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草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沈彰(沈阜)高速公路。另外,规划建设沈大高速公路和京沈高速公路连接线——辽茨高速公路,完善省内高速公路网络。

通过提升干线公路等级,加大支线密度,串联中心城区、新城、新市镇、一般镇四级节点。

(三)城市

交通规划

城市道路网。提升老城区路网功能,完善新区路网结构,构建由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组成的骨架清晰、密度合理的道路网系统。规划形成“两横、四环、十五射” 高快速路系统,横线缓解中心区交通压力,环线截流过境交通,射线联系中心区与外围新城。在现状路网基础上,通过打通断头路、改善瓶颈节点,完善新区棋盘式路网结构,实现干道网的系统化和网络化。通过主城区综合整治,

新城区增加密度,充分发挥支路微循环功能,实现对骨架路网的有效分流。通过逐步增加过河通道,有效实现城市南北缝合。

快速轨道交通。规划快速轨道交通线网由“四横、四纵、两折线、一弦线”共11条线组成,总长400公里。主城与各副城之间有两条以上的线路连接,通过两条折线构成环线。

常规公共交通。公交线网分为“快线、普线、支线”三个级别。快线公交承担大运量和中长距离出行,普线公交承担中短距离出行,支线公交弥补覆盖盲区,为地铁和快线公交接驳客流。以集约用地为原则,加快推进港湾站和公交场站的建设。

交通枢纽。建设四级交通枢纽体系,实现各类交通方式间的一体化换乘,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 静态交通。实行区域差别化的停车管理政策,二环内控制供给,二环到三环间适度供给,三环以外宽松供给。鼓励建设停车换乘(P+R)系统,缓解主城区交通压力。逐步建立以配建为主、公共为辅、路边为补充的停车供应体系。

步行与自行车交通。保证人行道、自行车道的有效宽度和连续性,增设行人过街安全设施,建设滨水生态绿道,营造良好的慢行交通环境,展现城市品质。

新区交通规划。吸取老城区建设经验,在新区规划合理道路密度,优化道路断面设置,预留交通设施用地,倡导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土地开发模式(TOD),促进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协调发展。

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积极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保护好名城的整体格局和历史风貌,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风貌区、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工业遗产等重点内容的保护,彰显富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氛围,提升城市功能和文化品质,把沈阳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

(一)名城价值与特色 1. 历史文化名城价值

沈阳历史悠久,具有2300年的建城史,是清文化的发祥地,清前期都城和中、后期的陪都,是我国近代反封建反殖民统治的前沿城市,是我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代表性城市,是体现东北地区多民族和多元文化交融的典型城市。沈阳在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2. 历史文化名城特色

沈阳具有城、水、山交融的空间格局;以盛京城、满铁附属地为中心的拼贴式城市空间布局(其中,盛京城体现了“皇城居中,廓圆城方”的都城格局特色,满铁附属地体现了“方格网加放射路网”的近代西方城市空间格局);反映不同时代特征的历史文化街区和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

(二)历史城区保护

历史城区由盛京城、满铁附属地、商埠地、张作霖时期扩建区、铁西工业区五个主要地区组成。其中盛京城、满铁附属地为两片重点保护的历史城区。

保护城址和周围的山川形胜,加强对传统格局、历史风貌、重要视线通廊的控制与保护。 1. 盛京城历史城区保护“皇城居中,廓圆城方”的空间格局特色,保护皇城“井”字形道路格局和视线通廊,保护城墙和边墙遗址等能展示传统格局的文物古迹。严格控制皇城及其周围的建筑高度、体量和色彩,新建、改建的建筑要延续满清、民国建筑文化的特色,禁止大体量建筑的建设。

2. 满铁附属地历史城区保护方格网加放射路网的城市空间格局特色,保护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严格控制中山路地区的建筑高度、体量和色彩,新建、改建的建筑细部设计要与周围中西合璧的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相协调。

3. 商埠地历史城区为盛京城和满铁附属地的过渡地区,是清末至民国期间沈阳对外开放交流的主要窗口,应保护好文物古迹和有民族特色的地区,体现沈阳民国时期东西文化融合发展的历史风貌。

4. 张作霖时期扩建区主要为东塔兵工工业区,是沈阳民族工业文化的主要承载空间之一。保护工业遗产及相对独立又联系方便的生产、生活空间布局模式。

5. 铁西工业区是日本殖民时期以及建国初期沈阳近现代工业区。规划保护方格网道路格局,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人居住区、工业遗产区加以保护,展示沈阳早期的工业文明。

(三)历史文化街区及历史风貌区保护

重点保护盛京皇城、中山路、铁西工人村、和睦路工人村等4片历史文化街区及北寺地区等历史风貌区。

(四)文保单位

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129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处,国家级7处,省级33处,市级86处。此外,不可移动文物19处。规划划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及周围环境的整治。

(五)历史建筑

将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城市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按照文物进行保护的建筑物认定为历史建筑。结合第三次文物普查,对200处文物资源线索进行深入研究,分为特殊保护、重点保护和一般保护三种类型进行分级保护。

(六)工业遗产

沈阳是我国近现代先进重工业发展的重点城市。规划对具有代表性的厂房、机械设备等工业建筑物和辅助构筑物,办公楼、展览馆、文化宫等建筑遗产实施系统性保护,充分展现沈阳悠久独特的工业发展历史和文化。

(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保护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共112项,包括谭振山民间故事等9项国家级项目、沈阳“面人汤”等36项省级项目、初春枝满族民间剪纸等67项市级项目。重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集中、特色鲜明、形式和内涵保持完整的特定区域,如新民市、法库县、回回营、西塔、北市等传统民族聚居区和民俗活动集中的特色文化街区,实行重点区域保护。

九、生态建设规划与环境保护 (一)生态建设 1. 市域生态建设

整合自然山水等生态资源,完善市域生态建设。规划市域森林覆盖率达到41%。从污染防治、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三方面切实做好辽河的保护和治理工作。辽河北部区域重点做好环卧龙湖地区的生态保护,同时加强柳绕地区、三北防护林、北部山区及其他辽河支流的生态建设。辽河南部区域处理好自然生态资源与城市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东部山区及浑河、蒲河、珍珠湖等水域的保护工作,形成“东山西水”的生态格局。

2.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结构

规划城市结构性绿地为“三环、三带、四楔、南北绿廊”。“三环”是指环城水系、三环高速和四环快速路防护绿带。“三带”是指贯穿城市的浑河、蒲河及沈抚运河三条滨水生态带。“四楔”指从东北、西北、西南及东南四个方向由外延伸到城市内部的生态绿楔。绿楔内突出生态环境的保护,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对现有建设用地进行整理和组团式、低密度的开发建设。“绿廊”是指依托河流、铁路、道路绿化带等开敞空间形成多个南北向通风廊道。

《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草案

沈彰(沈阜)高速公路。另外,规划建设沈大高速公路和京沈高速公路连接线——辽茨高速公路,完善省内高速公路网络。通过提升干线公路等级,加大支线密度,串联中心城区、新城、新市镇、一般镇四级节点。(三)城市交通规划城市道路网。提升老城区路网功能,完善新区路网结构,构建由快速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41qh3r0m16rgfk162c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