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类群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放线菌的结构、繁殖以及生产应用 2、细菌的结构与繁殖方式 3、病毒的结构与增殖过程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用规范的生物学语言来表述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问题的对比分析能力与规纳能力 3、小组学习中的合作与交往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树立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2、培养学生能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人类的关系。
3、培养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的观点,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
1、细菌的结构与繁殖方式。 2、病毒的结构与增殖过程。 落实方案
1、使用细菌和病毒的挂图、幻灯、模型等直观教具,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
2、列表比较原核生物细菌结构上的异同,形成知识网络。
3、结合题例,由学生分析、教师补充、拓宽、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难点突破策略(利用信息技术)
应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技术中鼠标指向交互区域时,物体表面出现闪烁并结合文字解释的效果,帮助学生理解病毒的一般结构与特殊结构,对于病毒的增殖过程,则采用多媒体交互式动画,以噬菌体侵染细菌为例,动态展示病毒的增殖过程,以相应的多媒体手段来表示同位素示踪技术在该过程中的应用,则有助于学生对病毒增殖过程,病毒对宿主的依赖性的理解。
教学过程 【导课】
创设问题情景(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至2001年底,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累计已达85万人,其中,艾滋病患者20万例以上,死亡11.5万多例。(2)人类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使得大肠杆菌能合成人类的胰岛素,从而大大降低了糖尿病的治疗费用。(3)在2002年,中国南海地区频繁爆发赤潮,给该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学生分组讨论:这些事件涉及的生物有哪些?共同特点是什么?
一、 我们一般把什么生物称为微生物?
学生活动,共同总结,教师补充。
二、 细菌的结构
教师出示多种细菌的亚显微结构的投影片并提问,是否所有细菌都有相同的结构?学生自己讨论,教师总结,然后教师投影细菌结构表。 三、 细菌的繁殖与菌落
师生互动
总结:菌落在形态学上应该属于种群这一概念范畴。
教师提问:菌落的不同特征在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有什么应用价值?
四.放线菌的结构。繁殖与应用
教师提问,学生小组讨论,最后教师总结。 五、病毒的结构
教师打开多媒体课件,结合交互式画面讲解,分别以噬菌体与流感病毒为例,
利用多媒体技术中鼠标指向交互区域时,物体表面出现闪烁并结合文字解释的效果,帮助学生理解病毒的一般结构与特殊结构。利用多媒体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的优点,向学生提供类病毒,亚病毒,拟病毒的图片,文字资料,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并指出肿瘤病毒的逆转录现象是对中心法则的第一次补充,而沅病毒的发现,是对中心法则的第二次补充,最后,师生共同总结病毒的结构。 六、病毒的增殖
师生互动,打开多媒体课件,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教师结合问题分析。
媒体技术:对于病毒的增殖过程,采用多媒体交互式动画,以噬菌体侵染细菌为例,动态展示病毒的增殖过程 七、教学目标巩固
1、学生思考细菌的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并列表比较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
2、学生思考病毒的一般结构与特殊结构以及病毒的增殖过程。 3、学生讨论沅病毒的发现对中心法则可能的补充
碱性染料的PH大于7吗?
必修本实验4: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所有的染色剂是龙胆紫或醋酸洋红,均为碱性染料。而教材注释中对龙胆紫染夜的配制又作了解释:龙胆紫染夜是将龙胆紫溶解在质量分数为2%的醋酸溶液中配制而成的。那么,既然用醋酸溶液配制的染液,ph值应该小于7,为什么还叫碱性染料呢?
其实,碱性染料和碱性溶液不是一回事,碱性染料和酸性染料并不是根据ph值来划分的,碱性染料和酸性染料划分的根据是染料分子电离后主要有色成分是阳离子还是阴离子,若染料分子主要有色成分是阳离子,则为碱性染料,如龙胆紫、甲基绿等,若电离后的有色离子为阴离子,则为酸性染料,如甲基蓝。由于碱性染料的阳离子为有色离子,它可以与细胞中的带负电荷部分通过电荷间的吸引力作用牢固结合,从而将细胞结构染上颜色。同样,酸性染料中的阴离子为有色离子,它可以与细胞中带正电荷的部分牢固结合而染上颜色。
微生物的富集培养与纯种分离技术
纯种分离技术:在自然界中微生物都是许多种类混杂在一起,为了进行纯种培养,首先必须进行纯种分离。一般可采取平面画线法,经培养,在培养皿的琼脂培养基上菌落相互分开,根据各种微生物的不同外观,挑取单个菌落,再反复画线培养就可以得到纯种。
富集培养技术:又称为增殖培养,使用的策略要根据筛选的目的而设定,主要是利用不同微生物的生长增殖和培养基的特殊要求进行富集培养和分离,通常有称施加压力的分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