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容; 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 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 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
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 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
(一)帮助学生最有用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
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
1 / 18
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④要多观摩、多揣摩
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 第二章历史课程论
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 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
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详尽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平
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例外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例外,设置课程也例外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例外的学校课程类型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
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
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
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编纂历史遵循原则: ①遵循科学指导思想的原则 ②符合基础教育要求 ③建立在时序框架下
2 / 18
④全面展示历史发展 ⑤促进学生认识历史 3、历史课程设计的模式P30
(一)学科中心设计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学科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课程是以学科作为编制的基本依据。
(二)学习者中心设计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学习者的学习与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取向,以学习者的动机作为编制课程的基础
(三)问题中心设计模式。这种模式是以社会问题为中心,以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探究和解决作为编制课程的出发点。
4、以学科为中心的学校历史课程的主要类型P32
以学科为中心的学校历史课程,设计方案类型:通史式、主题式、课题式的历史课程5、中学历史课程的类型P34
①初中历史课程与高中历史课程 ②历史学科课程与社会综合课程 ③历史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6、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P46
①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习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②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本科学位、科目众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并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例外地区和学生发展要求,体现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③改变课程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化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学习必备基础知识和技能
3 / 18
④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交流合作的能力。
⑤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⑥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7、新历史课程改革的特点P49
①进一步明确课程的定位。突出中学历史教育的基础性普及型发展性的性质,明确中学历史课程是基础教育的畴。提升学生历史意识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②全面阐释课程目标。心课程提出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对中学历史教育进行了全新的诠释。
③适合中学生认知水平。 ④精选历史教学容。
⑤构建新的历史教学知识体系。力图将中学课程的教学容编写为中学历史学习体系。避免教学容上的成人化和专业化倾向。
⑥初高中历史课程的区别与衔接。
⑦转变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动手动脑,注重学生能力发展。1、史学价值与社会功能的宗旨:
1. 2. 3. 4.
4 / 18
5.探寻历史发展规律,深刻把握历史认清国情为社会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史学具有资治、借鉴、垂训、治乱兴衰的功能
史学与生俱来的鼓舞教育作用,能振奋民族精神,冶民族情操。 史学能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提供历史经验
吸纳消化古今优异文化,增加知识 2、历史学科教育功能
:文化功能、政治、经济、促进学生多方面协调发展的功能 3、历史课程功能转变 :
1、“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提出:学生得发展是适应社会需要的全体学生的发展,不是部分学生的发展;只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发展,而不是一个模式发展,学生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终身发展。
2、历史课程功能转变:
①历史课程从强调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历史教育的社会本位,转向社会发展需要个人发展的辩证统一②历史课程从注重“专业知识”转向“通识知识”。
③历史课程从关注历史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转向关注学生的发展性要求 4、历史学科教育目标的依据: 1. 2. 3.
4.中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5 / 18
中学历史教学法__于友西(教材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