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层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
作者:杨雪春
来源:《乡村科技》2024年第08期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之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其本质不仅仅是产业层面的振兴,还有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全方位的振兴,其中少不了人才振兴,特别是紧扣农业科技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因此,着力破解基层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成了必然。基于此,本文结合重庆市秀山自治县实例,从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关键词] 基层农业科技人才;管理机制;奖励制度
[中图分类号] S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4)08-31-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农业农村发生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同时,农业农村工作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缺乏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综合型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当下,扎根基层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状况令人堪忧,这与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业科技大军的国家意志不相符,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不相符[1]。
1 目前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基层农业科技人才数量偏少
首先,基层一线专业型农业科技人员偏少。整个系统直接在乡镇(街道)一线工作的只有少数部分。比如,截至2017年底,重庆市秀山自治县农委系统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只有50人,占系统总人数的30%左右;水利局系统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只有58人,占比不到10%;林业系统更少。其次,计划引进农业的科技人才少。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优秀的农业大中专毕业生被拒之门外,不少有真才实学的中青年干部所学专业虽然是涉农专业,但却无法到基层一线工作。例如,2012—2017年秀山县农委系统中专业技术总人数无异动,各级职称人数无异动;水利局、林业局系统情况基本一致。最后,留守人员少。现在基层农业科技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因待遇等原因另谋发展,严重影响了基层农科人才队伍的稳定性。 1.2 人才结构配置不合理,缺乏拔尖人才
从年龄结构看,专业技术群体普遍年龄偏大,不利于接受新思想、新技术;从学历来看,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人员相当少,大多数专业技术人员只是中专及以下学历;从职称结构看,大多数专业技术人员只是中级职称以下或者非专技人员,涉农技术实践操作能力不够强,整个基层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中真正出身于科班的专业素养较强的人员只占少数,有相当部分人员都是本土人才通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才成长起来的。例如,秀山自治县农业、林业、水利等整个
基层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及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