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地貌学》高教版 知识总结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AW编辑室】

《地貌学》知识总结(标准版)

高教版

第一章 绪论

1. 2. 3. 4.

地貌学概念: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 内营力(内力):指地球内部放射能等引起的作用力; 外营力(内力):指地球表面在太阳能和重力驱动下,通过空气、流水和生物等活动所起的作用。

地貌是内外营力相互作用下的产物,在地貌发育过程中,两种力量是同事出现,彼此消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5. “变盈流谦”观点:请初孙兰(1638-1705年)在《柳庭舆地偶说》说中,对地貌的生成提出了这个观点,

他认为堆积会使地貌由低变高(即“变盈”),侵蚀会使高地夷平(即“流谦”)

第二章 构造地貌

章前:按照地貌规模分为三级:

1. 第一级:全球构造地貌:世界上最宏伟构造地貌就是大陆与洋底。 2. 第二级:大地构造地貌:指大路上褶皱山脉、大型拱起高原以及洋底内部的洋中脊、海岭和深海平原等。 3. 第三级:地质构造地貌:指由山脉断裂、褶皱和火山等作用造成的地貌。

第一节:全球构造地貌

一、地球的形状:近扁率1:298的旋转椭球体。 二、大陆与洋底

1. 洋底是指水深一般超过3000m大洋底部。

2. 大陆边缘是指陆地周围水深小于3000m的海底,成带状围绕在大陆四周。 三、全球构造地貌的形成

1环太平洋大陆边缘带:从美洲和南美洲西海岸的沿岸山脉,1. 世界上有三条规模巨大的活动构造地貌带:○接亚洲东部边缘的许多群岛,北部从阿留申群岛开始,经千岛群岛、日本、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2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山脉带:包括地中海和阿尔卑斯山脉在印度尼西亚、新客里尼亚岛,直到新西兰。○内,往东经土耳其、伊朗高原、兴都库什山、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再延伸接马拉西亚半岛直至印3洋脊裂谷带:度尼西亚。○世界各大洋洋脊及其轴顶的裂谷带是地球上绵延最长、宽度极大和构造运动活

跃的洋底山脉。

1太平洋板块○2欧亚板块○3印度洋板块○4非洲板块○5美洲板块○62. 勒比雄(1968年)将世界分为六大板块:○

南极洲板块。

四、内、外营力作用的关系(略)

第二节:海底的构造地貌

一、洋底构造地貌

1大洋中脊○2大洋盆地(2)大陆边缘 1. 海底地貌:(1)洋底:○

1海岭○2深海平原○3海沟 组成 ●大陆边缘构造地貌大洋盆地由:○

二、大陆与洋底

1

【AW编辑室】

《地貌学》知识总结(标准版)

高教版

三、大陆边缘构造地貌

1. 大陆边缘:陆地与洋底之间的过渡地带

2. 稳定大陆边缘:以大西洋两侧的美洲与欧洲、非洲大陆边缘比较典型,所以也称为大西洋型大陆边缘 3. 活动大陆边缘:在太平洋周围广泛分布着活动大陆边缘,所以也称为太平洋型大陆边缘

1安第斯型大陆边缘○2东亚型大陆边缘 ●又分为:○

第三节:陆地的构造地貌

一、陆地够傲地貌分区

●根据新生代板块的特点,陆地上的大型构造地貌可分为板块边界活动带、板块内部构造构造活动带和板块内部稳定区三个区域的构造地貌 1. 板块边界构造活动带的构造地貌:

1新生代褶皱山带:欧亚板块与南侧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形成了连绵的阿尔卑斯山脉和喜马○

拉雅山脉。 2大陆裂谷带:○位于废话走东部高原的大陆裂谷代表着陆壳受张拉作用正发展为新的板块边界构造活动带

1褶皱板块山脉○2断块山与断陷谷 2. 板块内部构造活动能够带的构造地貌:○二、陆地构造地貌类型

1山地○2平原与高原○3盆地等 ●按照成因,陆地构造地貌有:○三、地质构造地貌

1断层崖○2短层线崖 ○3断层谷 ○4掀斜山 1. 断裂地貌:○1单斜地貌○2背斜和向斜地貌 ○3穹窿山地地貌 2. 褶皱地貌:○1火山口 ○2火山锥○3熔岩丘 ○4熔岩垄岗○5熔岩隧道 ○6熔岩台地和熔岩高原 ○7熔岩堰3. 火山与熔岩地貌:○

塞湖

【课后思考题】

第三章 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作用

第一节:风化作用与风壳化

1物理作用○2化学作用○3生物作用三种。 ●通常把风化作用分为:○

一、风化作用

2

【AW编辑室】

《地貌学》知识总结(标准版)

高教版

1. 风化作用(名词解释):岩石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称为风化,引起岩石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2. 物理风化作用:

1因岩石卸荷释重而引起的剥离作用; ○

2外来晶体在岩石裂隙中的挤压作用; ○

3因温度变化而引起岩石体积发生膨胀与收缩的作用; ○

4生物活动对岩石机械风化作用的影响。 ○

3. 化学风化作用:

1溶解作用:溶解作用是指水对矿物的直接溶解; ○

2水解作用:水解作用是指矿物与水发生反应而分解的作用; ○

3水化作用:○水化作用是指水与一些不含水的矿物相化合,水参与到矿物的晶格中去,改变原来矿物的分子结构,形成新的矿物;

4碳酸盐作用:雨水从大气中溶解了相当多的CO2,所以带酸性; ○

5氧化作用:氧是强烈的氧化剂。 ○

二、风壳化

1. 风化壳:被风化了的石圈的疏松表层称为风化壳。 2. 影响风化壳发育的因素:

1气候条件:气候是控制岩石风化作用最普遍、最主要的因素。 ○

2地貌田间:巨厚的残积型风化壳是形成和保存,风化壳剖面的发育也受地貌条件的控制。 ○

3岩性和时间:母岩的成分对风化的发育也有很大的影响。 ○

第二节:坡地重力地貌

一、块体运动

★坡地重力地貌(概念):是指坡面上的风化碎屑和不稳定岩体。土体主要在重力并常有一定水分参与作用下,以单个落石、碎屑流或整块土体、岩体沿坡面向下运动所导致的一系列独特的地貌。 ★块体运动(概念):由于坡地重力所移动的物质多系块体形式,故也称为块体运动。 ★蠕动:主要是指土岩、岩层和它们的风化碎屑物质在重力作用控制下,顺坡向发生的十分缓慢的移动现象。 ●可将蠕动分为:疏松碎屑蠕动与基岩岩层蠕动 1. 引起松散土粒或岩屑蠕动的主要因素有:

1较强的温差变化和干湿变化; ○

2一定的黏土含量:碎屑中黏土含量越多,蠕动现象越明显; ○

3一定的坡度:蠕动虽然可以出现在各种坡度的坡面上但以上在25度~30度的坡地上最明显。 ○

2. 崩塌(概念):在陡峻的山坡上,巨大的岩体、土体或碎屑层,主要在重力作用下,常常突然发生沿坡向下急剧倾斜,崩落现象,在坡脚处形成石堆或岩屑堆,这种现象称为崩塌。

1地貌○2地质○3气候条件等。 ●崩塌的形成条件:○

1暴雨○2强烈的融冰化雪○3爆破○4地震及人工开挖坡脚等。 ●崩塌的触发因素:○

3. 倒石堆:崩塌下落的大量石块,碎屑物或土体都堆积在陡崖的坡脚或较开阔的山麓地带,形成倒石堆。 4. 滑坡:坡面上大量土体、岩体或其他碎屑堆积,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

象称为滑坡 滑坡的特征 滑坡的形成条件 促使滑坡滑动的原因 3

滑坡的发育阶段 滑坡的类型 【AW编辑室】 1. 滑坡体 2. 滑动面或滑动带 3. 滑坡后避与滑坡台阶 4. 滑坡舌与滑坡鼓丘 5. 滑坡湖与滑坡洼地 6. 滑坡裂缝 《地貌学》知识总结(标准版)

1. 斜坡的地貌特征 1. 斜坡形态的改变 1. 蠕动变形阶段 土质滑坡 高教版

2. 斜坡的物质组成与地质结构 2. 大气降水和地下水的变化 2. 剧烈滑动阶段 岩质滑坡 3. 地下水的作用 3. 震动影响 3. 渐趋稳定阶段 【课后思考题:】 1. 名词解释:风化壳、重力地貌、蠕动、崩塌、滑坡、倒石堆。 2. 风化作用有哪些类型? 3. 试述风化壳的发育阶段。 4. 形成崩塌的内在条件和外界诱发因素有哪些? 5. 滑坡的主要组成因素有哪些? 6. 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与诱发外界因素有哪些?如何防治滑坡? 第四章 流水地貌 章前

1. 流水地貌(概念):流水地貌:流水在运动过程中,使沿程的物质发生侵蚀、搬运和堆积,形成了各种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这类由流水作用所塑造的各种地貌,统称为流水地貌。

1面状水流即坡面径流(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最为发育)2线状水流是指在沟谷或河槽2. 地表流水分区:○;○

中流动的水流。

1暂时性流水○2经常性流水 3. 流水持续性:○

第一节:坡面径流及其所形成的地貌

一、坡面径流的形成与作用

1降水强度○2土壤渗透率○3地形条件。 1. 坡面径流的形成条件:○1冲刷作用○2搬运作用○3堆积作用三种方式。 2. 由坡面径流发育为坡地的重要因素:○

二、坡面径流作用形成的地貌(一般将斜坡列为三个坡面径流)

4

【AW编辑室】

《地貌学》知识总结(标准版)

高教版

1. 不明显的冲刷带:位于坡地上部,接近分水岭的地带;地貌类型以浅凹地为代表,主要指河谷源头的浅平

低洼地。

2. 冲刷带:位于斜坡中部,坡面多形成侵蚀纹沟(细沟)

3. 淤积带:在坡麓地带,由于坡面变缓,坡面径流流速减小,并有大部分水体渗入地下,所以水流携带的大

量碎屑物质发生堆积,围绕着坡面地下部呈片状覆盖,形如裙边,称为坡积裙

第二节:沟谷水流及其形成的地貌

一、沟谷的发育

1. 沟谷水流由面状水流发展而成,属暂时性线状水流。

2. 按照寝室沟谷的纵横剖面形态特征和演变过程,可把沟谷分为切沟、冲沟、和坳沟三个发育阶段:

1切沟:通常法语在裸露的坡地上,水流顺坡流动,往往聚成多条股流,侵蚀后形成大致平行的细沟。 ○

2冲沟:它是由切沟进一步发育而成 ○

3坳沟:冲沟发育到一定程度,向源侵蚀和 下切侵蚀减弱,不再加深沟底,纵剖面坡度相当平缓,沟床○

上有积物覆盖,沟坡逐渐变得平缓,不再有明显的沟缘。

●区分:在冲沟发育过程中,若沟底下切到潜水面以下,沟谷水流得到地下水不断补给,则由暂时性水流转变为经常性水流。

二、沟谷流水形成的地貌组合

1. 集水盆:系指位于沟谷上游的小型盆状集水洼地。 2. 沟谷主干:它是集水盆地水,沙通路。

3. 洪积扇:自沟谷出口后,坡降聚减,沟谷水流所携带的物质大量堆积,形成了以沟口为顶点的冲出锥或洪-积扇

4. 洪积扇组成物质具有明显的分布规律,从扇顶到扇缘,可分为下列三个相带:

1扇顶相:位于洪积扇顶部。表现为舌状叠覆的砾石堆积体,堆积层厚度大,分选差,透水性强 ○

2扇中相:位于洪积扇中部。主要由砾石、沙和粉沙组成,偏平的砾石呈叠瓦状向上游倾斜,沙层中常见○

交错层理。

3扇缘相:位于洪积扇边缘部分。组成物质较细,由亚沙土、亚黏土组成,具有水平层理和波状层理,局○

部地段产生地表滞水和沼泽化等。

●在山前地区几个相邻的大型洪积扇,组合成整片的洪积扇平原,或称山前倾斜平原。

5. 泥石流:山区常见的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现象,是由大量土、沙、石块等固体物质与水组成的一种特殊洪

流。

三、泥石流及其形成的地貌

1. 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

1大量松散的固体物质 ○

2暴雨和洪水 ○

3陡峻的沟谷 ○

1黏性泥石流(层流性石流)和○2稀性泥石流(紊流性泥石流)两类 2. 泥石流类型:○

3. 泥石流形成的地貌特点:泥石流侵蚀和搬运作用强烈,特别是黏性泥石流作用更为突出,往往造成流域

内外地貌的巨大变化;泥石流沟谷的中游地段,大多表现为峡谷;泥石流沟谷的下游地段,以堆积作用为主

5

《地貌学》高教版 知识总结

【AW编辑室】《地貌学》知识总结(标准版)高教版第一章绪论1.2.3.4.地貌学概念: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内营力(内力):指地球内部放射能等引起的作用力;外营力(内力):指地球表面在太阳能和重力驱动下,通过空气、流水和生物等活动所起的作用。地貌是内外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26993mjv59f98i84nw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