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马原复习提纲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绪论复习提纲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①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②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③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④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⑤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⑥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⑦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概括的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科学社会主义——核心、纲领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或者说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及其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5、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8、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合理内核

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 9、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10、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

《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标着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 11、马克思一生的两大贡献: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1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力强大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根源在于它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这种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和最鲜明的特征。

1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14、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15、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

1

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16、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复习提纲

1、“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意识和物质、 精神和自然界,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或表现。 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代表,三个和尚、旗动风动心动)

*主观唯心论:(代表观点: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客观唯心论:(代表观点:朱熹—理在事先;黑格尔--“绝对观念”是世界的主宰;宗教信仰) *二元论: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

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哲学基本问题图示 思 维 和 存 在 关 系 问 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 是第一性的问题 即谁是世界的本 唯物主义 朴素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主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 认识存在的问题 可知论 2、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心主义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不可知论 根据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社会历史观可划分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

4、物质范畴的历史演进: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2

5、列宁对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 ★6、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意识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7、意识形成经历的三个阶段:

*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 8、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9、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的属性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不可分割

第一,凡物质都是运动的,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第二,凡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没有不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10、静止: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情形:一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某物相对于一定的参照物而言,没有发生位置移动,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处在量变阶段,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

11、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是物质运动的两种属性,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的一面,没有相对静止的纯粹运动是不存在的。在相对静止中又有绝对运动的一面,没有运动的纯粹静止也是不存在的。

12、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 时空与物质运动的不可分离性

13、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体现了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内在统一性。 ★14、社会的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5、意识的能动作用: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16、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主观能动性。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22、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原理相关联的另一个问题,是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3

主体选择必须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人民的愿望 ★23、联系特点:

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1)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节都是互相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2)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其他事物 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相互联系着之中。(3)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最后, 联系具有多样性。

理论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4、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区分的根本标准是:是否符合历史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

25、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26、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27、矛盾:

①矛盾的两种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塞翁失马)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形式有两种,对抗性和非对抗性。

★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普遍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特殊性: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 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在矛盾群中又存在着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意义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

理论联系实际:“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社会主义”是普遍性、共性;“中国特色”是特殊性、个性。 28、质量互变规律:

4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

(例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9、否定之否定规律: ★①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否定式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②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前进而是螺旋式上升的

★要作为大题来掌握(简答或论述)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1、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主体与客体的三层关系: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需要与被满足的价值关系。 ★★3、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5、唯心主义认识路线。“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先验论.唯物主义能动的反映论。 6、认识能动的反映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

一方面,反应具有摹写性,另一方面,反映具有创造性。创造性的特点,是反映能动性的基本标志 ★7、价值的特性 第一,具有客观性 第二,具有主体性。 第三,具有社会历史性。 第四,具有多维性。

8、任何成功的实践必然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5

马原复习提纲

绪论复习提纲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①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②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③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3f2h2mzvx4i6jo0x1m776vac3ljqt012c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