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道德教育缺失的若干思考
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教育,担当着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使命,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二者不可割裂开来而谈。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达成体育教学目标、完成体育教学任务、顺利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媒介。此外,体育教学自身有其独特的优势:实践性强、开放性鲜明、交往性广泛,便于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在发展体育教育的同时,也使得德育教育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然而,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是基于体育教学中道德教育缺失的问题展开的思考与分析。
一、体育教学中道德教育缺失的现状分析
当下,体育课程目标的设置与体育教学中道德教育的实施现状存在一定的差距,体育教育功能尚未很好地发挥出来,很多地方存有缺失。“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这一重要的体育教学目标,实际执行操作起来力度明显不足。 1.重视不足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主导性表明了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地位和主要责任。体育教师自身如若没能很好地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那对于学生来说,将是一项重大损失。学校政策也是一个不容小视的重要因素,学校的政策、制度及其考核体系都将会对教师形成无形的指示,对学生起到约束作用,帮助学生树立客观的、正确的教学意识。如果学校领导或者学校政策忽视在体育教学中融入道德教育,
第 1 页
那么对于体育教师而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放松对学生们的德育教育。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自己如若忽视体育教育的德育功效,即使教师再努力地引导,也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由于以上诸多因素,在体育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一直未被引起足够的重视。 2.目标泛泛
一直以来,学校更注重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等高层低的教育,往往忽视对学生的一些基础教育――德育教育。由于学校忽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那么在体育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的目标终将会变为一种口号,而且也只能成为一种口号,不会有任何实际的功效。在以往的体育教学大纲中,我们可以看出,学校一直强调的是如何通过体育来使得学生达到强身健体、培养坚强意志品质、形成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之目标。此种目标实在是泛泛而谈,对学生的德育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执行起来更是难上加难。体育教育中,德育教育分离自然也就有了可趁之机。此外,道德教育目标略显抽象,实际操作性差,不利于很好地融入到体育教学实践之中。 3.内容空洞
一直以来,教育界忽视了对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比较研究。政治思想教育与道德教育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思想政治教育中涵盖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分支。但是,道德教育也不能完全被思想政治教育所取代。学校一味地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的政治倾向,从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殊不知,长此以往,只会导致学生道德教育的缺失和政治化倾向过度。诚然,思想政治教
第 2 页
育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但道德教育也不容缺失。道德教育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而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时候像是一种大的风向标,指引学生如何选择正确的思想道路,少走弯路,以便快速前进。体育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故而这也就成为了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此目标过于空洞,没有进行进一步的细化,执行起来较为困难。 4.方法单一
“教育”之所以被称之为“教育”,必须涵盖教人知识和使人从善两个方面的内容,二者缺一不可。在现行的道德教育上,“教”和“育”分离,过分强调“教”,忽视“育”。一味地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从而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直接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的成效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同时,体育教学中如何融入道德教育一直是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要课题。体育教育与道德教育脱离现象普遍,尽管外界一直呼吁将体育教学中融合道德教育,但终究只是一种口号,执行者甚少。另外,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方法单一、生硬,也是导致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收效甚微的一大关键因素。
二、体育教学中道德教育缺失的成因剖析
体育教学中道德教育缺失现状,其成因剖析来看,是由多方面造成的,下面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剖析。 1.德育目标执行力度不够
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达到的总体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