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1.“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首古诗蕴含的哲学道理
是( )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C.抓主要矛盾、抓重点、抓关键
D.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解析:C 把握古诗中的“强”“长”“先”等字在诗中的意思。
2.据说有一次楚王上山打猎,进入猎区后,他张弓搭箭,睁大眼睛左右搜寻。忽然,从左边树林里窜出一只鹿,正待放箭;忽然,又见右边树林里奔出只四不像,他急转箭头,却又见一只白天鹅从头上飞过。此刻楚王眼花缭乱,不知射哪一只好。待定下神来,猎物早已
逃之夭夭。这个故事告诉人们( )
A.办事情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B.看问题要把握主流,防止混淆“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
C.做工作要有发展眼光,防止把事物静止化
D.必须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要看到所有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答案:A
3.我国现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多种经济
成分的存在和发展不会改变我国经济的公有制性质。其哲学依据是( )
A.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B.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C.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决定的
D.国有经济掌握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
解析:B 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A、C
两项错误;D项是经济学角度,不符合题目要求。
4.《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它指出,智能制
造是主攻方向,也是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根本路径。上述材料说明( )
①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③主要矛盾决定
事物的发展方向 ④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B.①④ D.②④
A.①② C.②③
解析:C 行动纲领属于意识的范畴,“《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说明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②符合题意;“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也是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根本路径”,这体现了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③符
1
合题意;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①是错误的;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
面决定,④是不科学的。
5.国家自从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以来,中部六省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但是,中部地区也面临着诸多制约长远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从哲学上看,这种
认识体现了( )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B.坚持两分法、两点论C.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坚持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解析:B 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以来,成绩显著,但也存在诸多的矛盾和问题,体现了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B项观点正确。A、C、D三项观点均不符合题意。
6.下列各项符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的是( )①张冠李戴 ②良莠不分 ③因材施教 ④因地制宜
B.①② D.③④
A.②④
C.①③答案:D
7.“一个人如果只去过北京、上海,就断言中国发达,鼓吹中国责任论,肯定会招来质疑;同样,只沉迷于经济总量、发展速度,或者只盯着拆迁纠纷、食品安全,也很难了解一
个真实而复杂的中国。”这说明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
①要坚持全面、辩证的观点 ②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
B.③④ D.①③
统一 ④要准确把握矛盾的普遍性
A.①②C.②④
解析:D 本题考查用矛盾分析法认识事物的要求。材料强调了认识真实的中国,不能只看到发达的北京、上海,也就是要全面、辩证地认识中国,①当选。既要看到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的巨大成就,又要看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就是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③当选。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正确认识事物要准确把握矛盾的特殊性,④不选。
8.一位哲人说过:人在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以后就会生出无数烦恼。前者是生存
的烦恼,后者是发展的烦恼。下列观点与这一说法所包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①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矛盾各不相同
③事物的矛盾是人们永远不能解决的 ④不同意识对事物所起的作用不同
B.①③ D.②③
A.①②C.②④
解析:A 人在饥饿时,生存问题是主要矛盾,而当饥饿问题解决后,发展问题则上升为
2
主要矛盾,生存问题成为次要矛盾,这说明人在不同的阶段矛盾是不同的,主次矛盾在一定
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此选①②。③说法错误,④不符合题意。
9.心理学上常把人的言语、思维和情感指向于内者称为内向性格,但这并不是说内向的人在所有时间所有场合都内向,在某些时间和某些场合他同样可以表现出外向,只是大多数
时间和场合表现内向罢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内向与外向之间的相互排斥是相对的 ②内向与外向之间存在由此达彼的桥梁 ③性格中的不同特征可以互相分离以维持均衡 ④人的性格在不同时间与场合下具有不同特
B.①③ D.②④
A.①② C.③④
点
解析:D “这并不是说内向的人在所有时间所有场合都内向,在某些时间和某些场合他同样可以表现出外向”说明内向与外向之间存在由此达彼的桥梁,矛盾具有特殊性,人的性格在不同时间、场合下表现为不同的特点,②④符合题意;事物之间的排斥和对立是绝对的,统一是相对的,①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而不是相互分离,③不符合材料
主旨。
10.2016年10月18日,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的《2014-2015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年度报
告》显示,江苏多地被树为智慧型城市建设的典型。树立典型的做法体现了(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转化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C.矛盾的特殊性寓于矛盾普遍性之中
D.承认矛盾特殊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解析:B 我国将江苏多地树为智慧型城市建设的典型,就是通过矛盾的特殊性来表现城
市发展的普遍性,故树立典型的做法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B项符合题意。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27.3%,每年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
坏和经济损失超过500亿元。生态环境修复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突出位置。
S企业集团在库布其沙漠经过20余年努力,探索出一条“修复生态、解决民生问题和促
进公司与当地经济共同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该集团选种了适合当地生长的甘草、黄芪等中药材,利用其根系固沙、固氮作用,改良沙漠表层土壤以具备农耕条件,同时收获其药用部分。通过种树建成了一道240千米长、20
千米宽的绿色长城,有效地阻挡了风沙蔓延,改善了生态环境。
该集团与当地甘草公司合作,发动当地农牧民大规模种植甘草,由企业集中收购,打造沙漠药业,营业收入达43.5亿元。企业每年安排当地农牧民就业近1万人次,累计创造了100万人次的绿色就业岗位,实现了“绿富同兴”,当地农牧民人均年收入由原来的2 000
3
高中政治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4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