然战线也就统一了”等四个重要课题.

左联刊物先后有《萌芽月刊》、《北斗》、《十字街头》、《文学导报》.

中国诗歌会:在诗歌方面,1932年9月,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的诗歌团体中国诗歌会成立,发起人有穆木天、杨骚、蒲风、任钧,出版会刊《新诗歌》,提出”要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界的意识”,在形式方面提出”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歌调”.这是一自觉地与无产阶级革命取同一步调,以大众化为创作目标的现实主义诗歌团体. 柔石、殷夫、胡也频、冯铿、李伟森五位左翼作家. 试论左联的成就和贡献:1、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把”确立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论和批一,成立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进一步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学习和运用.2、左联依据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1931年11月左联执委会通过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的决议提出:”今

左联办成半政党式的团体,没

代表作家是郭沫若、成仿吾、评理论”作为主要工作方针之

而对中国革命的性质、革命的后的文学,必须以‘属于大众,

主要任务、革命的对象存在着为大众所理解,所爱好’(列一些错误的观点.第二,在文艺思想上,他们夸大文学的作用,

宁)为原则”,为此成立了”大众文学委员会”.鲁迅发表《文艺

说文学能”组织生活”,文学要”的大众化》、《论旧形式的采

用》、《门外文谈》等文,就超越时代,创造时代”,无产者文艺”是一种有破坏力的物力”.第三,他们认为,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实行文学的方向转换,必须对”五四”以来的文学进行批判.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于1930年

文艺的普及与提高,对旧文艺的批判继承革新创造,作家和群众的关系等问题发表了精辟的意见,是文艺大众化讨论在理论上的重要收获.”革命浪漫蒂克”倾向,无论是描写工人

3月2日在上海成立.鲁迅在成罢工或农民暴动,都没有失败,

立大会上作了着名的《对于左只有胜利,百分之百的好结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讲演. 试论鲁迅对左联的意见主要思想内容及其意义: 1、鲁迅指出”‘左翼’作家是很容易成为‘右翼’作家的”.他从作家和社会斗争实际、作

果;人物是突变式的,理想化、公式化、没有生命的;缺乏艺术手腕,只是”革命”名词的高级讲章,是脸谱主义地描写人物,方程式地布置故事.3、左联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吸收革命的文学青年参加左联,组

绕着”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

有能团结更多的进步作家、中主义巨着《子夜》;丁玲、张的”和”如何去服务”两个问题间作家共同战斗,在左联内部天翼、沙汀、艾芜、叶紫、吴展开,提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

组缃等写出了一批现实主义存在着宗派情绪. 服务的方向,并对人民大众作小说;艾青、臧克家、田间及简述”两个口号”的背景:1、出了具体解释:”最广大的人民,

1935年下半年,党中央根据日中国诗歌会的诗人们,诗作倾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

向是现实主义.民主主义作家寇扩大对华侵略战争和国内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

阶级关系的新变化,提出了建老舍、巴金、曹禺等. 城市小资产阶段.”“如何去服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东北作家群:萧军、萧红、端务”?《讲话》强调指出要真

木蕼、骆宾其、李辉英、舒群、上海文学界地下党领导于正为人民大众服务,作家必须罗烽、白朗等,创作了一批以1935年底提出了”国防文学”把立足点移到无产阶段方面现实主义为基本倾向的抗日的口号.2、1936年4月,党中来.②《讲话》阐明人民生活”救亡文学. 央派冯雪峰为特派员从延安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 到上海.鲁迅、冯雪峰、胡风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要求第五节:抗战时期的文学运动等商量后,”为了补救‘国防文文艺工作者”到唯一的最广大

与文学思潮

学’这名词本身的在文学思想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

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

的意义上的不明了性,以及纠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

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

正一些注进‘国防文学’这名阶段,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

武汉成立.

词里去的不正确的意见”,提出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

孤岛文学:1937年11月上海沦

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和艺术的原始材料”.③在”深

陷后,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

学”的口号. 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

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

简述两个口号论争的结果和的过程中,在学习马克思主义

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

和学习社会的过程中”,改造思意义:由于鲁迅、茅盾等的努抗日文学活动,至1941年12

想,获取无限生动丰富的艺术力,1936年10月,代表文艺界

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租界

源泉,还必须继承和借鉴古代各种派别的21人签名的《文

止,历时四年零一个月,称之

和外国优秀的文学遗产,这才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

为”孤岛文学”.

能创造真正为人民大众的文自由宣言》发表,标志着左翼

七月诗派:因胡风主编的《七

学.④《讲话》从生活、思想、文艺界经过论争达到了新团

月》.1937年10月创刊,以抗

艺术三个方面论述了创造人结,显示了在抗日救亡新形势

战现实为内容、以自由体为主

民文艺的必须的途径,这一完下文艺界的广泛团结.两大口

要形式的诗歌,以艾青、田间

整的思想,是对”五四”以来新号论争得到了积极的结果,为

为首,并培育了绿原、亦门(阿

文学运动经验才识的深刻总过渡到下一时期的抗战文艺

垅)、曾卓、鲁藜、邹荻帆、

结,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运动和建立更广泛的抗日统

牛汉、冀汸、彭燕郊等一批青

发展,从理论上解决了新文学一战线准备了较充分的思想

年诗人,形成贯串抗日战争和

发展的关键问题,对新文学具条件.

解放战争时期的国统区最重

有重大深远的指导意义. 第四节: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七月

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作为贯自由主义文学两大文学思潮诗派”.

彻《讲话》精神在文艺上显示及其论争(1927~1937) 战国策派或战国派:1940年,

最初成绩的是新秧歌运动.如”自由主义文艺中有”京派”、”

陈铨、林同济等创办《战国策》

鲁艺”的《兄妹开荒》.在抗日论语派”、”新月派”、”自由人”

半月刊,翌年,又在重庆《大公

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解和”第三种人”等文学流派.

报》上编《战国》周刊,称为

放区作家创作了一批主题和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

战国策派或战国派.他们自称

题材新、人物新、语言和形式学流派.其主要成员有周作

是抗战文学思潮中的另一种

大众化的中、长篇小说、短篇人、庞名(冯文炳)、沈从文、

声音.他们虽然也主张和宣传”

小说、报告文学、抒情诗、长萧乾、芦焚(师陀)、李健吾、

抗战”,但他们却错误地称当时

篇叙事诗、话剧和新歌剧,显朱光潜.称之为”京派”,是因为

的时代是”战国时代的重演”.

示了解放区文学崭新的面貌. 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

战国策派的思想观点,适应了

行文学活动,其作品较多在京

国民党专制主义的需要.

津刊物上发表,”京派”的基本

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

第六节:解放区文学的兴起及争保持距离,高蹈于现实功利影响

自考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小抄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串讲

第五节田汉洪深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六节林语堂何其芳第七节叶紫吴组缃萧军萧红(第一章样本完整版共8页)笔记依据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吴宏聪、范伯群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笔记依据目录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496659cw47916095eiv3gyk618jli007xs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