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8 《春》
主备人: 修订人: 编制时间: 使用日期: 课 题 情感目标: 《春》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积累“朗润”、“酝酿”、“烘托”等词语,掌握课文中知识目标: 教学目标 的生字词。 2.学习文中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课时 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状物抓住特征,在景物描写中抒情。 多媒体、 一课时 教 学 流 程 教 师 活 动 一、引用诗句,导入新课: 相信同学们都很喜欢大自然,夏天的大自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艳丽,秋天的大自然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微显凉意,冬天的大自然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清冷。那么春天在朱自清先生笔下又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散文《春》。 二、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省东海县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次年回国,仍至清华大学任教授。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该年12月病逝于北平。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三、背景简介: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 学生自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以诗歌导入,既符合文章的诗情画意,又吸引学生的兴趣。 读材料, 了解朱自清的生平经历,积累文学常识。 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写作背景,既积累文学常识,又能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解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 酝酿(yùn niàng ) 应和(hè) 薄(bó)烟 黄晕(yùn) 蓑(suō)衣 巢(cháo) 这里应特别讲解“藏”、“和”、“薄”、“晕”等多音字。 欣欣然、朗润、酝酿、繁花、赶趟儿、舒活、呼朋引伴、宛转、花枝招展、烘托等。 B:熟读课文,分析结构: (1):配乐范读课文,朗读时注重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时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问题:①课文围绕“春”写了春天的哪些内容? ②文章是按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③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 C:分析精彩句段: ⑴请同学们整齐朗读第一段,注意读出作者期盼的语气。想一想,这一段哪里写得好? ① 为什么要连用两个“盼望着”,用一个不也同样可以表达作者期盼的心情? ② 为什么只是春天的脚步近了,而不是直接写春天到了,或者春天快到了? ③ 一句很朴实很平凡的语言,为什么我们能体会出那么多东西呢?引出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⑵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朗读第二段。 ① 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② 这一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拟人和排比,作用是什么? ⑶朗读第三段(春草图): ① 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来描写春草图的? ② 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子的画面呢? ③ 引出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过渡:作者不仅仅用春草图来表现春天,他还描写了春天的花,那么花是什么样子呢? 五、合作探究: 根据上面两幅图花的的分析方法,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 学生朗读、指正生字词的读音,扫除朗读障碍 配乐听读,边听边思 学生齐读,思考并积极回答问题。 读、理解。 扫除朗读障碍,有助于学生顺畅解读文本。 在舒缓的音乐中,教师感情朗诵,容易把学生的思绪带入文本描绘的意境。 以图画为抓手,以主问题为引导,启迪学生的思考。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充分以学分析余下的三幅图画,然后以组为单位,进行全班展示: ⑴春花图: ① 作者是怎样描写春花的? ② 作者笔下的春花为什么这么美?(引出修辞) ③ 这段话共有几句?每句的修辞手法是什么?写出了春花的什么特点? ⑵春风图: ① 春风是一个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作者写春风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② 这三个方面(风的温和、风的香气、风的和悦)是分别从人的那些感觉来写的? ③ 作者从触觉写春风,用了那些修辞手法? ④ 才说了,风本来是没有味道的,这里哪来的香味? ⑤ 作者还借助听觉写出了风的和悦,请问他听见了什么/ ⑶春雨图: 请同学们自己思考后上台填写表格,并说出体现在哪里? 顺序: 由物及人,由近及远 修辞: 排比、比喻 特点: 细密、轻盈 ⑷迎春图: 以春雨图的方法学习这一段。 ⑸赞春: 请同学们朗读8—10段,说说这三段赞颂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生机勃勃、千姿百态、充满活力。 ⑹活动: 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那一幅图画?为什么? 六、总结文章,归纳主题: 评价同学们的谈话,结合时代背景,归纳从文章中作者体现出来的感情,并总结作者景物描写的方法给读者的启示,要求学生能运用这种写作方法来进行写作。 七、推荐阅读,布置作业: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生就典型的句子进行剖析。 在读析过程中,学生以组为单位,可以相互补充。 课外选择阅读朱自清《匆匆》或《绿》,并写一段评价性的文字。
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小组展示,不同层次的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既有因材施教,又有分层达标。 推荐阅读,及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有助于学生对本文加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