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生长》教学设计
本课是《我们自己》单元的第5课,《发现生长》是让学生回顾从出生到现在的生长发育过程,第6课《身体的“时间胶囊”》是让学生展望今后的生长发育过程。《发现生长》是通过收集各种生长发育的信息,证明自己的生长变化。学生通过信息的收集和之前几课的学习,会发现他们除了身高、体重的变化之外,还有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变化。这些发现要依靠班级记录单的支持。
在聚焦环节,通过“你注意过自己的身体变化吗?”这一问题,激发学生收集自己生长变化的证据。在探索环节,学生通过比较从小到大的衣服、照片和身高、体重的记录等的变化,并通过计算自己的身高和体重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就能很直观地看到自己的生长变化。在研讨环节,通过“我们的生长还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个问题,让学生能够关注到自己其他方面也是随着身体的生长发生变化的,如运动能力和学习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拓展环节是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耐心聆听。
【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自己的生长情况是很熟悉的,而家长对于保留孩子的生长记录也有较强的意识,有些家长甚至会保留孩子出生时的手脚印、不同年龄的照片,不同时期的衣服、鞋、帽子以及身高和体重的数据,甚至还会保留掉落的乳牙等,这些证据都让孩子们重新看到了自己的生长变化。比较难收集的证据是孩子从出生到现在每年的身体发育记录,教师可以提前调取学生每年的体检表,也可以在课堂上测量身高、体重,尽量完善学生的数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通过对比自己从小到现在的身高、体重和衣物的大小等,学生能够知道自己的身体是在不断生长的。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通过比较、测量,知道身体在生长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
1
能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发现自己的身体变化,并能够如实讲述自己的身体变化。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够关心自己和他人,我们都有着生长发育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能够通过比较、测量,知道身体在生长变化。能够尝试从不同角度观察和发现自己的身体变化。
【教学准备】
课前调查表、不同年龄段的衣服、学生体检记录、学生成长照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谈话: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几组照片,照片里的人都是我们班的同学,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出示照片)
2.提问:你能猜出他们是谁吗?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家长提供的资料,把10个孩子的照片进行了整理和分类,分别突出了他们在身高、体重、样貌、头发和牙齿等方面的变化。这种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人的生长变化。
二、探索
(一)怎样证明我们的身体在一年一年地生长
1.提问: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相同的经历,都要经历一个从小到大的过程,你注意过自己身体的变化吗?都有什么变化?
预设:学生能够从身高、体重等方面说出自己的变化
2.谈话:听同学们这么一说,大家都发现自己的身体在一年一年地生长,对吗?你能拿出证据来吗?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生长资料。
设计意图:本环节最好由学生亲自展示自己的生长变化。因为学生可能从未关注过自己小时候的样子,也可能没有对比过自己的成长,所以本环节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又让他们重温了一下儿时的回忆。
(二)计算自己身高和体重增加了多少
2
1.提问:你想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高和体重增加了多少吗?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2.学生计算自己的身高、体重增加了多少。 3.汇报交流:分享增加的数值,体会生长。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自己的身高、体重的增加数值,他们能最直接地看到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变化,而这些变化的背后都离不开爸爸妈妈的悉心照顾,从而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三、研讨
1.提问:我们的生长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预设:换牙,脚、手臂、腿、指甲和头发等变长……
2. 思考:你还记得前几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吗?请你再想一想,我们在哪些方面还有变化?
预测:发现自己在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和运动能力等方面也有所提高。 3.小结:通过多次训练有些技能可以被强化和提高,这些也是我们身体生长变化的一个方面。
4.讲述:当我们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的小宝宝时,家长给予了我们无私的、伟大的爱,照顾着我们的一切,让我们健康地成长。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呢?
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设计意图:情感教育也是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部分,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让他们知恩、感恩,全面达成素质教育的目标。
四、拓展
1.谈话:同学们对自己小时候的记忆也许不是很多,但你们一定听过家长讲的关于你们成长的故事。哪位同学来分享一下?
2.学生讲述自己生长的故事。
【板书设计】
3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本课和第6课呈现的是学生对以往生长的回顾和对未来健康生长的期盼。所以活动手册也为这两节课学习的连贯性做了准备,教师可以按照要求组织活动。
课堂活动记录中,需要记录“出生时”和“现在”的身高、体重数据,以及增加的数量。如果学生能够拿到出生时的具体数据,就可直接使用;如果有的学生没有拿到具体数据,也可以用教科书中的初生婴儿的平均身高、体重数据替代。现在的身高、体重数据可以使用最近一次体检的数据,也可以准备测量工具,课上进行测量。当计算“增加了多少”时,教师可协助学生进行计算,或者提供计算器进行计算。
拓展活动需要做一个“小调查”,这个活动是为第6课准备的。为了能够有依据地预测自己六年级时的身高、体重,学生需要利用这个调查表收集相关数据。注意长辈一定是有血缘关系的人,哥哥、姐姐尽量也是有血缘关系的。如果没有
4
有血缘关系的哥哥、姐姐,也可以是六年级的学长。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