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分层作业(七)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
局
(建议用时:45分钟)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模式图,完成1~3题。
1.图示农业模式最可能出现在(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C.雷州半岛
B.四川盆地 D.华北平原
2.本区已改造的农业区位因素主要是( ) A.热量和土壤 C.光照和湿度
B.地形和水分 D.积温和降水
3.影响图中农业发展方向随高度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热量和水分 C.光照和湿度
B.地形和土壤 D.市场和政策
1.C 2.B 3.A [第1题,根据图中该地区有香蕉、水稻、鱼塘等信息判断,最有可能位于雷州半岛。第2题,该区域修筑河堤,开挖鱼塘,发展立体农业,对地形与水分条件进行了改造。第3题,随海拔的变化,热量、水分条件都发生了变化,农业类型也发生了变化。]
山东省鱼台县东临南四湖,河流众多,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水稻种植面积少、产量低。1964年鱼台县遭受特大水灾,农业几乎绝产。当时的县委县政府决定在治水的同时大力发展水稻种植。目前该县排灌设施齐全水稻种植业
发展良好,所产“鱼台大米”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据此完成4~6题。
4.鱼台县发展水稻种植的基础条件是( ) A.光热充足 C.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 D.水源充足
5.在1964年之前,制约鱼台县水稻种植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旱涝灾害频繁 B.种植经验缺乏 C.劳动力不足 D.机械化水平低
6.在1964年之后,鱼台县水稻种植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①河湖众多 ②政策引导 ③兴修水利 ④科技进步 A.①② C.②④
B.②③ D.③④
4.D 5.A 6.B [第4题,水稻生长耗水量较大;材料显示该地“东临南四湖,河流众多”,则发展水稻种植的基础条件是水源充足。第5题,由“1964年鱼台县遭受特大水灾”、决定“治水”等信息,以及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可判断旱涝灾害是最大制约因素。注意“历史悠久”说明种植经验丰富,山东人口密度大,劳动力丰富,水稻对机械化要求不高。第6题,“县委县政府决定”体现了政策因素;“治水的同时大力发展水稻种植”“目前该县排灌设施齐全”体现了兴修水利;故B项正确。]
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发展起来的又一著名的印第安古代文明。印加人从山顶到山脚开垦了无数的梯田,水渠和梯田非常坚固。读“古印加文明区域示意图”(图甲)和“古印加梯田景观图”(图乙),完成7~8题。
图甲 图乙
7.梯田改造的农业区位因素主要是( ) A.水源 C.土壤
B.光照 D.地形
8.印加人修建水平梯田的生态效益主要是( ) A.蓄水保土、增肥力 B.调节当地气候 C.增加粮食产量 D.减少地震灾害的发生
7.D 8.A [第7题,梯田往往沿等高线修建,将坡地改造成层层平地,故选D项。第8题,印加人修建水平梯田,一方面能够增加土地面积,另一方面能够改变坡面方向,减少坡面径流,增加水分下渗,减少水土流失,既能够蓄水保土,又能够减少营养物质的流失,起到保持土壤肥力的作用,故选A项。]
9.读我国北方某城镇周围农业布局图,完成下列问题。
在A、B、C、D四处发展棉花、水果、蔬菜和乳牛生产,则:
(1)A处宜发展________生产,因为这里地形________,耕作面积________。 (2)B处宜发展________生产,其自然条件是靠近____________,社会经济条件是接近________。
(3)C处宜发展________生产,既靠近________,交通便捷,又靠近________,为市民提供新鲜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