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了,这种算法,我们把它叫做估算,生活中许多地方都能用到估算。
下面请同学说说这道题你是怎样估算的,判断的? 请同学分别说出自己的思路 思路有:
1、 妈妈用100元,买热水瓶后大约剩70元,买烧水壶后大约还剩30元,水杯24元,所
以妈妈带的钱够。
提问:你怎么估计买热水瓶后大约还剩70元?
2、 买热水瓶和烧水壶大约花去70元,还剩30元,买水杯够了。 提问:在这里你用到了什么估算? ……
教师说明:在你们刚才的判断估算中,有的用到了加法,有的用到了减法,有的用到了连加,有的用到了连减的估算,估算的方法多样,思路不同,最后的判断结果都一样,妈妈带的钱够。估算时,有的把接近整十数的看成整十数去估算,有的只要把这几个接近整十数的去连加、连减,就能进行判断了,总之估算的方法多样,依具体题目去选方法。
请同学们看P31“做一做”:你能估计二年级大约有多少同学参加学校运动会吗?说说你的想法? 三、练习
1、帮老师解难题。(课件)
春天到了,小红和同学们放风筝。风筝飞得好高好高,同学们高兴极了。忽然吹来了一阵大风,小红不小心松手了,风筝被吹到了一棵高10米的大树上。同学们着急了,都想办法要把风筝弄焉。这时,有一个同学发现路旁放着长2米、3米、4米、5米、6米的竹竽各两根,还有一些绳子。请问他们能用其中的哪两根竹竽和绳子,把风筝弄下来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P32练习六 N1 估算一下,下面哪些算式的得数比80大。 3、 P32 N2、N3
4、 P32生活中的数学。
以上几题,都让学生说说自己估算的思路和方法,教师在旁边随时给予指导。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P33——P35 教学目标:
1、 通过笔算加、减法的复习,巩固笔算加减法的法则,在比较中找出相同与不同,从
而引导学生总结出计算时应注意的地方。 2、 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加、减法法则的整理与比较,从中总结出应注意的地方。养成良好的计算与检查的学习习惯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板算与本子上练相结合。
42+34= 53+29= 34+6= 78-36= 54-29= 90-64= 2、 订正板算。
(1) 说计算过程。 (2) 检查对错。
二、 新课
1、 提问: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
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尊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上加10再减。 2、 比较。
笔算加法与笔算减法在法则上有什么异同? 相同:都要相同数位对齐,都是从个位算起。 不同:(1)加法是从个位加起,减法是从个位减起。 (2) 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减法: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3、 讨论。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笔算加、减法的法则,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具体计算时,怎样做才能保证计算正确,不出错。
小结:(1)计算时要看清数字和符号。
(2) 加法:个位不满十不进1,个位满十进1,进位点别忘了加上。 减法:个位够减直接减,个位不够十位退1,见退位点要少1。 (3) 加强检查,做到读题、抄题、数字搬家三检查。 4、 练一练 P34练习七 N3 5、 P33第二部分。
提问:从图上我们知道什么? (1) 公鸡有45只。
(2) 公鸡比母鸡少36只。 (3) 小鸡比母鸡多47只。
提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边提问题,边让学生列式计算) 问题有:公鸡有多少只? 小鸡有多少只?
公鸡、母鸡、小鸡共有多少只? ……
三、 练习
1、 笔算下面各题。
18+24= 36-25= 48+22= 90-36= 7+28= 75-6= 24+18+15= 36-24+57= 90-26-27= 62+18-80= 2、 列式解答。
(1) 同学们种杨树36棵,种的松树比杨树少12棵,种松树多少棵? (2) 商店卖出其不意42台电脑,卖出的电视机比电脑多18台,卖出电视
机多少台?
3、 补充完整后再解答。
支援灾区,二年级一班捐了56元钱,二年级二班捐了40元,二年级三班捐了38
元,二年级四班捐了62元。
( )班比( )班多捐多少元? ( )班比( )班少捐多少元?
我长高了
教学内容:P36——P37 教学目标:
1、 过让学生互相测量身高、步长、臂展以及测量门窗的宽度等实际活动,加深对米和厘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并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感受成长的快乐。
2、 通过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3、 渗透统计思想。 教学重、难点:
测量方法的指导和进一步建立米和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把全班同学分成三大组,分别轮换地合理流动进行测量。每大组又分为三小组,在大组内合理地流动测量。
一组:(1)测身高 (2)测门窗宽度 (3)测步距和手臂长度。 二组:(1)测门窗宽度 (2)测步距和手臂长度 (3)测身高 三组:(1)测步距和手臂长度 (2)测身高 (3)测门窗宽度
测量时一般3人为一小组,合理地进行分配,有测量的,有记录的,有被测量的,但又有轮换,有顺序地进行,保证秩序不乱。
a) 教师带领学生讨论怎样量身高,怎样测门宽和窗宽,怎样测步距和手臂的长度。 b) 找同学分别做测量方法的示范。 c) 分三大组进行测量。 d) 汇报测量的结果。
(1) 汇报身高时,教师在黑板统计表上填上名字和身高。
提问:最高的同学身高多少? 最矮的同学身高多少?
全班哪个高度的人最多?一共有几人? 全班哪个高度的人最少?一共有几人?
(2)汇报两臂长度时,引导学生与自己的身高作个比较,一般情况下,伸开两臂的长度与自己的身高有关,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附送:
2019-2020年二年级数学 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
教学内容:P38——40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谈话引出课题。
出示:三角形 正方形 长方形 提问:你认识这几个图形吗?
指三角形,问:为什么把这个图形叫做三角形?请同学指一指三角形的角。 提问:正方形和长方形有角吗?指出来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红领巾、手绢、三角板等,它们都有角吗? 教师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题。 二、新课
1、 出示课本主题图。
提问:这是一幅什么图? 从校园里你看到了什么?
提问:做操学生伸开的两臂、足球场的边线、三角板的两边、老爷爷拿的剪刀都组成了什么?(角)
提问:在生活中,处处都有角,你从图上还能看出什么地方有角吗? 2、 认识角及角的各部分名称。
(1) 课件出示实物。
提问:从张开的剪刀,吸管,自来水的水龙头,你能看出哪些地方有角吗? 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回答作出肯定,并在课件中抽象出角。 (2)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出示活动角,并把它拉成不同的角。
提问:这里面有角吗?你能说说角有什么特征?(角的各部分名称) 范 教师结合学生发言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由这个顶点引出的两条边组成的。(板书:画角并标出各部分名称)
让学生指出其余两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告诉学生:指角时,必须从顶点开始向斜线方向指。
(3) 教师演示活动角,请同学们观察: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边的长短有没有变化?
小结:角的大小发生变化,边的长短没变,说明角的大小与边长没关系。 (4) 折一折。
请同学拿出一张纸,师生共同动手折角,对照自己折的角指出顶点和两条边。鼓励同学你能折出和其他同学不一样的角吗?
可折大小不同的角,再一次证实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5) 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表面上有角。 3、 学画角。
(1) 看书本例2,你知道怎样画角吗? (2) 讨论怎样画角?
教师说明:画角的过程(边说边演示)。 第一步:先点一个“点”这个点就是角的顶点。 第二步:从这个顶点出发画一条直线。(实际上应叫射线)
第三步:再从这个顶点出发,向不同方向再画一条直线。然后标明角的各部分名称。 (3) 学生动手画角,画完后标明角的各部分明称。 三、练习
1、 P42练习八N1
教师说明:一个角必须有一个顶点和两条射线组成的边,第2图有一条边,另一是弯曲的线;第三幅图两条相连的地方不是一个“点”而是弯曲的线,所以它们不是角。 2、 N2
范 教师说明:数角时,指角的动作要准确,最好标出角的符号。 3、 N3 可以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
4、 P43 N7 先让学生找出各个图形中分别有几个角,教师加以指点提示,注意重叠的
角和对着的角。
直角的认识
教学内容:P40例3和P41例4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景和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难点:
会用直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过程:
一、 话导入新课。
1、 提问: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
2、 判断:下面哪些地方有角?(课件演示:红旗、房子、钟面)
教师说明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不同的角,这节课我们将认识一种特殊的角,叫直角。 二、 新课
1、 出示实物:手绢、练习本、画片。
让学生观察后,找出哪些是角。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这些角都是直角。 2、 看书P40例3。
看国旗、椅子、运动员做动作组成的角都是什么角。
3、 出示直角三角板,教师让学生指出哪个是直角,然后让学生找出自己三角板上的直
角。(教师板书直角,并标出直角符号) 4、 折直角。
讨论:怎样用一张纸,折出直角来?学生动手试一试。 5、 判断直角的方法。
教师说明: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讨论:应该怎样比? 6、 画直角。
教师说明:能不能用三角板画直角呢?教师边说画法边示范。
画的方法:画直角时,应先画一个顶点,然后从这个顶点出发画一条边,再把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和一条边与它重合,再沿着三角板直角的另一条边画一条直线,就画成一个直角。
教师要一步一步带着学生画一个直角后,再让学生独立画,教师巡视检查,订正指导。
完成P41 N4的做一做。
(1) 说说周围哪些物品的角是直角? (2) 在方格纸上画直角。 三、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