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插花艺术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中国插花

插花是一门艺术。明代的花艺专著《瓶史》里提到:“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过两三种,高低疏密要如画境布置方妙。”,而我国明代园艺家计成在《园冶》一书中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由此可见,插花这门艺术,在中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还有着经深入了解、研究后的体会和建议。正如大家所熟知的,插花是有一番讲究的,是需要用心、需要耐心的的事情,这就需要掌握较为熟练的技能。那么,只要有高超的技巧就能制作出成功的花艺作品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插花还需要在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同时兼顾环境因素,将诸多影响因素综合考虑,以求达到“天人合一”,即美观与和谐并存的的高度。 这便是中国插花的核心理念。

插花艺术,即指将剪切下来的植物的枝、叶、花、果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修剪、整枝、弯曲等)和艺术(构思、造型、设色等)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致完美、富有诗情画意,能再现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艺艺术品。插花根据用途大致可以分为礼仪插花和艺术插花;根据花材又可分为鲜花插花、干花插花、人造插花和混合式插花;根据艺术风格可分为东方式插花和西方式插花。

西式插花也称欧式插花,它的特点是注重花材外形,作品简洁、大方、凝练,构图多以对称式、均齐式出现,色彩艳丽浓厚,花材种类多,用量大,表现出热情奔放、雍容华贵、端庄大方的风格。基本花型包括半球型、三角型、水平型、花扇型和瀑布型。

东方式插花是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的插花,与西方插花的追求几何造型不同,东方插花更重视线条与造型的灵动美感,且从造型的设计中表达了东方人地哲学思想。

插花在日本已形成一种文化,而日本式插花源自中国式插花。西元六世纪时,推古天皇派特使小野妹子到中国做文化交流亲善访问。他回日本时带了很多中国的字画、雕刻、文学、戏剧还有园艺及供佛的瓶花等。小野妹子是出家人,住在京都六角堂小池塘边的顶法寺,日本第一个插花作品即在此诞生。从此日本有了插花学校的兴起,名叫“池坊”,乃源于池旁之意。池坊是日本最古老的插花学校,现在的负责人是池坊第四十五代——池坊专永先生。日本式插花要旨是奉献、精力、专注和智慧。

中国式插花崇尚自然,讲究优美的线条和自然的姿态。其构图布局高低错落,俯仰呼应,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畅。在中华花艺中我们把最长的那枝称作“使枝”。以“使枝”的参照,基本花型可分为:直立型、倾斜型、平出型、平铺型和倒挂型。

直立型,即使枝直立而插,角度最多不超过30度。花型平和、稳重,正式隆重的场合多用直立型。倾斜型,即使枝倾斜而插,角度在30度-60度之间,花型悠闲、秀美,随意而插的作品适用日常生活。平出型,即使枝由花器口倾斜而插,角度在60度-90度之间,花型洒脱、有强烈动感,有个性,多出现在特别场合。平铺型,即使枝不同于其他花型要“先立而后斜出”,而是直接依附花器器沿或水面而插,花型平和、舒适有满足感。倒挂型,即使枝由花器立出而弯曲至花器器沿以下,花型有强烈的征讨、冒险意味,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感。

中国插花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春秋时代的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记载“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即芍药)。” ,而他们折下的花枝就是今天所说的切花。中国最早的大诗人战国时期楚国的三阊大夫屈原所作《离骚》中有“纫秋兰以为佩”的句子,说明当时有采摘香花佩戴身上的时尚。以花传情,以花、朋志,赋予花卉以某种寓意,可见花卉进入文化领域自:春秋战国时代开始。

秦汉时期,西汉惠帝时,孝惠皇后将四时植花罗致室内,并安排于寝榻、几案上。这些“四时植花“不是盆花即是插花。《南史·晋安王子懋传》记载;子懋”年七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骂,请僧行道。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以花献佛,祈求医病,:霍然痊愈。这是史书中关于用容器描花水养的文字记载。当时佛前供花以荷花与柳枝为主要花材,表现善男信女对佛的崇拜与虔诚,不讲究插花艺术造型。《南齐书》载:“沙门于殿户前诵经,世祖为:感,梦见优昙钵华,??宣旨使御府以铜为华,插御床四角。”以铜为花,富丽堂皇,永不凋谢。这是我国人造花出现的最早记录。

隋唐时代,是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兴旺时期,插花在宫廷中也极为盛行,在寺庙中则作为祭坛中的佛前供花。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定为“花朝”,即百花生日,举行大规模的赏花盛会。在此时期,人造花的应用也日渐广泛。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一束人造绢花,以萱草、石竹等花卉组合,制作精细,花色艳丽,仿真程度很高。

五代十国时期,由于政局动荡不稳,插花艺术风格也从庄重讲排场变成不拘一格,就地取材,名花佳卉、山花野草都可使用。插花器具也不仅是瓷或铜的瓶、盘,而且扩展到竹筒、漆器,还有吊挂和壁挂。总之,追求自然情趣,朴实简洁,清新活泼,随意洒脱。南唐后主李煜对插花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锦洞天”是李后主的独创。每年春盛时节,梁栋窗壁,柱拱阶砌,并作隔筒,密插杂花,挂上横幅“锦洞天”。犹如大型插花展览会,千姿百态,琳琅满目。当时还出现了能固定花材的新型容器“占景盘”,既做容器,又当花插。

进入宋代,插花艺术发展到极盛时期,在民间得到普及,并且受到文人的喜爱,此类诗词也较多。当时受理学思想的影响,插花艺术特别注重构思的理性意念,内涵重于形式。花材多选用有深度寓意的松、柏、竹、梅、兰、桂、山茶、水仙等上品花木。构图突破了唐代的富丽堂皇,以“清”、“疏”的风格追求线条美。所以有人称其为“理念花”。 同时,宋代的篮花则注意保持花材本身的自然美,富有蓬勃的生命力和韵律感。

元代插花风格逐渐摆脱宋代理学的影响,常用花材的寓意和谐音来表达作品的主题,也就产生了有人所说的“心象花”。

明代是插花艺术复兴、繁荣、昌盛和成熟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形成了完备的系统的体系。初期受宋代理学影响,以中立式厅堂插花为主,庄严富丽,造型丰满,构图严谨,寓意深邃。中期插花追求简洁清新,色彩淡雅,疏枝散点,朴实生动,常用如意、灵芝、珊瑚等装点插花。晚期

插花追求参差不伦,意态天然。这一时期中国插花理论日臻完善、成熟,有许多插花艺术专著相继问世。其中以袁宏道的《瓶史》影响最大,在理论上和技术上作了系统的全面的论述,除此之外,还有张谦德的《瓶花谱》、高濂的《遵生八盏.燕闲清赏》、何仙郎的《花案》等。

清代初期的插花仍沿袭明代传统风格。受益盆景术的影响,人们崇尚自然、欣赏自然美,将优美的大自然景观微缩在室内几案上。清带还流行写景式插花、组合插花和谐音式插花。但这一时期的插花艺术在民间却得不到重视、发展和普及。

清代以后为我国插花艺术的停滞衰退阶段,由于战祸连年,许多宝贵的插花图片和资料散失殆尽,各地不同风格流派的切磋交流受到影响;又因国民经济的持续衰落,必然影响到属于文化范畴的插花艺术,使之走向停滞和低潮。直到近十几年来才得以复苏,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物质、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使这门古老的艺术又得以复苏,目前正处在恢复发展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深信中国插花艺术,将以其绚丽多姿、灿烂夺目的风采,再现于国际插花艺坛,独领风骚。

插花来源于民间的生活习俗,但将其作为一门艺术,就应有别于民间的信手拈来,随心所欲的插作,而应是将具有观赏价值的切花花材,根据造型艺术原理,通过摆插而表现其活力和自然美的造型艺术。而今,随着国际间插花艺术交流的增多,中国的插花艺术中融入了国外的插花因素在罩面,忽视了中国是东方插花艺术的起源地和中心。人们更多的运用西方式的插花手法,更多地是追求西方式的审美观念,却忽视了中国原有的插花技巧和欣赏角度。故在文化交流时,应发挥出民族特色,使中华花艺拥有自己的深度内涵,避免被同化。

中国插花深受儒家、道教、佛教思想及封建伦理道德的影响,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和审美情趣,认为万物有灵性,主张“天人合一”,视自然界的花草树木更是有灵性、有情感之物,所以中国人历代都有寄情花木之凤,赋予各种花木许多象征性和寓意。花枝为线条进行造型,尤其善用木本花枝线条进行造型也是中国传统插花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木本花枝最富画意,或柔或刚,或粗或细,或秀雅或苍古等等。经过简单修饰,表现出各种优美生动的轮廓、体量、质感与动态,展现出一叶一世界,一花一乾坤的艺术天地

插花,其本身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生活的艺术。在明媚春日的清晨、在热烈夏日的黄昏、在累累秋日的夜色下、在冰清冬日的午后,慢慢走在落地窗前的书桌旁、默默坐在咖啡屋的玻璃边、静静等在古色古香的餐厅里、悠悠躺在洒满阳光的草地上,身边的花艺作品又怎么少得了?中华花艺源远流长,还需我们去传承和发扬。

2010级食科院食科三班 舒青青 201040717321

插花艺术

中国插花插花是一门艺术。明代的花艺专著《瓶史》里提到:“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过两三种,高低疏密要如画境布置方妙。”,而我国明代园艺家计成在《园冶》一书中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由此可见,插花这门艺术,在中国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还有着经深入了解、研究后的体会和建议。正如大家所熟知的,插花是有一番讲究的,是需要用心、需要耐心的的事情,这就需要掌握较为熟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3l0a2l6p36h1tx45fj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