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VIP专享]试论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试论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

如何认识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政府应起那些作用,这是关系到我国农业产业化能否顺利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对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作粗浅的探讨。 一、农业产业化中政府作用的必要性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市场经济发展而

出现的一种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企业化、一体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经营方式,其产生和发展无疑是以市场作为基础的,但是由于农业的外在性、公益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殊性及我国市场机制不完善等原因,要迅速健康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则需要政府的重大作用。

1、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殊性,要求政府发挥巨大作用。首先,农业

产业化经营是我国继家庭承包责任制之后,农业生产经营又一次制度创新,把分散农户经营联结起来,实现新的规模经营。这是一种制度变迁,没有政府的作用是很难推进的。其次,从世界范围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多是“合作社+农户”,由于农民合作组织发达,农民在市场中的谈判地位高,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农民利益。但我国较成功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多数是“龙头”企业+农户类型。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农民是弱小的一方,农业“龙头”企业则是强势一方。由于农民组织程度低,没有形成一个代表他们利益的组织,而单家独

1

户农民在产业化经营中的地位实质上很难与“龙头”企业平等。因此,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中,没有政府的作用,是难于协调好“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关系,确保农民利益不受侵犯。

2、我国农业的外部性、弱质性和基础地位要求在推进农业产业

化中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农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在一起的产业,其发展受市场自然、技术、政策等风险影响,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脆弱性和高风险性,是一个弱质产业。另一方面,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非常重要,而且越来越重要。农业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的食物生产部门,而且农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增长效应、生态效应和社会政治效应,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农业的增长效应,是农业与其它部门的前向联系与后向联系,以及农民收入与其它部门生产增长的关系。在我国,目前农业增加值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全社会商品零售价指数下降0.46个百分点,农民收入每增长1个百分点,国民生产总值就可增加0.51个百分点。农业的生态效应,是农业与生态环境关系,即农业既可以给人们创造共享的绿色资源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又可以造成水土流失,水、食物、土地、空气污染,给人类生存和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农业的社会政治效应,是指食物安全与社会稳定、政权巩固的关系。这充分说明,农业不仅有很强的经济价值,而且有很强的生态价值和社会政治价值。农业的这种强烈外部性,不仅说明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且说明了农业部门是一个具有公共部门性质的部门。农业经济的弱质性、高风险性及农业的外部性,决定了农业的公共社会效益高于自身的经济效益。因此,农业的成本,不能完全由农业生产者来承担,而应该由代表公共利益的政府来共同

2

承担。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然资源贫乏,农民素质低,要实现农业的生态价值和社会政治价值更需要政府发挥作用。

3、理论和实践表明,一定阶段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要有政府

的扶持和保护。农业的弱质性、外部性及基础地位,为农业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农业保护理论认为,农业保护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必然现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实质是非农业部门尤其是工业部门的剩余回流给农业,也即工业反哺农业。而工业反哺农业是一种非市场安排的政府行为。有关研究认为工业反哺农业的临界标志是:人均GNP在800—1000美元之间,国民生产总值构成中农业增加值的份额约在20-25%之间,农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劳动就业人数中的比重在40-45%之间时。而我国早在1995年人均GNP为1053美元,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20.6%,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44.6%或以下。

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来看,无一不依靠政

府的保护、扶持。美国从30年代开始,以“1933年农业调整法”为标志,政府采取保护农业措施。如美国1983年政府支持农业的信贷补贴达60亿美元。日本在1961年颁布了“农业基本法”,开始对农业实施保护。台湾反哺农业政策是于1969年出台,1974年实施。他们主要措施是通过价格保护、信贷支持、出口补贴、低税率等优惠政策保护、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此外,欧美日等国还通过扶持农协、农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发展,推动农业化产业化进程。

农业保护理论说明了一定阶段的农业产业化需要政府的扶持和保护是一个客观规律。

3

二、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中起作用的形式和内容

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中如何起作用才更有效,关键是政府在农业产

业化中起作用的形式和内容,既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又符合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

(一)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形式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中,政府不能靠行政命令强逼农民企业参与产

业化经营,也不宜直接干预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市场主体的具体经营行为。政府的作用形式应该是:宣传、示范,引导、规划,扶持、管理。

1、宣传、示范。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我国农业经营方式的一种制

度创新,其首先源于山东、广东等发达地区农民的创造,中央肯定之后,全国推行,实际上也是一种“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改革。因此,加强宣传、示范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农业产业化作用的认识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过耐心细致的宣传发动和示范工作,农民和企业认识到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确有好处,才会自愿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同时选择适合本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抓点,通过抓点示范,组织参观,带动面上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

2、规划、引导。政府要利用其宏观经济职能,加强农业产业化的

宏观规划和引导,促进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抓规划,政府主要是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情况和本地社会经济资源优势,规划区域产业化方向,选择主导产业,形成合理布局,避免重复建设、重复生产,克服市场的盲目性。抓引导,政府主要是利用其掌握政策、市场、资源等方面信息,引导企业和农户抓住机遇发展。

3、扶持、管理。一定程度的政府扶持和必要的、规范化的政府管理,

4

是加快和规范农产业化进程的重要保证。政府应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在税收、信贷、用水、用电等方面对“龙头”企业发展给予优惠,较大规模的“龙头”企业应优先给予自营出口权。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制订一些不同类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章程和合同文本,帮助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加强内部管理,明确内部各方责权利,减少内部权益纠纷,理顺农业产业化内部市场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确保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

(二)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内容

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中要做什么,必须考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一

般来讲,政府要把力量放到市场做不了,农民、企业做不好的事情上。主要抓好如下几方面:

1、抓好农业产业化外部环境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农

业产业化的作用,最重要的作用是通过抓外部环境建设,促进农业化组织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在市场中顺利循环,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为农业产业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从而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顺利发展。一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抓好交通、运输、通讯、农田水利等方面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推进农业产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条件。二是抓好市场体系的建设。要加强和完善农产品市场 (零售市场、专业批发市场、期货市场)、技术市场、资金市场、劳动力市场,促进农产品的购销,科技、资金、劳动力的合理配置,使“龙头”企业通过市场得到其所急需的资金、人才、技术,这是农业产业化非常重要一环。三是抓农民素质教育,提高市场主体的素质。农业产业化有三个明显特点:①科技产业化,在一定程度上来看,也是农业的科技化;②

5

[VIP专享]试论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

试论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林如何认识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政府应起那些作用,这是关系到我国农业产业化能否顺利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对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作粗浅的探讨。一、农业产业化中政府作用的必要性农业产业化经营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市场经济发展而峰出现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35u81zrvs77t6k14pg60zn011onzd01ah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