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地缘政治论》作者 哈尔福德.麦金德(英国) “谁统治东欧,谁就控制了心脏地区; 谁统治心脏地区,谁就控制了世界岛; 谁统治世界岛,谁就控制了全世界。”
英国地理学家哈尔福德.麦金德的这一段名言是对地缘政治学的集中概括。 在马汉的《海军战略论》问世后的十四年,即1904年,麦金德发表了《地缘政治论》。该书进一步阐述和发展了《海军战略论》的基本思想,对世界历史的进程同样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0.《我的奋斗》作者 阿道夫.希特勒(德国)
希特勒的《我的奋斗》问世于1925年。该书日后成了第三帝国的蓝图,有人称《我的奋斗》是“当代蛊惑人心之杰作”,“二十世纪绝灭人性的罪行录”,这是十分确切的。
希特勒认为,一切生命都是一场永恒的斗争,世界只不过是个适者生存、强者统治的丛林,“一个弱食强肉、优胜劣败的世界”。德国要恢复世界大国的地位,成为“地球的主人”,就首先“必须对法国来一次最后的总算帐,......一场最后的决战。......德国实际上不过是把消灭法国当作一种手段而已,其目的是在将来能够为我国人民在其他地方进行扩张。”
关于未来纳粹国家的性质,希特勒在《我的奋斗》里指出第三帝国将实施“领袖统治原则”,即实行独裁统治,在这个国家里要确立元首——希特勒本人——的绝对权力,在元首周围是一批承上启下的较为次要的领袖人物。希特勒认为,这个“新式国家要以人种为基础”,而最优人种就是亚利安人。
此外,为了达到他自己的狂妄野心,希特勒提出必须使用三种方法:宣传、外交和武力。而纳粹党最有效的宣传手段便是“必须玩耍手法,学会说谎”。希特勒的名言是“把天堂说成地狱,把地狱说成天堂”,“谎言越大,人们越是相信”。
总之,希特勒在《我的奋斗》里大肆渲染可怕的“生存空间论”和“种族优越论”,发泄对犹太人、对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刻骨仇恨,在该书思想的影响下,德国走上了屠杀无辜(尤其是犹太人),穷兵黩武的道路。
历史学家诺曼.卡曾斯正确分析了《我的奋斗》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重后果的关系,他指出:
“《我的奋斗》是二十世纪的一本极其重要的书,它从1933年至二次大战结束一直主宰着纳粹第三帝国的政治,......《我的奋斗》里,每一个字,使一百二十五人丧失了生命;每一页,使四千七百人丧失了生命;每一章,平均使一百二十万人丧失了生命。”
21
11.《天体运行论》作者 尼古拉.哥白尼(波兰)
《天体运行论》是用拉丁文写的,扉页上写着“献给教皇保罗三世”,以求关心和保护。全书共分六册。第一分册是关于宇宙的概述和日心说的基本内容;第二分册是关于总的行星的位置和天体运行的规律;其他四个分册详细地介绍了地球、月亮以及其他星球的运行情况、计算公式和图表等。
哥白尼的《日心论》是对宗教神学宇宙观的致命打击。因为按照神学的观点,地球是上帝选定的宇宙中心,地球上的人类是上帝创造的,在地球、月亮、星星、太阳之外,则是上帝的天国。“日心说”显然是与之针锋相对的,因此,当时保守的封建势力和宗教势力对哥白尼的进步学说大为震惊,并立即对哥白尼发动了激烈的舆论围攻。
反动教会对哥白尼的仇恨还反映在它们对布鲁诺和伽利略的残酷迫害上。布鲁诺由于提出多太阳系和宇宙无限的思想,被罗马教会绑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伽利略也由于坚持哥白尼学说被判处终身监禁,他是第一个使用望远镜考察天文学的科学家,在严刑拷打的审讯面前,他拒绝下跪谴责哥白尼的“日心说”,表现令人赞叹的斗争精神。
哥白尼对这一切 似乎早有预料,他在 《天体运行论》的序里就以大无畏的气概宣称:
“对数学一窍不通的无聊的空谈家会摘引《圣经》的章句,加以曲解来对我的著作进行非难和攻击,对这种意见,我决不予于理睬,我鄙视他们!”
漫长的历史是最好的见证,它向人们证明,哥白尼的影响是划时代的,他的科学地位是永恒的——他的“日心说”奠定了现代天文学的基础。
诗人歌德盛赞说:“在所有人类发现中,就其影响而言,没有任何学说能超过哥白尼的学说。”
美国科学家万尼瓦尔.布什认为;“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标志着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哈罗德.尤里评论说:“哥白尼的新学说——‘日心说’经受了整整几个世纪的考验,他创立的科学新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了关于人类生活的认识。”
著名天文学家哈伦.斯坦逊怀着敬意地说:“要在众多的对历史上的科学进步作出贡献的杰出人物选出最优秀的往往是极困难的事。然而,如果要我列举三位最伟大的科学家,我就会毫不迟疑地选哥白尼、牛顿、和达尔文。这三个人有着共同特征:想象力、天才、独创精神。但在这三方面,我觉得哥白尼是最突出的。没有他所奠定的现代天文学理论,牛顿就不可能建立万有引力定律,没有他为变革的思想鸣锣开道,达尔文的进化论就不可能深入到人们的认识中去。”
恩格斯则更加精辟地对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作了如下概述:
22
“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象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动,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的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
12.《血液循环论》作者 威廉.哈维(英国)
1628年哈维在法兰克福正式出版的《心血循环运动论》,又称,《血液循环论》,全书共72页,是用拉丁文写的。
哈维在该书的序中写道:
“我信奉不是从书本,不是从哲学家的观点,而是从自然结构里学习和讲授解剖学。”
以这一科学方法论为指导,哈维批驳了有关心脏、动脉、静脉和血液等流行的错误观点,论证了自己的血液大循环理论。
哈维于1657年6月3日病逝,享年八十岁,他一生未生育子女,没有给自己留下后代,却给人类留下了无价之宝——《血液循环论》。
13.《数学原理》作者 伊萨克.牛顿(英国)
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和科学发展的书籍中有一本特别令人注目,那就是牛顿的《数学原理》。《数学原理》的全名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是一部划时代的科学巨著,从理论上对前人和同时代人(包括牛顿本人)的科学成果作了总结,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于1687年问世。全书共有三分册。第一分册是关于广袤宇宙里的行星运行理论,这部分内容奠定了现代数学物理、流体静力学和流体动力学的理论基础。第二分册批评了旧时的宇宙涡流理论,牛顿从科学实验和数学理论角度证明“涡流理论是完全违背天文的事实的”。第三分册是关于“世界体系”,在这一分册里,牛顿系统地阐述了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在天文学的实际应用。
《数学原理》出版后,人们普遍感到这是一本艰涩难懂索然寡味的书,就象他本人难以理解一样。一位著名的哲学家请牛顿开一书单以弄懂书中复杂的数学问题。牛顿立即开了一个书目,那位哲学家一看就感慨地说:“光看这个初步书目,就要拼上我大半条老命。”可牛顿却解释说,他的这本书并不深奥。“我的学说,既使对于不熟悉高等数学的人来说,也还在他们智力所及的范围之内,因为这本书仅仅涉及到有关物质的那些简单原则。”当有人批评说,在他的书里,宇宙被说成是一个“没有计划、没有智慧、没有生气的世界”时,牛顿明确地回答:
“宇宙的设计如此美丽,设计所依照的法则如此和谐,......这个事实本身就必须以神圣、智慧——造物者之手——的存在为先决条件。”
23
牛顿本人认为,他的力学三定律以及万有引力定律是在继承刻卜列、伽利略、惠更斯、胡克、哈雷等科学巨匠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如果我比别人看得稍微远些,”牛顿说,“那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缘故。”
牛顿和他的《数学原理》在人类科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近代数学、力学、物理学、天文学即是从牛顿开始创立的。世人称十七世纪为牛顿的“数学世纪”,牛顿的“数学世纪”为十八世纪的“化学世纪”和十九世纪的“生物世纪”奠定了基础。无怪乎世界科学家们对牛顿的《数学原理》给以了极高的评价:
同时代的著名数学家拉普勒斯和拉革兰奇认为牛顿是“最伟大的天才”,《数学原理》是“最天才的著作”;
当代数学物理先驱博茨曼称该书是“第一部最伟大的理论物理专著”; 著名天文学家坎贝尔说,《数学原理》是有史以来最罕见的天文物理学巨著; 科学家兰格称它为“稀世之宝”,“为机械哲学的研究提供真正的源泉”; 科学家麦克默里说:《数学原理》打破原天体运动的神秘,结束了以前研究中的混乱,给科学“带来了秩序和体系”。
爱因斯坦在谈到牛顿和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时说:
“自然在他面前好象是一本书,他毫不费力地遨游其中,......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集艺术家、试验者、机械师和理论家于一身。”
牛顿是这样来总结自己的一生的:
“我不知道我在世界面前成了怎么样的一个人,我仿佛觉得自己只是一个生长在海滩边的男孩,寻觅着光滑的卵石和奇异的贝壳,而在我的面前展现的是一片无边的真理的海洋,还有待于我去涉足和探索。”
14.《物种起源》作者 查理.达尔文(英国)
1859年达尔文完成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当年12月24日伦敦约翰.默里出版公司正式出版问世。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是科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新的科学的物种进化论的正式问世。正如达尔文所说的:“人类的起源和历史将会得到科学的阐述。”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观点集中在该书的前四章里。达尔文用大量的事实和丰富的材料说明生物普遍存在着变异现象,变异的基本原因是生活条件的改变;生物不仅有变异性,而且有遗传性。“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基础;人类通过“人工选择”可以培养产生许多新的物种;在自然界,物种通过“自然选择”而产生,“自然选择”则通过生存竞争而实现;“物竟天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以崭新的思想体系震动了世界,它象射向旧学说的“火焰”,使宗教迷信的种种邪说原形毕露,它象一束“闪电”,在“上帝创世说”统治的世界里炸开。理所当然,教会势力马上群起而攻之,视之为洪水猛兽。据说,教会列举
24
的达尔文的最大罪状就是,他指出人是由猿变来的,若 达尔文的这一观点为世人所接受,《圣经》的“上帝创世说”就会动摇,那是不堪设想的。甚至连达尔文的母校图书馆内也禁止师生借阅《物种起源》。
然而,以英国的赫胥黎、德国的海克、法国的左拉和美国的爱沙.葛雷等为首的进步学者和正直的科学家挺身而出捍卫达尔文的进化论。发生在1860年6月底的牛津论战在人类科学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虽然达尔文本人由于健康原因未能直接参加这场论战,但赫胥黎等人却以演讲会、读书会、辩论会以及写科普文章等形式,迎接挑战,终于取得这场斗争的胜利。
著名学者查尔斯.艾尔伍德总结地指出:“达尔文的著作对人类的思想发展诸方面,特别是生物学、心理学、社会科学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人类科学史上的最高荣誉非他莫属。”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达尔文的学说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1860年,马克思读了《物种起源》以后,在给恩格斯的信中称这本书“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恩格斯也指出,是达尔文“首先发现了我们星球上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肯定达尔文学说的功绩的同时,也分析了其中的严重缺陷。如过分夸大了动植物界的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的作用,视其为物种变化发展的唯一原因;又如,达尔文否定自然界存在“飞跃”,只承认缓慢地进化等。
15.《梦的解析》作者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奥地利) 1900年《梦的解析》(又译<释梦>)出版。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里把 人的心理活动分为三个层次:本能、自我、超自我。 第一层次特别强调性本能,这种本能近于原始动物状态,是潜意识的,遗传性的是人在出生时就具有的一种本能意识,同时也带有盲目性、残忍性,为了达到目的,追求欢快,一个人可不择手段,不顾后果。
第二层次的自我受到现实原则的制约,要求人们清醒地认识周围世界。弗洛伊德说:“自我即是本能的无理要求和外部世界的抑制因素之间的协调者。”它可以帮助使人的本能不断适应外界环境。
第三层次是超自我。这种超越自我的境界强调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以达到人类思维和意识的最高阶段。
弗洛伊德认为,假如上述三个层次处于和谐状态,一个人便觉得合群,愉快;反之,他就感到孤独、忧郁。
1939年9月23日弗洛伊德因患口腔癌逝世。伦敦为弗洛伊德举行隆重的悼念仪式。著名科学家A.G.坦斯利在为英国皇家学会撰写的讣告里是这样评价弗洛伊德的理论贡献的: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