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9年浙江省高职考语文模拟试卷及详细答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3)2017年首个网络流行语“我可能XX了假X”一炮而红,并不断得以扩散,普及。阅读下面材料,请对这个网络流行语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作解释。要求语言简明,准确,均不得超过25个字。(4分)

考试没考好,说:我可能复习了假书。休假时间太短,说:我可能休了个假假。吃了那么多还是饿,说:我可能吃了个假饭……大学不如所愿,说:我可能上了个假大学。学生不太理想,说:我可能招了假高才生。红包抢了一分钱,说:我可能抢了假红包。钱不经花,说:我可能花了假钱……

意思:

表达的情感:

四、媒体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给学生减负”为何牵动众人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件小事引来不少家长关注,那就是“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的表述。而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将这一问题列为非补不可的“民生短板”。中小学生的书包,为何成了如此“高层级”的议题?

书山题海、死记硬背、拖堂加课的教育方式,饱受诟病,事实上,减负的要求也由来已久。早在1955年,教育部就下发过《关于减轻中小学校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1990年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还规定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近年来,国家也多次出台“减负令”,其规格之高,措施之细,让人印象深刻。

刚刚过去的寒假,“影子教育”成了一个热词,说的是校外培训机构的不断扩张。不仅是寒假,孩子们其他的很多课余时间,也交给了补习机构,“负担越减越重,睡眠越减越少”的情况普遍存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公立学校、补习机构沆瀣一气”“不报课外班就听不到完整知识点”的乱象,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当然,这也增加了家庭开支,有家长甚至发出“月薪3万,竟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感慨。

a 在今年两会“部长通道”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接受采访时,回应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与减负有关的“三点半”现象。孩子三点半放学,本是为了减负,不过家长却要五点半六点才下班,当中两个多小时成了“空窗期”,给孩子的福利成了家庭的压力。一篇名为《请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的网文提出,凡此种种的减负方式,反而把孩子的教育交给了社会,让家长陷入课外培训的“军备竞赛”。家长既希望孩子快乐成长,又期盼孩子“题名金榜”;既焦虑在考试中能否出人头地,还关切是否有一技之长。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减负的困境:减负要真减下去,可能还需要更加全面、综合、系统的制度安排。

b 应该说,目前,考试仍然是教育的指挥棒,指挥棒指向哪里,整个社会的资源调度就会朝向哪里。要减负,还应克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策略,形成全面可行的长效机制。说到底,要从源头上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杜绝减课时不减考试的表面文章;要“调结构”,着眼综合素质、调整课程大纲,也要“提质量”,减少机械重复,激发学生兴趣;要疏通机制的阻碍,也要堵住课外培训恶性竞争的漏洞……总之,教育应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切莫把减负这一手段当做根本目的。

c 可以说,减的是负,提出的却是一个教育改革的大命题。出台文件、落实措施,都相对容易,但在现实土壤与利益格局中,谋定全局的策略,摆正各方的角色,却有大量工作需要持续不断地推进。给孩子们“减负”,应该是一致的认识;素质教育,更是共同的期望。将招录制度的改革做足,将教育资源均衡化做实,才能真正让孩子们的童年丰富多彩。

d 有委员说,“减负是一个系统工程”。的确,教育中的各方,都不能置身事外。家长的心态要更平和,学校的方法要更优化,辅导机构的组织应更有序,特别是教育部门要有大作为。只有各方相互理解共同给力,才能撑起孩子更美好的未来。

(《人民日报》2018年03月09日 05 版 石 羚) 16.将“从这个角度看,也就理解了为什么政府工作报告会关注给中小学生减负。”放回原文,最恰当的位置是( )(3分)

A.a处 B.b处 C.c 处 D.d处 1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被列为非补不可的“民生短板”。

B. 中小学书山题海、死记硬背、拖堂加课等饱受诟病,直接导致减负的要求由来已久,且呼声越来越高。

C. “三点半”现象指的是孩子下午三点半放学,家长却要五点半六点才下班,当中两个多小时成了“空窗期”,给孩子的福利却成了家庭的压力。

D. 给孩子们“减负”,是一致的认识;素质教育,更是共同的期望。将招录制度的改革做足,将教育资源均衡化做实,才能真正让孩子们的童年丰富多彩。

1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家长发出“月薪3万,竟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感慨,说明孩子参加校外假期培训大大增加了家庭负担。

B. 校外培训机构不断扩张,导致孩子们的课余时间和寒暑假都交给了补习机构,因而孩子们“负担越减越重,睡眠越减越少”。 C. 类似三点半放学这种减负方式,不断没有给孩子减负,反而把孩子的教育交给了社会,让家长陷入课外培训的“军备竞赛”。

D. 在现实土壤与利益格局中,出台减负文件、落实减负措施都相对容易,但谋定全局的策略和摆正各方的角色,却有大量工作需要持续不断地推进。

19.阅读文本,请你谈谈,怎样才能形成全面可行的减负长效机制? (5分)

20.如何有效构建中小学生“减负”这个 “系统工程”?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五、文学类作品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药 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2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为了治好瘫病,石钵头他娘硬逼着他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向华昌讨要药方,华昌看在石钵头他娘的面子上,把药方给了他。

E. 文中的老友李半仙是一个神秘的人物。华昌暗示他开出了神秘的药方,才使剧情发生了逆转,帮助自己赢得了尊严。

22.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23.小说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的个性。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4分)

24. 磨墨的端砚可以作药引子治病吗?小说以“药砚”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25.小说的结尾构思巧妙,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4分)

六、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前不久,杭州日报报道:黄晓斌是浙江大学一名本硕连读7年半的医学院研究生,一次偶然看到了BBC纪录片《保罗教你做面包》,放弃了出国读博的打算,立志要开一家面包店。他租住在300元的房子里边打工边苦心研究面包方子,终于开出了属于自己面包店。父母不理解:要开面包店初中毕业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读研呢?而黄晓斌觉得:做好吃健康的面包是自己的理想。

吃过面包的网友纷纷留言:为黄晓斌赞一个,他父母不理解,要是只是初中生就开不出这样有思想的面包房 ;所做的面包都是高端货;关键是每月能挣多少钱 ……

有的网友力挺黄晓斌的父母:培养一个研究生父母要付出多少心血?国家要投入多少人力财力?高级知识分子要运用所学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不能率性而为……

对这件事,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看法,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B【解析】 A项,“不付”——“不负”;C项,jué——mèi;D项,sì——qí,“至死”——“致死”。 2. B【解析】“逐步”不能与“式微”搭配,一般用作“日渐式微”、“渐渐式微”。 3.D【解析】没有运用比拟、借代、对偶修辞。

4.C【解析】A项“似乎是人之常情”表意不鲜明,态度不明朗,且语言不生动;B项,观点不鲜明,“值得思考”未明确态度;C项,通过比喻、拟人的手法,鲜明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D项,“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不合情理,另外网络用语,文白夹杂,表述不规范。 5.D 【解析】A项,“但也不耐烦听他人意见”有误;B项,说的只是一个方面;C项,“说话者地位越高、年龄越长, 越能得到听众喜爱与信任”不是文中意思。

6.D 【解析】前面说到“壮大新动能”,那么接下来就应该讲新动能,所以③排在第一,“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那么“应用”有所指,所以①接在③之后,所以D正确。

7.C【解析】诗句中的内容是“对局”,画面中只有一个人,诗歌和画面的内容不吻合。

8.D 【解析】“说明诗人意念转换之快、才思之敏捷”理解不实。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

9.D 【解析】拟:比拟,比喻。

10.B【解析】B项与例句中的“其”字活用为第一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A项,加强语气副词,可以译为 “难道”; C项,表示推测的副词,可以译为 “或许”、“大概”;D项,加强祈使语气的用法,相当于 “还是”。

11.C 【解析】A、B、D和例句都是被动句,C项是判断句。 12.C 【解析】 “没有意蕴的诗不能称其为诗”有误。 【参考译文】

【甲】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我的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聚精会神地仔细观察,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一天,(我)看见两个小虫在草间争斗。我就仔细观察,看的兴致正浓时, 忽然有个极大的家伙搬开石块压倒小草冲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蛤蟆舌头一吐两只虫都被它吞下去了。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呀’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情安定下来,捉住癞蛤蟆,鞭打了几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乙】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不一会儿,下起了又大又急的雪,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三、文字表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6分)

13.(我)就仔细观察,看的兴致正浓时, 忽然有个极大的家伙搬开石块压倒杂草冲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解析】注意关键词语“拔山倒树”,拔:挪开,移开;山:指石块、砾石;倒:压倒、踩倒;树:指杂草;盖:原来是。同时,省略句和判断句要翻译出来。

14.①不要人夸颜色好②只把春来报③零落成泥碾作尘④化作春泥更护花

2019年浙江省高职考语文模拟试卷及详细答案

(3)2017年首个网络流行语“我可能XX了假X”一炮而红,并不断得以扩散,普及。阅读下面材料,请对这个网络流行语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作解释。要求语言简明,准确,均不得超过25个字。(4分)考试没考好,说:我可能复习了假书。休假时间太短,说:我可能休了个假假。吃了那么多还是饿,说:我可能吃了个假饭……大学不如所愿,说:我可能上了个假大学。学生不太理想,说:我可能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33nz6csnd3fre38hic91cf865brly010k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