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
作者:李华仔等
来源:《广东蚕业》 2018年第6期
摘 要 通过对雏鸭发生传染性浆膜炎病的治疗,阐述发病原因的病理剖检,采取正确的方法诊治,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雏鸭浆膜炎;病因解剖;治疗方法
2017年4月中旬,我市长歧镇某鸭场发生一群雏鸭突然发病,病鸭主要以咳嗽、打啧嚔、张口呼吸、眼鼻有浆液性分泌物,且病情急、死亡快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经我们前往开展流行
病学调查、病鸭解剖以及进行实验室检查后,确诊为传染性浆膜炎病。现将诊疗过程报告如下:
1 流行病学调查
我市长歧镇某肉鸭养殖场于2017年4月1日从外地种鸭场进购1000羽樱桃谷雏鸭,饲养在15 m2育雏室内。14日开始发现个别雏鸭精神沉郁,腿软弱,不愿走动。15日早上喂鸭时发现,病鸭明显比增多,并在中午前已死亡雏鸭20只,至晚上止,当天共死亡雏鸭数量近50只左右;15日上午,死亡病鸭近38只。同时,发病鸭数量已上升至全群鸭的50 %左右,并且病情还有继续蔓延发展的趋势,遂来求诊。
2 临床症状
初期,病鸭出现精神不振,被毛粗乱,采食、饮水减少,拉黄白色或黄绿色稀便;腿软无力,不愿走动或行动缓慢,食欲下降甚至不食;眼部有浆液或粘液性分泌物,咳嗽、呼吸时有明显的呼噜声,鼻内外流粘稠、灰白色的液体,颈部羽毛被口鼻粘液粘连。随着病程的发展,病鸭呈端坐姿势,部份病鸭出现神经性运动,病鸭出现了前仰后翻,不断挣扎且不能翻转站立动作。若受到惊吓则不断地声嘶力竭鸣叫,随后颈部出现弯曲状,不断后退或作转圈等动作,甚至倒地不起至昏迷死亡。
3 剖检变化
先后共解剖病死雏鸭15只,大部分病死鸭腹腔內的浆膜表层均有灰白色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复盖着,大部份嚣官病变均明显:
3.1 心脏:心脏体积增大,心包液比正常增多,心外膜表面被一层纤维素渗出物复盖着。病情稍长的病鸭,心包液呈淡黄色或深黄色,心内外膜紧密粘连,其渗出物则呈干酪样状。
3.2 肝脏:肝脏表面均复盖有一层纤维素膜物,呈灰白色或淡黄色,易剥离。
3.3 气囊:大部份气囊上均有纤维素性膜复盖,且易剥离。
3.4 脾脏:脾脏成倍肿大,表面有一层薄薄的纤维素性膜。
3.5 脑:急性病症状不大明显,神经症状或慢性病例的,可发现其脑膜有少量的充血、水肿和小点出血等症状。
3.6 尸体皮肤:病死鸭大部份有脱水现象,尸体皮肤难以剥离。
4 实验室诊断
4.1 病原分离
首先取病死鸭的肝脏、脾脏等组织,分别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麦康凯琼脂及S.S琼脂平板上,并置于37 ℃恒温箱中培养48 h。检査后,未见有细菌生长;然后,将病料分别接种于胰蛋白胨和大豆琼脂平板培养基上,置烛缸中培养24 ~48 h。检査发现有直径约1~1.5 mm、表面光滑、圆形呈奶油状稍突起的菌落生长。
4.2 生化试验
我们通过进行生化试验,结果发现该病菌不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果糖、乳糖、蔗糖、山梨醇、甘露醇;对靛基质试验、甲基红、硝酸盐还原试验、硫化氢等进行试验,结果均呈示为阴性;并对液化明胶和过氧化氢酶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为阳性。
4.3 动物试验
最后,我们用含有胰蛋白胨酵母肉汤培养的菌液进行动物试验。首先注射11 ~13日龄雏鸭5只,每只l mL,并设立空白对照组。注射30 h后,试验组有3只雏鸭出现和原来发病鸭相同的症状。而对照组则未见异常。
5 治疗措施
(1)用0.03 %土霉素粉剂混合饲料喂养,连续5 d,停药2 d后,再用20 ppm的林可霉素拌料喂养5 d;情况严重的雏鸭用庆大霉素皮下注射,每只2000 国际单位,连用3 d。
(2)搞好养殖场卫生及消毒工作,病死鸭进行无害化处理。
(3)降低鸭群饲养密度,确保鸭舍有良好的通风,做好鸭群保温等工作。通过以上防治措施,5 d后鸭群病情己逐步控制,病鸭食欲增加,生长发育趋正常,除少数有摇头、转圈等重症的则被淘汰。
6 小结及讨论
(1)通过对发病情况调查、病鸭剖检及实验室检查,我们确诊该鸭群患有传染性浆膜炎病。
(2)为促进养鸭业的更好发展,我们建议:①农户需从有资质的种鸭场进购苗鸭;②各地畜牧兽医部门应加强养殖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养殖户的饲养管理技术及防治疫病水平。同时,养殖户也应健全饲养管理制度③对于发生疫病的饲养场所,进行全面的消毒;④对新引进的雏鸭,应用抗菌素等敏感药物作预防用药或采用本场分离的病菌做成灭活疫苗作预防接种,均可收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