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美学教育
摘要】本文拟从学生的情感、乐学动机、教学方法、和学习成果评价等手段入手,探索学生会计课乐学的教学策略。以供同行借鉴和商榷。 【关键词】中专生 ;会计课 ;乐学 ;探索
数学,如果正确地看,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
数学的数字、符号、公式、算式、图形、表格、方程、解题方法、思路……都是美丽的。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帮助学生感受数学中的美,让学生去欣赏数学中的美,并不断地去表现数学的美,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机械学习为愉快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进而创造出数学的美。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美学教育呢?
1 善于用美的眼光审视教学内容,去挖掘、整理、显示出教材中的数学美,让学生感受数学内容之美
1.1 用数学的眼光欣赏数学教材上的图画美 1.2 引领学生发现数学的形式美和内在美。
数学教材上更多的是一些数字、符号、公式、算式、几何图形、表格等,这些内容所呈现出来的简单、整齐以及对称的美是形式美的体现。数学中的严谨美,是数学独特的内在美,我们通常用“滴水不漏”来形容数学。它表现在数学推理的严密,数学定义准确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数学结构系统的协调完备等等。 1.3 介绍数学史,让学生欣赏历史上的数学美。
结合教材内容,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形象生动的数学典故、趣闻轶事和中外数学家探索数学王国的故事,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发展史和进展情况以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等,使学生看到数学的用处,进而帮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2 借助课堂,让学生体会教学过程中的数学美
2.1 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美、欣赏美。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利用各种手段,挖掘蕴含在数学中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求知成为学生的内在动力,必能事半功倍。而为学生创造一种美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索、思考、发现,则不仅能使学生在轻松优美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而且还让学生感知到美、欣赏到美,从而受到较好的审美教育。 2.2 从教师本身做起,展现数学教学之美。 ①简洁、生动的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②工整、漂亮的板书。
板书是教师的书面语言,字迹工整,美观大方,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绘图正确,良好的板书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有示范性作用给人一种美感。
③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形成精湛的教学艺术,使课堂更精彩。 2.3 精选习题,体验数学解题方法之美。
数学中频繁出现的数字符号,看上去杜燥乏味,但随着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一个个迎刃而解,我们会发现数学的美。数学题目中凝聚着数学王国的精华。在提
出数学问题时,揭露它的新颖、奇异或形态的美,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在分析解决问题时,使他们感受到化归、变换、数形结合、分解与组合、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巧妙、新奇、别致,促使他们自觉地去掌握;解题中通过对问题的解法的比较,体会到一题多解美中更美的创造乐趣;在把知识加以整理的过程中,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的和谐、统一、简单的美。这样不仅可以减轻记忆的负担,而且能使学生品尝到数学知识结构的美妙,使学生在受到数学美的熏陶的同时,不知不觉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 融入自然,让学生享受生活中的数学美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课不仅要带领孩子们走进“数”的海洋,还要再现生活数学的美丽图景。教师在教学时,要立足学生生活环境,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使他们从实际中体验数学之美,学生便能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身临其境地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数学源于实践,和大自然、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数学教师还应当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上去认识数学美、发现数学美。在我们生活的周围,造型各异的建筑结构就是运用数学中几何图形与代数公式设计建造而成的,许多自然景观无不与数学中的几何图形相联系。通过对大自然的认识,可以使学生产生探索数学的激情,令学生在感知审美对象的基础上引起情感反应,产生积极联想,从而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总之,数学美的魅力是诱人的,数学美的力量是巨大的,数学美的思想是神奇的。它可以改变学生认为数学枯燥无味的成见,让他们认识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由此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美的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中体验知识的内在美,从而主动地去追求美的事物。所以教师要认真体会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内涵美,从审美角度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去感受、欣赏、表现、创造数学美,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感和良好情操,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