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本次四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题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力求体现基础性、全面性的命题原则,全面考查四年级学生对教材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简单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加强了对基本运算能力、用简单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空间观念能力的考查。现根据本次考试情况作如下具体的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次试题具有以下特点: 1、试题考查全面,覆盖面广。
本试卷共计六个大题,基本涵盖了教材中的所学内容,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本卷在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适当考查了教学过程,较好地体现了课程的目标体系。试题内容全面,覆盖了本册教材的所学内容。其中包含了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二单元的角的度量,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运算法则和估算,第四单元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六单元的统计。试题又较好地体现了层次性,其中基础题约占90%,稍难题约占10%。 2、数学试题设计有: (1)填空题;
(2)选择题; (3)判断题;
(4)计算题(口算、估算和笔算验算);
(5)实践操作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空间思维)。
(6)应用题。 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分析
对本次检测所取得的成绩看,学生的成绩很不理想,四年级共42人,实考42人。90分以上仅3人, 80-90分的有8人, 60-80分的12人。不及格的有13人。 三、得与失的原因分析
1、教师平时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基本数学概念的掌握,加强学生基础训练。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以至学生在计算题中的“简便计算”得分率很低。
2、可能在平时有部分学生作业时习惯用计算器,导致其计算技能不熟练、计算准确率不高,在第六大题的“解决问题”中很多学生列式正确却计算错误。另外,在整张试卷来看,计算题得分率是很低的。
3、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导致失分较多。
(1)审题不仔细。比如第六大题中的第2小题许多学生没有理解“一家人”到底是指几个人?也有学生对“成人票价的一半”没有看清楚。
(2)书写不规范。比如第六大题中的第3小题很多学生只列了一步算式:—=(亿平方米),对后面的问题没有看清楚。发现有一个学生上一题字写得太大了,把第3题中的“”几个字遮住,结果把算式列为:——=(亿平方米)。很多学生不写单位、答句,在作图时不用铅笔,不用作图工具,随意为之。
(3)理解题意不准确、不全面。比如第六大题中的第5题很多学生忘记把6月份的平均气温画完整;很多学生“上升”两字出现了错别字;许多学生混淆了“从统计图中读取信息”和“根据信息提问题”,从阅卷中
发现有学生不是提问题而是写了一条数学信息。那么从学生提的问题中有看出有些事非数学问题,如:为什么一月份平均气温这么低等。从数学问题中也有些是不具有数学结构的,如:一月份到六月份平均气温一共多少度等。 四、改进措施
1、转变教师的角色意识,突出学生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养成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品质。
2、要把数学教学与儿童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数学教学要讲来源,讲出处,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数学成为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让学生感到亲切、真实,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事物,让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有自主学习数学的态度和意识。
3、充分利用年组的集备、研讨、教研等活动加强年组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学上取长补短,尽快缩短班级间的差距。
4、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数学课堂的生成、拓展、延伸,让教材得到发展,让课堂不断的生成,让学生得到不断的发展。
5、让学生学会探究性的学习,把学习的重点放在过程的理解上。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开放的思路,就要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数学知识生长的基础,对知识的生成,讲授多一些过程性探究,通过学生主动性探究来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和最终定义,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