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必修二第四单元知识点:直线与圆
的位置关系
数学在科学发展和现代生活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小编准备了高一数学必修二第四单元知识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的种类;
(2)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3)会用点到直线的距离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
设直线:,圆:,圆的半径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则判别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依据有以下几点: (1)当时,直线与圆相离; (2)当时,直线与圆相切; (3)当时,直线与圆相交; 3、情态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几何图形及其判断方法.
第1页/共6页
难点:用坐标法判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设想问 题设计意图 师生活动
1.初中学过的平面几何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类? 启发学生由图形获取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直观认知,引入新课.
师: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导入新课.
生:看图,并说出自己的看法.
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呢?得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几何特征与种类.
师:引导学生利用类比、归纳的思想,总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种类,进一步深化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问 题设计意图 师生活动
生:观察图形,利用类比的方法,归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3.在初中,我们怎样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呢?如何用直线与圆的方程判断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呢? 使学生回忆初中的数学知识,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师: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思想过程. 生:回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过程. 4.你能说出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两种方法吗?
第2页/共6页
抽象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思路与方法.
师:引导学生从几何的角度说明判断方法和通过直线与圆的方程说明判断方法.
生:利用图形,寻找两种方法的数学思想.
5.你能两种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数学思想解决例1的问题吗?
体会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思想方法,关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例1.
生:新闻记者教科书上的例1,并完成教科书第136页的练习题2.
6.通过学习教科书的例1,你能总结一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步骤吗?
使学生熟悉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本步骤. 生:阅读例1.
师;分析例1,并展示解答过程;启发学生概括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基本步骤,注意给学生留有总结思考的时间. 生:交流自己总结的步骤. 师:展示解题步骤.
7.通过学习教科书上的例2,你能说明例2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吗?
进一步深化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第3页/共6页
师:指导学生阅读并完成教科书上的例2,启发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
生:阅读教科书上的例2,并完成第137页的练习题.问 题设计意图 师生活动
8.通过例2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明确弦长的运算方法.
师:引导并启发学生探索直线与圆的相交弦的求法. 生:通过分析、抽象、归纳,得出相交弦长的运算方法. 9.完成书上练习
巩固所学过的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题.
生:互相讨论、交流,完成练习题. 10.课堂小结:
教师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
(1)通过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你学到了什么? (2)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方法?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
第4页/共6页
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3)如何求出直线与圆的相交弦长?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高一数学必修二第四单元知识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就分享到这里了,更多高一数学知识点请继续关注查字典数学网高中频道!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
第5页/共6页
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第6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