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依托国学经典诵读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
作者:曹春梅
来源:《甘肃教育》2018年第03期
【关键词】 国学经典诵读;学生;道德 品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 03—0075—01
随着教育质量与教育水平的逐步提升,新课程改革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伐,特别是语文教学进程。众所周知,语文作为我国的国学,轻则关系到我们日常的沟通交流与写作功底,重则关联至我国的核心主义价值观以及中华民族文明复兴的重大使命。语文,是一门靠日积月累、赏新品旧的学科。之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或许都有些乏困、沉重的感觉,单纯对单词抑或句子段落的听写或者积累,缺少一些自助阅读以及自己的思索过程。对语文学科进行科学的教学改革,关键是引领学生在国学经典中思索是非、独立创新。只有独立思考与创新,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国学经典的无穷魅力。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融入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首先,应当明确改革的目标:颠覆伪语文,重建真语文。改变之前课堂的单一性,增进学生的自主互动性,加强学生与老师的沟通,引进国学经典进入课堂。而在对国学经典的诵读过程之中,要明确做到“五会、五法、两爱”。“五会”即:会听,会说,会读,会思,会写。会听,即会听到国学经典的精粹部分以及现代文学所不能媲美的过人之处:会说,即能复述国学精粹的中心内容以及核心思想,且能合理流畅地表达自己对国学精粹的观点;会读,即能高声朗诵所读所学的国学精粹,做到声情并茂;会思,即能自主思考所读国学精粹的优缺点,以及国学精粹对自己今后的语文学习乃至日常生活中的帮助;会写,即能巧能精地运用所读多学的国学精粹,将之应用于写作之中。“两爱”,即爱读爱写,教师应当摒弃之前注重单词、语句、文法等观点,培养学生多读多写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全方位的水平以及国学综合素养,还应当运用熏陶、感染、领悟、积累、训练这五法来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质。 二、引领学生阅读国学经典,在阅读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