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成本会计
DJ 成本的经济实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
的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耗费的资金总和。
生产成本: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和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
集中工作方式:是指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主要由厂部成本会计机构集中进行,车间等其他
单位的成本会计机构或人员负责原始记录和原始凭证的填制,并对它们进行初步的审核、整理和汇总,为厂部成本会计机构进一步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分散工作方式:是指成本会计工作中的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由车间等其他单位的成本会
计机构或人员分别进行。
定额: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下,对人力、物力、财力的配备、利用和消耗以及获得
的成果等方面所应遵守的标准或应达到水平的规定。 职工薪酬:企业因职工提供服务而支付或放弃的所有代价。
计时工资:根据考勤记录中登记的每一职工出勤或缺勤日数,按规定的工资标准计算的。 辅助生产:指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 顺序分配法:按照受益多少的顺序将辅助生产车间依次排列,受益少的排在前面,先将费用
分配出去,受益多的排在后面,后将费用分配出去的一种辅助费用分配方法。
制造费用:指工业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
目的各项生产费用。
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按照年度开始前确定的全年适用的计划分配率分配费用的方法。 废品: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不能按照原定用途使用,或者需要加工修理后才能使用的在
产品、半成品和产成品。
废品损失: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入库后发现的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以及可修复废品
的修复费用,扣除回收的废品残料价值和应收赔款以后的损失。
约当产量比例法: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照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产量,即约当产
量,然后按照完工产品产量与在产品的约当产量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费用和月末在产品费用的一种方法。
单步骤生产:亦称简单生产,是指生产工艺过程不能间断,不可能或不需要划分为几个生产
步骤的生产。
多步骤生产:亦称复杂生产,是指生产工艺过程由若干个可以间断的、分散在不同地点、分
别在不同时间进行的生产步骤所组成的生产。
成本还原:就是从最后一个步骤起,把本月产成品成本中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
步进行成本还原,直到求得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
成本报表:根据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核算资料以及其他有关资料编制的,用以反映和监督
企业一定时期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水平及其构成情况的报告文件。
现实标准成本:亦称可达到标准成本,是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进行有效经营的基础上,根
据下一期最可能发生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耗用量,预计价格和预计的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而制定的标准成本。
.. ..
. . .
成本的作用:
① 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
② 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 ③ 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一项重要因素 ④ 成本是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成本会计的任务:(7项 笔记)
影响企业成本会计机构设置主要因素: ① 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规模大小 ② 成本管理要求和成本管理任务的大小 ③ 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整个会计系统结构 ④ 企业会计人员数量的多少和素质的高低 ⑤ 企业成本会计工作条件的现代化程度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基本要: ① 算管结合,算为管用 ② 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③ 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 ④ 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⑤ 按照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工业企业如何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界限?
① 正确划分应否计入产品成本、期间费用的界限 ② 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③ 正确划分各月份的费用界限 ④ 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
⑤ 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费用界限
企业财产物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主要包括:
① 固定资产原值的计算方法、折旧方法、折旧率的选择
② 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是否采用待摊或预提方法以及摊提期限的长短 ③ 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的划分标准
④ 材料成本的组成容、材料按实际成本进行核算是发出材料成本的计算方法、材料按计划
成本进行核算时材料成本差异率的种类、采用分类差异率时材料类距的大小等 ⑤ 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价值的摊销方法、摊销率的高低及摊销期限的长短等
工业企业进行成本核算需做好那些基础工作? ① 做好定额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② 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 ③ 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工作
④ 做好厂计划价格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 ..
. . .
费用的分类:
① 按经济容分为劳动对象方面的费用、劳动手段方面的费用和活劳动方面的费用 ② 按经济用途分为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和计入当期损益的期间费用 ③ 按与生产工艺的关系分为直接生产费用和间接生产费用 ④ 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分为直接计入费用和间接计入费用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① 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基础
② 确定成本计算期----会计核算周期,产品生产周期 ③ 确定成本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④ 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和各种费用明细账 ⑤ 正确归集和分配各种费用 ⑥ 计算各种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
⑦ 登记产品成本明细账和各种费用明细账
职工薪酬含义及包括容:
企业因职工提供服务而支付或放弃的所有代价。
包括:①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②职工福利费 ③医疗保险费 ④住房公积金
⑤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费 ⑥非货币性福利 ⑦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⑧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废品的含义及其分类:
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不能按照原定用途使用,或者需要加工修理后才能使用的在产品、半成品和产成品。
① 按其报损程度和修复价值分为可修复废品和不可修复废品 ② 按其产生的原因分为工费和料费
公式:月初在产品费用+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费用+月末在产品费用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特点笔记上) ① 品种法
(1) 成本计算对象:产品品种 (2)成本计算期:每月月末 (3)适用围:单步骤的大量生产 ② 分批法
(1) 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批别 (2) 成本计算期:与生产周期相一致
(3)适用围:单件、小批的单步骤生产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多步骤生产 ③ 分步法
(1) 成本计算对象:产品生产步骤 (2) 成本计算期:每月月末 (2) 适用围: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
.. ..
. . .
简化的分批法与一般的分批法相比较具有特点: ① 采用简化的分批法必须设立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
② 每月发生的间接计入费用,不是按月在各批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而是先在基本生产成本
二级账中累计起来,在有产品完工的月份,按公式计算在各批完工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③ 各批产品之间分配间接计入费用的工作以及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间接计入
费用的工作,到产品完工时合并在一起进行
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的作用:
① 按月提供企业或车间全部产品的累计生产费用和生产工时资料
② 在有产品完工的月份,按公式计算和登记全部产品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
③ 根据完工产品累计生产工时和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计算和登记完工产品应负担的
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并计算完工产品总成本
④ 以全部产品累计生产费用减去本月完工产品总成本,计算和登记月末各批在产品总成本
分步法的分类:
按是否需要计算半成品成本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按结转的半成品成本在下一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中的反映方式分为综合结转和分项结转。
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的原因:
① 各生产步骤所生产的半成品不仅供本企业进一步加工,而且还经常作为商品出售
② 有的半成品虽然不一定对外销售,但要进行同行业成本的评比,因而也要计算这种半成
品的成本
③ 有些半成品,为本企业几种产品所耗用,为了分别计算各种产品的成本也要计算半成品
的成本
④ 在实行厂经济核算或责任会计的企业中,为了全面考核和分析各生产步骤等部单位的生
产耗费和资金占用水平,需要随半成品实物在各个生产步骤之间的转移,逐步计算并结转半成品成本
平行结转分步法的特点:
① 各生产步骤不计算半成品成本,只计算本步骤所发生的生产费用 ② 各步骤之间不结转半成品成本
③ 为了计算各生产步骤发生的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必须将每一生产步骤发生
的费用划分为耗用于产成品部分和尚未最后制成的在产品部分
④ 将各步骤费用中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平行结转、汇总计算该种产成品的总成本和单位
成本
标准成本的种类:
① 理想标准成本:是以现有生产经营条件处于最优状态为基础确定的最低水平的成本
② 正常标准成本:是以正常的工作效率、耗用水平、价格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等条件
为基础制定的标准成本
③ 现实标准成本:亦称可达到标准成本,是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进行有效经营的基础上,
根据下一期最可能发生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耗用量,预计价格和预计的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而制定的标准成本
.. ..
. . .
标准成本的作用:
① 是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的依据 ② 有利于责任会计的推行 ③ 是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④ 对在产品、产成品和销货成本进行评价,可以简化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工作
成本报表的作用:
① 企业和主管企业的上级机构或公司利用成本报表,可以检查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
考核企业成本工作绩效,对本企业成本工作进行评价
② 通过成本报表分析,可以揭示影响产品成本指标和费用项目变动的因素和原因,从生产
技术、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挖掘和动员节约费用支出和降低产品成本的潜力,提高企业生产耗费的经济效益
③ 成本报表提供的实际产品成本和费用支出的资料,不仅可以满足企业、车间和部门加强
日常成本、费用管理的需要,而且是企业进行成本、利润的预测、决策,编制成本计划和各项费用计划,制定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
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笔记 表)
.. ..
. . .
成本报表的种类:(了解)
① 反映产品成本情况的报表:全部产品生产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
② 反映各种费用支出的报表:制造费用明细表、销售费用明细表、管理费用明细表、财务
费用明细表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法:(了解各自的优缺点) ① 直接分配法
优点:计算工作简便
缺点:产品或劳务量差异较大时,分配结果往往与实际不符
适用围:在辅助生产部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不多、不进行费用的交互分配对辅助生产成
本和产品生产成本影响不大的情况
② 顺序分配法 ③ 交互分配法 ④ 代数分配法
优点:分配结果最准确
缺点:在辅助生产车间较多时,未知数较多,计算工作比较复杂 适用围:在计算工作已经实现电算化的企业采用 ⑤ 计划成本分配法
优点:简化和加速了分配的计算工作,便于考核和分析各受益单位的经济责任,反映辅
助生产车间产品或劳务的实际成本脱离计划成本的差异 缺点:辅助生产产品或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应比较准确
制造费用分配方法:(了解) ① 生产工时比例法
优点:能将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与产品负担费用的多少联系起来,分配结果比较合理 缺点:必须正确组织好产品生产工时的记录和核算等基础工作,以保证生产工时的准确、
可靠
② 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
优点:核算工作简单
适用围:各种产品生产机械化程度大致相同的情况 ③ 机器工时比例法
适用围: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车间 ④ 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优点:核算工作简单
缺点:要求计划工作水平较高,否则会影响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适用围:季节性生产车间
停工损失的归集和分配:(了解)
由于自然灾害引起的停工损失应按规定转作营业外支出;其他停工损失,如原材料供应不足、机器设备发生故障,以及计划减产等原因发生的停工损失,应计入产品成本。停工时车间应填列停工报告单,经有关部门审核后的停工报告单,作为停工损失核算的根据。
.. ..
. . .
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费用的分配方法:(了解) ① 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适用围: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的产品
如果各月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那么月初和月末在产品的费用就很小,月初在产品费用与月末在产品费用的差额就更小,因此算不算在产品成本对于完工产品成本影响很小。 ② 按年初数固定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适用围:在产品数量较小或者在产品数量虽大但月之间产品数量变动不大 ③ 在产品所耗直接材料费用计价法
适用围:各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数量变化也较大,同时直接材料费用在成本中所占比
重较大的产品
④ 约当产量比例法
适用围: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大,产成品成本中直接材料
费用和加工费用比重相差不多的产品
⑤ 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
适用围:月末在产品已接近完工或产品已加工完毕,但尚未验收或包装入库的产品 ⑥ 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适用围: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而且各月在产
品数量变动不大的产品
⑦ 定额比例法
优点:提高了产品计算的准确性
适用围: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项消耗定额和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各月末在产品
数量变动较大的产品
生产按生产组织特点分类:(了解各自特点) ① 大量生产
特点:不断重复生产相同产品,品种少,产量大 适用于产品的品种较少且比较稳定的企业 ② 成批生产
特点:产品品种较多且具有一定的重复性 ③ 单件生产
特点:产品的品种多,且很少重复 适用于个别的、特殊产品的生产
商品的理论成本=c+v (已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企业购建固定资产的支出应计入固定资产的造价;固定资产盘亏损失、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净损失等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用于产品生产和销售,用于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以及筹集生产经营资金所发生的各种支出即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各种耗费,则应计入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
用于产品生产的费用形成产品成本,并在产品销售后作为产品销售成本计入企业损益;由于当月投产的产品不一定当月完工,当月完工的产品也不一定当月销售,因而当月的生产费用往往不是计入当月产品销售成本,而本月发生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则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月损益。
.. ..
. . .
凡不属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方面的支出,均不得计入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即不得乱挤成本------会减少企业利润和国家收入,造成成本不实,不利于企业的成本管理。 凡属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方面的支出,均应全部计入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不得遗漏------少计成本则会虚增利润,使企业成本得不到应有的补偿,从而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造成成本不实,不利于企业的成本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