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计划工作 第一节 计划工作的概述
一、广义与狭义的计划工作 1.广义计划工作指制订计划,执行计划与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三个工作过程。 2.狭义计划工作则是制订计划,也就是说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权衡客观需要与主观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 二.计划工作的任务 计划工作的任务:根据社会需要及自身能力,确定目标,合理安排经营与管理活动,有效利用资源,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5w-1h
why-----为什么做? 明确目标
what----做什么? 明确工作中心与工作重点 when----何时做? 明确进度 where---何地做? 明确实施地点 who-----谁去做? 明确负责部门 how------怎么做?明确措施 二.计划工作的性质 1.目的性 2.首位性 3.普遍性 4.效益性 5.创造性
第二节 计划工作的种类
一、按计划的形式分类
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将计划分为 宗旨:是社会对该组织的基本要求
目标:具体规定了组织及其各个部门的管理活动在一定时期要达到的具体成果。 战略:是为实现组织或企业长远目标所选择的发展方向,所确定的行动方针以及资源分配方针和资源分配方案的一个总纲。
政策:指导决策思想和行动的原则常称为政策。政策是为了达到企业的预定目标而制定的。 程序:对于处理未来活动例行方法的规定称为程序。 规则:对于在某种具体情况下应采取某种特定行动的规定 规划:是以上各种计划形式的综合,并具有较长的时限性。 预算: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计划
注:规则与政策的区别在于规则在应用中不具有自由处置权
规则与程序的区别在于规则不规定时间顺序
二、按职能分类 这些职能计划通常由企业中相应的职能部门编制和执行的计划。 三、按计划的期限分类 将计划分为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以及介于长短期计划之间的中期计划 四. 按时间长短及其范围分类
战略性计划、战术性计划 五、按计划内容的明确性分类
具体性计划(明确但缺乏灵活性)
指导性计划
六、按计划的程序化程度分类
程序性计划 非程序性计划
第三节 计划工作的程序和原则
一、计划工作的程序 计划工作的程序,实际上就是计划工作的步骤。依次包括:估量机会制定目标;确定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拟订可供选择的方案;评价备选方案;选择方案;制定辅助计划;编制预算。
二、计划工作的原则
1.制订计划首先要从全局出发 2.制订计划要留有余地
3.要让计划的执行者参与计划的制定 4.要重视信息反馈 三、计划工作的方法 计划工作的方法很多,仅介绍两种常用的方法 即:滚动计划方法和目标管理
第四节 目标管理
一、目标的含义
目标——就是根据组织宗旨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二、目标的作用及制定原则 <一>为管理工作指明方向 制定目标的原则:(1)简化目标 <二>激励作用 制定目标的原则:(2)制定的目标要富于挑战性 <三>凝聚作用 制定目标的原则:(3)使组织目标与群体或成员个人目标之间取得和谐。 <四>是考核主管人员和员工绩效的客观标准 制定目标的原则(4)目标必须是可考核的 三、目标管理的概念 目标管理是指先由组织确定提出在一定时期内期望达到的理想总目标,然后由组织各部门和全体成员根据组织总目标确定各自的分目标,并使之实现的一种管理方法。 四、目标管理的特点 1.系统整体的管理 2.是重视成果的管理 3.重视自主管理 五、目标管理的局限性 1.目标设置困难 2.强调短期目标 3.不灵活的危险
第五节 决策的概念
一、决策的概念
决策就是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标,在掌握充分的信息和对有关情况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拟定并评估各种方案,从中选出合理的方案的过程。 二、影响合理决策的因素
2
(一)环境因素 1、稳定性
环境较稳定,决策一般由中低层管理者进行 环境剧烈变化时,决策一般由高层管理者进行 2、市场供需情况
买方出发点是市场的需求情况;
卖方出发点是组织自身的生产条件与生产能力 (二)组织自身因素
进取型;保守型组织文化 (三)决策者因素
对待风险的态度(厌恶;中立;爱好);个人能力(沟通;组织能力);个人价值观;群体关系融洽度 (四)决策问题因素
问题紧迫则时间敏感型决策;否则为知识敏感型决策 三、决策的分类
<一>按决策对象的性质不同可分为: 生产决策 销售决策 财务决策 人事决策
<二>按决策本身的性质可划分为 : 战略决策指的是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变化,为求得企
业成长发展所必须做出的决策。
管理决策指的是为实施战略决策所必须做出的有关
改善企业素质,提高管理水平的决策。
业务决策指的是为提高日常业务的效率或效益的一般决策。
<三>按决策主体可划分为 : 集体决策、个人决策 <四>按决策存在企业中的地位 高层决策 中层决策 基层决策 <五>按决策是否重复出现可分为 程序性决策 非程序性决策:
<六>按实现决策的条件不同可分为 确定型决策:指的是选择方案时面临的状态是确定的。 非确定型决策:指在选择方案时面临多种可能出现的状
态,其有不确定性。
风险型决策:指在选择方案时面临多种可能出现的状
态,但各种状态出现的概率是已知的或可以预测的。
四、合理决策的过程 :情报活动→设计活动→选择活动→实施活动
第六节 决策的方法
一、定性决策法
定性决策法是指在决策过程中凭借决策人实际经验和直觉,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经过推理做出判断,从而产生决策方案的方法。
1、优点:运用得当,不仅灵活、方便、省时、省力,而且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便于决策的贯彻落实;
2、缺点:有局限性,严格论证差,易受决策人知识类型的影响。
3
3、种类
(1)专家咨询法(德尔菲法) (2)头脑风暴法 二、定量决策法
1、优点:有助于迅速而精确地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应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决策者从繁琐的细节中摆脱出来,把注意力集中到有决定意义的本质问题上来;
2、缺点:由于有些因素不能进行量化,许多可变因素不可能准确计量,使得其在适用的范围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非确定型的决策法 例:某工厂投产某种新产品时对其今后在市场上销路情况没有把握,现要对其生产规模做出决策,已有的资料预计大批、中批、小批生产在销路好、一般、较差的状态下的收益(万)如表所示: 各种状态下的收益 方案 销路好 大批生产 中批生产 小批生产 21 16 14 销路一般 12 15 13 销路差 9 10 13
(1)最小收益最大化(小中取大)(悲观决策法) 方案 大批生产 中批生产 小批生产 各种状态下的收益 销路好 21 16 14 销路一般 12 15 13 销路差 9 10 13 最小收益 9 10 13﹡ ∴选择小批生产的方案
(2)“大中取大”决策法(乐观决策法)
方案 大批生产 中批生产 小批生产 各种状态下的收益 销路好 21 16 14 销路一般 12 15 13 销路差 9 10 13 最大收益 21﹡ 16 14 ∴选择大批生产的方案
4
(3)最大后悔值最小化
后悔值 =同一状态下最大收益值与各个方案收益值之差 收益 方案 销路好 大批生产 中批生产 小批生产 21* 16 14 0 5 7 后悔值 销路一般 12 15* 13 3 0 2 收益 后悔值 销路差 9 10 13* 4 3 0 收益 后悔值 悔值 4﹡ 5 7 最大后 ∴选择大批生产的方案 (二)风险型的决策法
在风险型决策问题中是对各个方案的收益期望值进行比较,并从中选取合理方案 期望值是指某种方案在各种状态下的收益(或费用)乘以这种状态出现概率之和。 即E=∑Pi*Yi(Yi为每种状态下的收益,Pi为状态发生的概率) (1)决策树法
是一种探索式决策过程的模型
□→决策点,从决策点引出的若干条树枝代表若干个方案,称为方案枝。
○→状态结点,由状态结点引出的若干条树枝表示不同的自然状态,称为状态枝(概率枝)
例:某企业准备生产某产品,预计该产品销售有两种可能,畅销概率为0.7,滞销概率为0.3。现有两个方案:一是新建大厂方案,在畅销情况下每年可获利100万元,在滞销情况下每年则亏20万元;二是改建小厂方案,在畅销情况下每年可获利40万元,在滞销情况下每年仍获利30万元,请做出决策。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