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农业部行业标准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行业标准-内蒙古自

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1

《高寒地区无芒雀麦种植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内质监标函〔2017〕253号文件”通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和呼伦贝尔市草甸草原研究中心联合提出的“高寒地区无芒雀麦种植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经批准立项,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呼伦贝尔市草甸草原研究中心共同负责起草工作。本标准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厅提出并作为技术归口单位,定于2017年12月完成。

本标准为推荐性地方标准,是我国无芒雀麦种植标准中急需制定的基础性标准之一。

本标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呼伦贝尔市草甸草原研究中心完成。

二、制定标准的意义和必要性

草地是草地畜牧业的基础,但在草业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问题,如草地超载过牧,生态环境恶化,草地退化,冷季严寒漫长,自然灾害频繁等。靠天养畜,粗放经营的草地畜牧业经营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已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影响牧区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优质饲草料的供给是高寒地区草地畜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草原牧区冷季将近半年,牧民定居后,冬春草料是牧区畜牧业生产最薄弱的环节。以内蒙古呼伦贝尔为例,天然打草场收获的干草是牧区家畜冬春季主要饲草来源,对解决草畜季节不平衡,确保家畜安全过冬起着关键作用。2013年,项目组对呼伦贝尔等区域进行了植被退化状况实地调研和资源清查。呼伦贝尔调查区域包括鄂温克旗、陈巴尔虎旗、陈巴尔虎左旗、陈巴尔虎右旗和海拉尔,选择了30个天然打草场样地,调查了共150个样方的植被群落结构、地上地下生物量和土壤性质。结果表明:长期打草引起土壤养分消耗,最终表现在生物量上,导致草地产草量的降低。

通过开发人工饲草资源,增加家畜冬季饲草供给量,延长冷季舍饲,缩短放牧时间,改变传统放牧生产方式减轻草场放牧压力,对恢复草场植被,促进畜牧

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牧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延长冷季舍饲,缩短放牧利用时间,改变传统畜牧业放牧方式后,必须考虑到畜牧业生产与饲草生产的协调性,要因地制宜地建设人工饲草料地,用以置换休牧的天然草原。

我国高寒地区气候寒冷,生长季短,雨热同期,但近些年来,降雨呈不均匀态势,同时天然草原面积广阔,畜牧业基础较好。目前,为满足呼伦贝尔地区畜牧业需求,减少对草原的过度利用,在种植苜蓿等豆科牧草进行饲草蛋白补充之外,同时也需要禾本科牧草提供足够日粮,无芒雀麦是一种根茎型多年生禾草,有“禾草饲料之王”的美称,具有耐寒、抗旱,优质、高产的优点,适

宜在呼伦贝尔这一高寒干旱地区推广种植。基于上述考虑,申请人在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支持下,依托呼伦贝尔综合试验站开展多年的无芒雀麦品种评比试验和生产试验,通过试验积累了大量高寒地区无芒雀麦种植关键技术数据与经验。

三、主要起草过程 (一)拟定提纲

“高寒地区无芒雀麦种植技术规程”立项后,主持单位组织确定起草人员,组成了起草小组。起草小组收集和查阅了大量文献和历史数据,了解了我国无芒雀麦种植的空间分布及种质资源,摸清了高寒地区人工无芒雀麦地建植、田间管理、收获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相关行业调查与评价的资料和文献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归纳与综合。进一步详细解读和分析农业部颁布的《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无芒雀麦》等相关标准。

在充分总结前人的经验基础上,立足于我国无芒雀麦种植需求,起草人员与有关专家讨论,对标准编写形成了共识,依据我国相关标准的要求,初步形成了本标准的基本框架,拟定了“高寒地区无芒雀麦种植技术规程(提纲)”编写提纲。起草人员对“提纲”进行了反复讨论,并做了修改;

(二)形成草稿

自2009年以来,申请人作为骨干成员参加农业部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呼伦贝尔综合试验站站长经费项目的执行,围绕试验站核心试验区及5个示范县(额尔古纳、新巴尔虎左旗、牙克

石、陈巴尔虎旗和谢尔塔拉)开展了近10年

的无芒雀麦栽培种植技术研究工作,获得了第一手数据资料。同时,根据我国各地人工无芒雀麦地建植、田间管理、收获中存在的问题,搜集、分析整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申请人在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支持下,呼伦贝尔综合试验站开展多年的无芒雀麦品种评比试验和生产试验,通过试验积累了大量高寒地区无芒雀麦种植关键技术数据与经验,进而确定了本标准的总体框架和基本内容。按着修改后的“高寒地区无芒雀麦种植技术规程(提纲)”起草了“高寒地区无芒雀麦种植技术规程(草稿)”。

(三)形成初稿

起草单位在召集“高寒地区无芒雀麦种植技术”多次讨论会期间,起草小组广泛征集各本地区的草原工作者及专家对本标准草稿框架及内容的意见,并对相关建议进行了认真分析总结,对“高寒地区无芒雀麦种植技术规程(草稿)”,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高寒地区无芒雀麦种植技术规程(初稿)”。

四、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依据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给出的规则起草。 在充分总结前人的经验基础上,立足于我国无芒雀麦种植需求,高寒地区无芒雀麦种植标准力求简洁、准确,可操作性强。高寒地区无芒雀麦种植标准以指导高寒地区无芒雀麦生产为前提,兼顾无芒雀麦收获和有害生物防治。指标体系总体上应体现与高寒地区无芒雀麦种植及技术推广战略目标一致的策略,充分

考虑我国目前无芒雀麦种植的实际情况,适应近期及未来无芒雀麦种植工作发展的要求,以规范和引导未来发展的行为和方向。

标准编写的主要原则如下: 1、可操作性原则

标准的指导及评定指标应具有可行性、可比性、可控性与最优化控制属性,标准体系应尽可能简化,评定指标可获性强且科学、合理、清晰;技术方法简单易学,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推广性。

2、主导性原则

针对高寒地区无芒雀麦种植,从整地、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种、施肥、灌溉、有害生物防治、收获等方面制定合理的技术标准。能全面反映高寒地区无

芒雀麦种植的整体需求,符合无芒雀麦种植的目标。 五、主要条款的说明

为保证标准的先进性、适用性、科学性,系统研究、分析和探讨我国不同地区无芒雀麦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措施和对策,使高寒地区无芒雀麦种植标准体系更趋于合理和科学。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牧草产业体系呼伦贝尔综合试验站,开展无芒雀麦品种引进试验,对多个无芒雀麦品种进行了评比试验和生产试验。使用不同种植技术与田间管理技术,总结归纳出适宜高寒地区的无芒雀麦种植技术标准。

农业部行业标准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行业标准-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1《高寒地区无芒雀麦种植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根据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内质监标函〔2017〕253号文件”通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和呼伦贝尔市草甸草原研究中心联合提出的“高寒地区无芒雀麦种植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经批准立项,由中国农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41te26xuc6x2111f20r4n7xz5ee5l00bk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