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统不可得啊!所以,一切贤圣,这个贤人、圣人,怎么差别的?为什么有贤圣之分呢?站在毕竟空的角度,无为法就是毕竟空,统统平等,方便说,从这个显示出来无量的差别相,才有差别,有才差别。所以说,无为法就是我们的清净自性,如果讲到清净自性,大家统统平等,站在这个清净平等心性,方便说:我是慧律法师,你是某某法师,你是什么比丘,你是什么男居士,你是什么护法女居士,就这样子。
【无为法性。本无浅深定相可取。若有定相。应无差别。有差别者。谓性有利纯。学有浅深。故名差别。既有差别。即无定相也。】
【依法出生分第八】
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多不多啊?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这个人所得的福德多不多啊?种下这个善因,那不得了啊!【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你讲这个福德,其实当下就是空,没有真正的福德性,当下就是空。【是故如来说福德多。】意思就是说:是福德,这一句话注意听,世尊所讲的真正的福德,是你修一切福德,当下体悟到空,不可得,不执著这个福德,即非福德性,没有一个真正有福德的东西,当下不执着,叫作即非福德性。你所修的一切无量无边的福德,当下就是空,而不执著,所以,如来才说:你的福德是最多。简单讲就是:不执著的人,是世界上最有福报的人,行一切善,而不执著的人,就成就佛道,就是这个意思。简单讲就是:修无量无边的有形,比不上一念无相,这样听得懂吗?拼死命的一直行善……可是却没有般若智慧,看不开,老是停顿在有,比不上一个统统不布施的人,在那边打坐,了解万法皆空的人,何况世尊还叫你积极的去行善,不但积极的去行善,还要在行善当中不可得,动念执著都不行。
【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此是住相布施。希求福利。得福虽多。而于识心见性。】识心见性,就是认识这颗心性【了无所得。】【傅大士云。宝满三千界。】这个念:赍jī,赍持,“赍持”就是供养,【赍持作福田。】供养作福田。【惟成
有漏业。】还是生死业。【终不离人天。故知住相布施,即非福德性。】你只要执著,就不是真的福德,不是心性的福德,心性本来就是万德庄严,你只要执著,统统不是本性的福德,【若人心无能所。】只要一个人,没有一个能…,能就是心,所就是境,这一句话意思就是说:彻底放下这些妄想心,彻底放下外境,能够把身心看得空的人,【识心见性。】就了解见性。【方名福德性也。】这才是真正的心性上的福德,不生不灭的福德。其实世尊讲来讲去,就叫你放下有相,进入无相;叫你放下执著,进入涅槃;叫你放下有为,进入无为;叫你放下有限,进入无限,统统在讲这个。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如果你想要修福报吗?很简单,在这个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前面所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随便四句偈,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为什么?你讲的这个是不生不灭法嘛!你只要把这个不生不灭法,告诉人家,你的福德不可思量啊!这个不是有相可以比较的,你可以让人家进入涅槃,彻底的了生死。所以,我曾经说:一个道场没有正法,就像一个人没有灵魂,只知道做善事,不知道解脱,善良不代表解脱。知道吗?善良要加上智慧啊!善良跟解脱,不是画等号的,智慧最重要。
【受持者。身口意。皆清净是也。晓解经义。依教而行。如船入海。无所不通。意名受持。既不解经义。而又懈怠。心口相违。如入沟港。】水沟港就是开不动了,很浅,大船开进这个水沟港里面,这怎么开呢?【即有断绝。】水不动了。【非受持也。】要心彻底的放下。
【四句偈者。百丈云。眼耳鼻舌。各各若不贪染一切诸法。是名受持四句偈。亦名四果仙人。】这里注意听,经典里面讲的仙人,就是圣人的意思,这个不是我们拜什么八仙过海那个仙,不要弄错。释迦牟尼佛在戒律里面讲:是大仙人道,我们称佛叫作大仙,就是圣人的意思。四果就是四果阿罗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四果阿罗汉。【亦名六通罗汉。】这个我们在十四讲表就讲过了,天眼通、天耳能、宿命通、漏尽通等等,这个是名相。【若能受持。乃至四句偈等。功德广大,胜彼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也。】所以,在这里重复讲:推广正法,功德无量。你推广这个正法,比你布施几百亿、几千亿功德更大,能让人家解脱嘛!是不是?你布施几千亿,能让他解脱吗?吗?)。“
【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所以,自古以来,诵《金刚经》开悟的,不计其数。一切诸佛,以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都是从无相下手的。
【无相福德。生出应身。】应身就是应化身,无相才能产生大智慧。记得!一个人有没有智慧,就看这个人能不能进入无相?这个人执著金钱、金银财宝、世间的感情、男女、饮食,表示这个人的智慧没有开通,凡所有相,都是虚妄,为什么?因为一切法不可得。在座诸位,你今天要记住,无相才能开大智慧,任凭你这个人大修行,怎么搞,你只要站在有的角度,没有办法放下,输人家一刹那之间。所以,禅师就说:有相修行百千劫,无相修行刹那间。你听过这一句偈颂吗?你要有相,用执著的角度拼命修行,百千万劫;统统放下,无相修行刹那间,统统放下,一念之间就彻底解决了,OK!没事,闲来没事。六祖讲的:长伸两脚卧。什么统统没事,也没有看到任何人的是非人我,内心里面也没有执著、颠倒、妄想,无相修行,刹那之间就见性,今天师父讲的这一句话,比你中一百期的乐透更重要!(众笑!)感恩喔!这样的勉励我,感恩喔!
【无相智慧。显出真身。】就是法性身。【谓从此己心中。】从此在这个人的心中。【出菩提法也。】所以在每一个人的心性当中,诸位!你们心性中下定决心,无相,你们统统是佛。
【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世尊所讲的佛法,其实就是空法,空性的法,没有一种东西叫做佛法,只要方便善巧,让你解脱的,统统叫做佛法,但是也没能一种东西叫做佛法。须菩提,我释迦牟尼佛所讲的佛法,其实没有这种东西,没有佛法之相。这一句话再讲清楚一点:须菩提!我释迦牟尼佛所谓的佛法,其实没有佛法之相,无相嘛!所以,即非佛法,上面加两个字:就是”其实“,底下加”之相“,意思更清楚(其实”即非佛法“之相)。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其实没有佛法之相,意思就跑出来了。
【二乘之人。】声闻、缘觉。【执着诸相。以为佛法。遂乃向外寻求。菩萨於诸佛法。都无染着。】没有染着心。这个亦不舍离画掉,【见如不见闻如不闻。心境空寂。自然清净。】这句话要画两条线,双黄线,开悟的关键。你去大马路,有看到画双黄线吗?表示你要特别注意,这一句话你看,注意看喔,看他怎么说的?你怎么成道?见如不见,看到一切众生的是非、善恶、恩怨,统统没有看到,统统没看到。闻如不闻,闻到一些是非、善恶、赞叹、毁谤,跟没有听到一样,尘自生灭,自性不动,心境空寂,本来就没有,自然就清净了。【是故佛法非佛法也。】佛法没有佛法之相。也不能著一个我在学佛之相,不可以的!
【一相无相分第九】
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须陀洹就是初果阿罗汉。初果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证初果阿罗汉的人,能说:我得初果阿罗汉吗?【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不可以,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但是,我们的清净自性无所入,【而无所入。】是说而我们清净自性根本就无所入,没有入跟出,清净自性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没有出跟入。不入,不被染污,【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注意听喔!不入色声香味触法就是,不被色尘、声、香、味、触、法所染污。证初果阿罗汉,见一切的境界,统统不会染污清净自性,是名须陀洹。
【须菩提。于意云何。】二果阿罗汉【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也不可以,不能着一个初果阿罗汉,也不能着一个二果阿罗汉。世尊,【何以故。】二果阿罗汉【斯陀含。名一往来。】可是,我们的清净自性,没有来,也没有去,【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就是二果阿罗汉斯陀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三果阿罗汉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三果阿罗汉也不能执着说:我证得一个,得三果阿罗汉。也不可以。所以,须菩提说:不可以,世尊!三果阿罗汉,怎么可以动一个念头,执着说:我是三果阿罗汉呢?【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就是不来人间。清净的自性,没有来不来这个观念,清净自性当体即空,没有说不来,或者是来。来跟不来,不来是对来讲的,来是对不来讲的。所以,三果阿罗汉心空无我,哪里有什么来跟不来的观念?三果阿那含,也不能着一个:“我
不来”这个观念。【而实无不来。】根本没有“不来”这个名词。是故三果阿罗汉,【是故名阿那含。】
【问第一果。须陀洹者。知身是妄。欲入无为之理。断除人我执着之相。】以不执着的心,(【以无取心。】)【契无得理。】不执着,心就空,(【无取则心空。】)【无得乃理寂。】理寂,在上面加两个字:“无生”理,理就是无生,无得就是无生,当体即空。【此人不入地狱。不作修罗饿鬼异类。此谓学人悟初果也。】
【入流者。谓舍凡入圣。初入圣流也。】而我们的清净自性是【而无所入者。修无漏业。】无漏:没有烦恼。【不入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然终未能舍离尘境。】
【不入色声香味触法者。】眼是对色尘,耳对声,鼻子是对香,我们嘴巴是对这个味道,触就是这个身体对触,色、声、香、味、触,对眼、耳、鼻、舌、身。【厌喧求静。】厌离这个喧扰,求这个静,在这个【六尘之境。於念未忘。】还没有放下这个微细的,对这个微细的念头,还没有完全放下。【所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也。】粗糙的没问题,微细的还没办法。
【问第二果。斯陀含者。是渐修精进之行。修无漏业念念不住六尘境界。】色、声、香、味、触,统统不住,不执着。【然终未有湛然清净之心。】可是,这个清净之心性,还是没有显露出来。
【一往来者。谓人间报谢。】人间报谢就是走了。【一往天上。却来受生也。】就再来受生。
【实无往来者。谓前念才着。】前念动一个念头才执着。【后念即觉。】所以,我们不能一直堕入这个陷阱里面,哎呀!我心情闷闷的,我执着、我痛苦。要赶快喔,赶快觉悟喔!时间会愈来愈短,以前一年放不下,两年放不下;现在缩短,一个月放下,七天放下,到最后,三天放下,到最后,一天放下,最后,一念马上放下。这个放下要有一点时间、功夫的,世间人没办法的。世间人碰到境界,一个月放不下,十年放不下,三十年放不下,我告诉你:世间人,一句话,三十年、一辈子放不下,决定跟他计较,一句话,好的朋友,变成怒目相视,反目成仇。一句话,一年放不下,十年放不下,二十年、三十年,一直到死,一样恨对方,都一直恨对方。恨对方,伤害的是自己的清净自性,世界上最愚痴的人,就是恨别人,恨别人,痛苦的是自己。嫉妒别人就输两次,听不懂喔!你的条件比别人差,已经输一次了,还嫉妒别人,就输两次了。知道吗?譬如说:她比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