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蛋白质需求研究进展
○ 刘兴旺 程成荣
【摘 要】蛋白质是饲料中最主要和昂贵的营养成分,同时也是鱼类有机体结构和功能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在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各类营养素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各组织器官可用于生长和修复的构成物质。 【期刊名称】渔业致富指南 【年(卷),期】2011(000)017 【总页数】4
【关键词】蛋白质;鱼类;营养成分;生命过程;营养物质;机体结构;构成物质;组织器官
蛋白质是饲料中最主要和昂贵的营养成分,同时也是鱼类有机体结构和功能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在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各类营养素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各组织器官可用于生长和修复的构成物质,也是酶、激素和抗体等生物活性物质的组成成分(NRC,1993)。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不足或氨基酸不平衡,则鱼类生长很快就会减慢或停止,体重下降(Lee等,2001)。同时,饲料中过量的蛋白不但会增加成本,还会导致氨氮排放增加(Tibbetts等,2000),从而影响鱼的生长和威胁养殖环境。国内外研究者皆将蛋白质适宜需求量作为鱼类营养生理研究的首要课题,本文即对国内外鱼类蛋白质需求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蛋白质适宜需求量研究
蛋白质适宜需求量是指能够满足鱼类氨基酸需求并获得最大生长的最少饲料蛋白含量。鱼类与其他动物一样,对蛋白质的需求实质上是对数量平衡的必需及
非必需氨基酸的需求。众多研究者已就不同鱼类饲料中蛋白质的适宜需求量做了研究。这些研究结果大部分是通过投喂优质蛋白源配制的纯化或未纯化的蛋白质浓度梯度饲料后出现的剂量—效应曲线的研究方法得到的。
2.影响鱼类蛋白质适宜需求量的因素
一般认为,这些研究结果中部分结论比鱼类实际的蛋白需求要高。这是因为鱼类蛋白需求量受饲料蛋白质—能量平衡、实验饲料氨基酸组成、蛋白源消化率以及实验饲料中非蛋白能量源的影响。大部分研究者设计等能饲料来研究鱼类的蛋白需求量,但是由于不同原料的代谢能不同,因此这些研究者的结果可能是建立在不同饲料能量水平上的蛋白需求。此外,饲料中能量水平的变化,以及饲料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也可能对蛋白质的利用率造成影响,从而产生蛋白质节约效应(Wilson,1989)。而饲料中过量的能量则可能导致鱼类摄食量减少,因为鱼类摄食可能是通过满足其能量需求来控制的,因而导致这些研究结果与实际需求的差距。
此外,影响鱼类饲料蛋白适宜需求量的因素还包括实验鱼规格大小以及水温条件。一般来说,鱼类饲料中的蛋白需求随着鱼的生长而降低。如罗非鱼鱼苗需要50%的粗蛋白,而到30g以上时只需要35%的粗蛋白,更大的罗非鱼则根据养殖条件需要25%-35%的粗蛋白即可满足生长。水温的变化也可能对某些鱼类的蛋白需求造成影响,而对其他一些鱼类则似乎不造成影响。大体上,随着温度的升高,生长速度和摄食率增加,一般来说水温对摄食率的影响要比蛋白需求的影响更大一些。
3.饲料蛋白水平对鱼类生理状况的影响
3.1 饲料蛋白对生长及体组成的影响
随着饲料蛋白水平升高,鱼类生长速度会逐渐提高。当饲料蛋白水平能满足需求时,鱼类生长则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Shiau和Huang,1989)。但也有研究者发现饲料蛋白水平超过鱼类需求时,生长则逐渐下降(Ng等,2001)。这些研究结果的不同可能与鱼的种类及饲料中能量水平的不同有关。此外,随着饲料中蛋白水平的升高,蛋白利用率往往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Luo等,2004)。
饲料蛋白水平影响鱼体组成。一般来说,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鱼体脂肪含量逐渐降低,而蛋白和水分含量则逐渐升高(Allan等 ,2001;Islam 和 Tanaka,2004;Luo 等 ,2004)。但也有研究者发现,随着饲料中蛋白水平的升高,体组织蛋白水平变化并不大(Winfree 和 Stickney,1981;Moore 等 ,1988;Ng等,2001)。这可能是由于鱼类体组成受内源(规格、性别)及外源(饲料、环境)的双重影响,从而不是判断饲料蛋白适宜水平的敏感指 标 (Shearer,1994)。 此 外 ,Johnston 等(2002)研究了饲料蛋白水平对肌肉细胞结构及肌肉品质、虾青素含量等的影响,结果显示这些指标对蛋白水平及蛋白能量比而言不敏感。 3.2 饲料蛋白对消化酶的影响
消化酶活力是反映鱼类消化机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消化酶活性决定鱼类对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能力,从而决定其生长和发育的速度。在宝石鲈(邵庆均等,2004)、草鱼(张家国等,1997)、鳜鱼(赵东海,2004)、杂交塘虱(Giri等,2003)等上的研究都表明,蛋白酶活性的高低与饲料蛋白水平关系密切。在一定饲料蛋白水平范围内,蛋白酶活性随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而升高,当达到最适蛋白水平后,酶活性不再增加甚至会下降。此外,消化道内淀粉酶活性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