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VIP专享]城规思考题汇总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进行城市主要功能要素布局

按组群方式布置工业企业,形成城市工业区

按居住区、居住小区等梯级布置,形成城市生活居住区

配合城市各功能要素,组织城市绿化系统,建立各级休憩与游乐场所

按居民工作、居住、游憩等活动特点,组织公共建筑群,形成城市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

按交通性质和交通速度,划分城市道路等级

第八章思考题

?8.1 居住区规划的八步骤是什么?

?选址,定规模?拟定规划结构

?住宅选型和布局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道路停车场规划?绿化场地规划?市政工程设施规划?技术经济分析

?8.2 居住区用地由哪些内容组成?

?住宅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

?8.3 邻里单位的六条原则是什么?

?1.邻里单位周围由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

?2.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一般应采用尽端式,以保持内部的安静、安全的居住气氛;

?3.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支撑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上学不必穿过城市道路,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在5000人左右,规模小的3000-4000人;

?4.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校,它与其他的邻里服务设施一起结合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布置;

?5.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合64.75hm2),每英亩10户,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0.8km);

?6.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8.4 居住区规划结构有哪些基本形式?

?以小区为基本单位 ?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

?以居住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

?8.5 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有何异同?

?居住区:一般称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完整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

(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8.6 住宅的主要类型和特点是什么?

?低层(1~3层):独立式,联立式

?多层(3~7层):梯间式,廊式,点式,跃层,错层?高层(7层以上):单元组合式,塔式

?8.7 什么是住宅的建筑面积、使用面积、居住面积,什么是居住面积系数和使用面积系数?

?居住面积:居室和厅的净面积之和

?使用面积:所有房间的净面积之和(阳台计算1/2)?建筑面积:户内面积加上公共面积按比例的分摊

?使用面积系数:指房间净面积占建筑面积的百分数,比值永远小于1 ?居住面积系数:指居住面积占建筑面积的百分数,比值永远小于1

?8.8 层数 、进深、长度和层高与住宅建筑经济和用地经济的关系是什么?

?层数增加:造价增加,用地节约?进深增加:造价微减,用地节约?长度增加:造价微减,用地节约?层高增加:造价增加,用地增加

?8.9 什么是日照标准、日照间距和日照间距系数?

?日照标准:前后布置的两排住宅,必须保证北侧住宅冬至日中午前后至少有一居

室获得不小于1小时的满窗日照。

?日照间距:为满足日照标准住宅间保持的最小距离为日照间距。?日照间距系数=D(间距)/H(南侧住宅高度)

?8.10 举出5项住宅区规划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手段?

?建筑单体角度:增加层数,进深,单元拼接个数;适当降低层高,采用坡顶,跌落式…..;退台:在平屋顶上,可以设计北退台,做坡屋顶跃层,既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又能保证前后栋住宅的日照间距。多层住宅如果顶层适当进行退台设计,容积率可以有效提高。;端单元放大:在行列式布局中,这种做法可以很好地解决围合问题,对朝向城市街道的一侧,也有利于保证城市景观。

?群体组合角度:偏一定角度,点条结合,北高南低;住宅底层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利用住宅间用地

?住宅与公共建筑组合:空间借用;少量住宅东西向布置;高低层住宅混合布置;利用地下空间和采用高架平台

?8.11 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是什么?

?行列式,建筑按一定朝向和合理间距成排布置的形式。

?周边式,建筑沿街坊或院落周边布置的形式。 ?混合式,以上两种形式的结合形式。

?自由式,建筑结合地形,在照顾日照、通风等要求的前提下,成组自由灵活布置。

?8.12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和内容有哪些?

?按使用性质分类

1.教育——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等;2.医疗卫生——包括医院、诊所、

卫生站等;3.文化体育——包括影剧院、俱乐部、图书馆、游泳池、体育场、青少年活动站、老年人活动室、会所等;4.商业服务——包括食品、菜场、服装、棉布、鞋帽、家具、五金、交电、眼镜、钟表、书店、药房、饮食店、食堂、理发、浴室、

照相、洗染、缝纫、综合修理、服务站、集贸市场、摩托车、小汽车、自行车存放处等;5.金融邮电——包括银行、储蓄所、邮电局、邮政所、证券交易所等;6.社区服务——居民委员会、派出所、物业管理等社区生活服务设施;7.市政公用——包括公共厕所、变电所、消防站、垃圾站、水泵房、煤气调压站等;8.行政管理——包括商业管理、街道办事处等行政管理类机构。

?8.13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布置方式有哪些?是如何进行分级的?

?第一级(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主要包括一些专业性的商业服务设施和影剧院、俱乐部、图书馆、医院、街道办事处、派出所、房管所、邮电、银行等为全区居民服务的机构。

?第二级(居住小区级):内容主要包括菜站、综合商店、小吃店、物业管理、会所、幼托、中小学等。

?第三级(居住组团级):内容主要包括居委会、青少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服务站、小商店等。

?第二级和第三级的公共服务设施都是居民日常必需的,通称基层公共服务设施,这些公共服务设施可以分成二级,也可不分。

?8.14 居住区文化商业中心的布置方式及其特点是什么?

?沿街线状布置:是我国传统的布置方式,对改变城市面貌容易取得显著的效果,特别是采用沿街住宅底层商店的方式比较节约用地,但在使用和经营管理方面不如成片集中的布置方式有利。

?独立地段成片集中布置:对改变城市面貌方面不如沿街带形布置效果大,且用地多,但由于在独立地段建造,因此有可能充分满足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布置的功能要求,且居民使用和经营管理方便,在大城市交通比较繁忙情况下,易于组成完整的步行文化商业区。

?沿街和成片集中相结合:吸取以上两者优点。

?8.15 居住区内的主要教育设施应当如何布置?

?中小学:1.布置在小区一角,服务半径较大,但对居民的干扰少;2.布置在小区一侧,既照顾服务半径,又减少对居民的干扰;3.布置在小区中心,服务半径最小,但对居民的干扰较大。

?幼托:1.布置在住宅组团之间;2.布置在住宅组团内;3.布置在小区或街坊中央。

?8.16 居住区道路是如何分级的?

?第一级: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区的主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外交通的联系。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第二级:居住小区级道路——居住区的次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部的交通联系。路面宽6~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第三级:组团级道路——居住区内的支路,用以解决住宅组群的内外交通联系。路面宽3~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

?第四级:宅前小路——通向各户或各单元门前的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

?8.17 居住区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人车交通分行的道路系统:由车行和步行两套独立的道路系统所组成,较好地解决了私人小汽车和人行的矛盾。

?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最常见,在私人小汽车数量不多的国家的地区比较适合,特别对一些居民以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出行为主的城市更为适用。

项目

(R02)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公共绿地(R04)

面积(公顷)

人均面积(m2/人)

道路用地(R03)

居住用地(R01)

总计(R)

比重(%)

?8.20 请举出评赏居住区规划的5条标准。

?选址是否合理,规模是否适当

?是否在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中做到了趋利避害?小区内部是否采用了合理的布局结构?是否选择了合理的房型及配比

?住宅群体布局是否疏密有致,既有规律又有变化?是否处理好各类公建配套与住宅的关系

?住区道路是否分级配置,路线清晰,功能明确

?住区内绿化环境设计是否功能明确,主题突出,体现以人为本?是否充分考虑了建筑之间及其与环境的协调布局?各类用地和设施配置是否平衡

?8.21 计算题。

1) 已知某居住区规划用地情况如下:R01,R02,R03,R04分别为40,24, 12,4公顷,可容纳人口约4万人。请编制用地平衡表,并分析其用地结构合理性。

?人车共存的道路系统:更加强调人性化的环境设计,将交通空间与生活空间作为

一个整体,使街道重新恢复生机。

?8.18 居住区绿地的组成与标准是什么?

?组成:公共绿地、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附属绿地、宅旁和庭院绿地、街道绿地。?标准:住宅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应更加人口规模分别达到:住宅组团不少于0.5㎡/人,居住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人,住区(含小区与组团)不少于1.5㎡/人。对绿地率的要求新区不低于30%,旧区改建不低于25%。

?8.19 居住用地平衡表的作用和内容是什么?

?作用:1.对土地使用现状进行分析,作为调整用地和制定规划的依据之一;2.进行方案比较,检验设计方案用地分配的经济性和合理性;3.审批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的依据之一。?内容:

2) 已知住宅、公建的类型与面积如下:

4层条式住宅100幢,一梯两户5单元拼接,户均面积80平米。 10层点式小高层150幢,一梯四户,户均面积60平米。 公建容积率为0.5,平均层2层 计算:居住户数和户均人口 总建筑面积与住宅总建筑面积 平均层数和住宅平均层数 总建筑密度和住宅建筑净密度 人口毛密度和人口净密度 容积率与住宅容积率用地平衡表项目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合计

面积公顷402412480人均平方米/人1063120比重P30155100公建比例过大,公共绿地不足。人均用地标准偏低。

?4层条式住宅100幢,一梯两户5单元拼接,户均面积80平米。建筑面积

4*100*2*5*80=320000

基底 80000 户数 4000

?10层点式小高层150幢,一梯四户,户均面积60平米。 建筑面积

10*150*4*60=360000

基底 36000 户数 6000

?公建容积率为0.5,平均层2层 建筑面积 240000*0.5=120000 基底 60000

?住宅基底总面积116000,总基底面积176000计算结果

??????

居住户数1万户,户均人口4人。

总建筑面积80万平米,住宅总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

平均层数800000/176000,住宅平均层数680000/116000。单位:层总建筑密度176000/800000,住宅建筑净密度116000/400000。单位:%人口毛密度40000/80,人口净密度40000/40。单位:人/公顷。容积率1,住宅容积率68/40=1.7。

计算过程

448o65qivc4m0xd0pw4b4c2db011p100ma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