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信息技术 2.4 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教学案例 教科版
必修1
【教学分析与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学对象分析与教学设计 本案例的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这一时期的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显著提高,有意识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也得到初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个体能有独立的思考。通过初中阶段信息技术科目的学习,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绝大多数学生接触网络已经有一段的时间,对网络有一定的认识,有一少部分学生对网络已经是比较熟悉了。
二、教学内容分析与教学设计
本章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相对较弱,涉及的理论、概念方面知识有较大的难度,如果让学生去死记网络数据库的定义及特点不仅有一定难度,而且意义不大,重点应放在学生对数据库的体验和使用上,了解数据库是我们获取网络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并对其发生兴趣,即达到目的。要教会学生掌握如何在网络数据库中进行信息的检索,了解网络数据库的多样性及网络数据库中信息资源的有效性;要了解网络数据库是我们在网上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要引导学生着重从资源获取的角度来审视数据库的价值,而不是对内容本身;要让学生知道正规的数据库很多是采用收费服务的方式。另外,通过学习,还要引导学生注重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正当合法地获取数据库的资源,从而从整体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我确定本章的重、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① 网络数据库信息的检索; ② 网络数据库的多样性;
③ 网络数据库中信息资源的有效性。 2、教学难点
网络数据库的原理和检索策略 三、教学策略分析与教学设计
本章之前就是一个有关文件“搜索”及“下载”的学习,为本章学习“信息检索”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为在“网络数据库”中进行信息的搜索比较做了一个技术上的铺垫,不过也容易让学生混淆 “搜索引擎”与“在网络数据库中检索”两种方法的不同,应提醒学生注意网络数据库检索的“专业性”与“检索相关性”。本节课计划主要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学案导学法、任务驱动法、巡堂辅导法、学生间的交流及探讨、小结法等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案导学法、任务驱动法、巡堂辅导法和学生间的交流及探讨。因为本章属于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逐步培养信息素养的一节课,有了学案,学生更会增强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更能体现教师以“导”为主;有了任务,学生才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才有一个努力的方向,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掌握各个知识点,这样学生才能有成就感,才能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另外,由于学生间差异较大,老师进行巡堂辅导才能较好的进行平衡,才能使程度较差的学生不会感到压力,从而达到整体共同进步的目的;在学习进行操作实践的过程中,鼓励邻桌学生间进行交流及探讨,可以缓解老师巡堂辅导的压力,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还可以增进学生间的友谊。
四、教学目标分析与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
①通过学习,要让学生对丰富多彩的网络数据库中的资源检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体验网络数据信息的丰富性和可靠性,以及获取的多样性。
2、能力目标
①要掌握在网络数据库中进行信息资源检索的一般方法; ②选择合适的网络数据库提高信息获取的针对性; ③体验网络数据库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利用教材、网络自主学习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增进学生间的友情,树立起他们的团队精神; ③培养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正当合法地获取网络资源。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教学控制系统、所有计算机连接因特网 一、复习上节内容 【设计思想】
师生共同回忆复习上节内容,目的是要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为本节新课做准备。 教师活动: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过什么?(学生回答)……
老师明确强调,利用网络是获取信息的一个主要途径,网络信息的获取分常规信息获取和网络数据库信息的获取。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如何利用搜索引擎在因特网文件的搜索并下载——这属于常规信息获取。并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内容——利用网络数据库获取信息。
二、新课导入:
【设计思想】例举学生容易明白的身边的实例,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理解网络数据库中信息的专业性、可靠性,以达对网络数据库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再逐步的通过后面的使用来理解什么叫网络数据库,而不是去死记网络数据库的概念,理解,比死记更科学。
教师提问:同学们,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个英语单词的含义不理解,你首先会想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找到它的解释?
同学回答:……(答案应该是查英汉辞典之类的专业书籍,不会是随便去找一些非专业的书本来查。)
类推:如果你需要在网络上查找一些有关法律方面的法规,你又会如何去查? 学生回答:……(可能会有同学回答使用搜索引擎。)
教师引导:是泛泛的在搜索引擎中搜索好呢?还是到专门的法律数据库中查找好?让我们用实际的操作来比较一下。
三、新课学习
2.4.1 体验网络数据库
【设计思想】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自然的去理解关于网络数据库理论知识点的主干,但切忌让学生去死记,将这些理论知识溶入操作过程中,使学生逐条的来理解,而不是逐条的去死记。
【讲授方法】任务驱动式
任务一:从校园网的“学科资源库”栏目中,找一下历年信息技术奥林匹克竞赛的题目;再试着用搜索引擎查找一下同样的内容。
任务二:从校园网中自己选择数据库,查找一下有关素质教育的管理制度;同时也比较用搜索引擎查找出的内容。
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查出的结果哪一种专业性更强?权威性高?分类体系更好?存取效率更高?在线访问故障率更低?
【学习目标】结合自己的操作,看看能不能得出以下结论:
1.网络数据库简介
⑴此处主要指经过精心组织的提供网络访问的数据库。 ⑵数据库中收录的信息资源专业性强,主题明确,检索的相关性高。
⑶资源入库前,需进行严格的定向筛选,质量比较高,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⑷数据库中的资源被有效地分类和标识,按照一定的分类体系进行了精心的组织,存取的效率比较高。
⑸数据库需要软件硬件支撑,可提供稳定可靠的在线访问,故障率低。 2.网络数据库信息检索的一般过程 ⑴明确信息检索的目标; ⑵提炼相应的关键词;
⑶输入关键词,提交检索需求,执行检索; ⑷浏览检索结果,必要时进行二次检索。
2.4.2 使用多样化的网络数据库(本章重点)
【 设计思想】
如果用命令式的方法来要求学生完成什么样的任务,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有抵触情绪,所以此处我采用请同学们“求助”的方法来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同学们根据我不同兴趣爱好,“帮助”我从网上更好的寻找资料。分五组,每组布置一个主题,分别帮助我寻找专业的网络数据库。
【学习目标】要求学生要掌握如何在网络数据库中进行信息的检索,要了解网络数据库的多样性,网络数据库中信息资源的有效性;要了解网络数据库是我们在网上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要引导学生着重从资源获取的角度来审视数据库的价值,而不是对内容本身;要让学生知道正规的数据库很多是采用收费服务的方式。另外,通过学习,还要引导学生注重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正当合法地获取数据库的资源,从而从整体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师活动:(目标:使学生明确任务)
求助:老师有很多的兴趣爱好,喜欢音乐、喜欢读书、喜欢购物、喜欢旅游,当然更喜欢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经常会从网上寻找一些关于这些方面信息,可是老师自己知道的数据库太少了,请同学们帮老师个忙,找一些好的数据库来介绍给老师好吗?
布置任务:分成五组,分别帮助老师查找有关这五个方面的数据库。然后请每个组的代表来为老师介绍一下。要求学生参阅教材第33~37页内容并利用网络完成以上任务。
学生活动:
1、学生根据教师发出的“求助”信号阅读教材,并利用网络进行辅助学习。 2、学生分组学习,探讨交流 【设计思想】
有了明确的任务,学生的学习才有方向,才有目标。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如果没有具体的任务,学生的操作实践往往都是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比如上网聊天,上网玩游戏等等,这样的话,可能本节的内容没办法掌握。所以,在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状态,防止学生的学习脱离主题。再者,有了明确的任务,学生在解决问题或找到答案后,就有有一种成就感,利于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另外,鼓励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可以营造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增进学生间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