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结合本校实际谈谈如何在信息化环境下搞好校本研修
杨树湾子小学 刘树海
校本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趋势。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要处理好个体学习与集体学习的关系,信息技术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和平台。
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教师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也在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正在成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用信息化促进教师教育现代化正在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和潮流。
进入21世纪,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已经成为我国教师教育的主要方向和任务。总结起来,学术界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归结为如下的三类取向:理智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反思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生态取向教师专业发展。在实践——反思取向那里,教师专业发展带有了更多的主动探究成分。校本培训的优势在于学校提供了学教师专业生活的实践基地,教师实践的经历有了,如何引导教师通过反思将经历转化为经验,并通过行动研究等方式提升经验,是校本培训必须考虑和实践的问题。学校是教师专业生涯的主要环境,同事是教师专业生活的主要合作伙伴,学校组织和学校同事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学校要研究学校组织和学校同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途径和方式,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詹姆斯报告》提出教师的在职进修应从中小学开始,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在职教师继续教育以校本培训为主要方式,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正成为一种新的方向。
校本有三方面含义:一个为了学校,二是基于学校,三是通过学校。 为了学校,意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基于学校,意指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所组织的各种培训、所展开的各类研究、所设计的各门课程等,都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让学校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释放得更彻底。通过学校,意指学校是推进校本培训的主体:决策的主体、实施的主体、管理的主体。通过学校突出了决策、管理在校本培训中的重要作用。强调‘校本不是本校'。
2 / 4
校本研修是学校层面组织和实施的,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的相关活动。从校本培训到校本研修,其内涵和实施要求有以下发展变化:(1)目标定位的变化。教师培训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培训的理念和实践中,容易导致直面中小学教师实际问题的不足,从理论到理论‘空对空'。教师不能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际帮助,容易失去对培训的信任,失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研修在强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同时,突出教育教学问题解决和专业发展目标有机统一。(2)话语主体的变化。在培训中,培训者是培训中的主体,培训者决定了培训内容、培训形式,掌握着话语霸权,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处于‘失语'状态。研修要求改变中小学教师的‘失语'状态,强调中小学教师是研修活动的主体,是话语的主体。传统意义上的培训者,将从单一的话语者角色向研修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引导者等角色转变。(3)话语内容的变化。从培训到研修,意味着从学科中心向问题中心转移。教师参与就是实践话语的参与,中小学教师的问题、经验和体会将成为话语的主要内容,它将改变过去培训中理论性话语一统天下的局面,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4)话语方式的变化。培训主要还是‘我讲你听'、‘我说你记'的单向信息传递的方式。与培训比较,研修更加强调对话与交流。在研修中,参与主体围绕共同主题,彼此敞开,共同对话,彼此分享和帮助。在解决问题的对话和交流中,获得对自己、自己专业活动直至相关的事物更深入的‘理解',发现其中的‘意义',实现新的专业成长。
网络技术和网络信息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造了新的条件:它提供了更加丰富和优质的学习资源,网络信息的\海量\特点提供了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实现根本意义的个别学习和自主学习。但校本研修从本质上讲首先是组织学习,它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它必须指向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解决和教师专业发展,这样,任何形式的校本研修都必须有质量控制,以免流于形式,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研修也不例外。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的实现途径和方式,目的在于\自由学习\与\规范学习\、\个体学习\与\集体学习\有机统一,以提高校本研修的质量,更好地实现校本研修的目的。 网络学习需要更强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我个人认为,一定程度上,自觉的学习者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更有效,而不自觉的学习者在常规的组织学习活动中更有收获。一方面,要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学习意识,增强学习自觉性。另一方面又
3 / 4
要现实地看到人性中懒惰的一面,看到教师自觉学习意识不强等现状,以有效的途径和方式组织教师,加强管理,通过\他组织\促进\自组织\。校本研修要区别管理和区别实施,但在目前的背景下,首先要考虑可控制的行为和可检测的学习效果,以保证教师教育质量,适应学校发展。
基于此,本文将主要从可控和可测的角度探讨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的组织和实现形式。
新课程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改革的根本在于教学方式的改变,在于课堂教学面貌的改变。这样,如何教新课程成了所有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老教师老办法,新教师没办法\是教师在新课程面前所处困境的真实写照。校本研修必须重视对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的研究,解决\重构课堂\和\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等一系列问题。基于信息技术分享新课程教学设计,是运用集体智慧,从教学中学习教学,从课堂设计中改变课堂,从而顺利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
信息环境下教学设计分享(电子集体备课)\自主分工——通读教材——教材及学情分析——单元重点备课——合并教案——集体备课——个性修改——教学实践——教学反思\。他们认为,集体备课必须建立在独立钻研教材(上网查寻相关资料,放入资源库)和进行个性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必须保证充足的研讨时间(学校每周安排3个课时集体备课时间);必须确立集体研究的主题,由主讲教师讲教学目标、教学环境的设计,讲对教材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等的有机整合;参研教师(包括行政人员)对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发表看法,开展真正的研讨交流,进行思维碰撞,产生智慧火花,共同创造、共同分享集体的智慧成果。个性修改是在集体备课,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的基础上,教师再次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班级实际,对前期的电子备课进行个性化修改,最后进入学校教学资源库共享。强调教学反思是基于教学设计只有经历教学实践才能检验其实效性。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环节。他们倡导教师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念,课前理性审视教材、课中审视自身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课后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并做好反思记录,及时进行分享交流。
教学设计分享的方式任务明确,针对课堂,实用性强。以其实用性提高教师参与积极性,而且参与面广,可以有效地进行教学经验分享和传递。另外因为放在校园网上,具有公开性和永久保存性,
4 / 4
共享的教学资源将减轻教师资料查阅的负担,使教师更加深刻和全面地思考某一个更为集中的主题或单元。这些都有助于激发教师的成就感和责任心,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设计,提高质量。从保障质量的角度看,电子集体备课必须以真实对话、讨论为辅助,从而使同伴能理解分享设计思想,并使设计者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对设计的认识,进行设计反思和进一步改进设计。另外,集体成果最终需要个体实现,个性化调整和补充至关重要,他们提出的\个性——共性——个性\总体思路,体现了集体智慧与个体创造的有机结合。同时,教学后记和完善是不断提高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校园网建设任务主要是计算机教师承担,这使得校园网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师也没有从校园网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成就。组织更多的教师参与校园网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校园网建设水平,而且有利于教师参与,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成就感,增强他们的反思意识,形成合作精神和交流分享的习惯。
教学反思实际上主要是要求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心得放在网上,相对纸笔书写的心得,网络上的心得具有公开性,它增加了教师的成就感和责任感,教师将更加认真,更加负责的对待,使教师得到更自觉的自我锤炼和提高。
微课、翻转课堂、慕课作为一种新的网络表现形式,它是一种
具有生命力的校本研修内容,其推广价值和实际意义已经充分显现。 总之,信息环境下教师要立足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共同参与协作探究教育教学中的新问题,通过网络的优势学习新方法新理念,再把自己的经验收获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