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库堤坝白蚁危害及防治措施
陈 亮 刘超华 周 鹏
【摘 要】摘要:介绍了我国水库堤坝白蚁危害特点和主要危害种类,分析了其危害产生的原因,鉴于水库堤坝白蚁防治需长期坚持与综合治理,从物理方式、化学方式和生物方式3个方面阐述了白蚁防治方法与应对措施。 【期刊名称】湖北植保 【年(卷),期】2018(000)005 【总页数】4
【关键词】水库堤坝;白蚁危害;防治策略 文献识别码:B
白蚁是世界上分布广泛、危害严重、最古老的社会性昆虫,至今已有上亿年的历史[1]。世界各大洲都有白蚁分布,其危害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50%,我国除黑龙江、内蒙古、宁夏、新疆外,其他各省市、自治区均有白蚁分布,其危害面积接近全国总面积的40%[2]。白蚁危害严重,涉及房屋建筑、江河水库堤坝、农林植物、电缆电线、交通设施、生态环境等,其影响广泛,并且具有隐蔽性。我国建筑物受白蚁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20亿~25亿元;而水库堤坝等水利设施一旦遭受白蚁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无法估量[3]。
1 水库堤坝白蚁危害
1.1 白蚁种类
对堤坝造成严重威胁的主要有土白蚁属和大白蚁属,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危害优势种;其中,对长江流域堤坝造成危害的主要白蚁种类是黑翅土白蚁,安徽、江苏地区的主要种类是卤土白蚁,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地的主要种类是
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广东南部雷州半岛和海南的主要种类是海南土白蚁[4-7]。 1.2 危害特点 1.2.1 影响大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表明白蚁危害江河堤坝由来已久,其严重性古今共识。白蚁在土坝、河堤中,为寻找食物和水源,挖掘四通八达的蚁道,从而引起堤坝渗漏、管涌、滑坡、塌方、垮坝等险情事故,影响水利工程效益的发挥[4]。1976年,据水利部不完全统计,堤坝白蚁危害率达到54%~90%,全国发生多起决堤垮坝事件[8];1998年长江中下游特大洪水期间,发生河堤管涌、散浸等险情6181处,经查证,80%是白蚁造成的;2001年,四川会理县大路沟水库因白蚁危害垮坝,造成16人死亡,10人失踪,洪水冲毁良田51.3hm2;2008年,广西南宁市良庆区文笔水库和崇左市江州区驮坎水库分别因蚁害发生漏水险情[9]。 1.2.2 范围广
我国南方省区 50%以上的堤坝工程存在白蚁危害,其中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甚至高达90%以上[10]。2010年广西登记在册的水库白蚁危害率达49.9%,而治理率还不到14%[9]。 1.2.3 隐蔽性强
白蚁会在江河堤围、水库土坝筑成巨大的巢穴,一般有一个主巢和多个副巢,随着群体的增长,副巢不断扩增,并由蚁道串联成卫星状,其结构会严重破坏土质堤坝。表面的蚁道都隐藏在枯枝落叶杂草中,表面则察觉不到。待发现蚁道时,隐藏在堤坝内部的白蚁群体实则已成熟、庞大,巨大威胁已经形成,随
时都有垮坝的可能性。例如:1983年四川万县牛家湾水库大坝和广西桂平县大洋河水库发生晴天垮坝事故。 1.2.4 反复性
由于白蚁有分飞和迅速转移的习性,未经彻底防治的堤坝,白蚁转移到另一区域继续生存、繁殖直至群体成熟,重新威胁堤坝安全。即使彻底杀灭白蚁,由于预防不彻底,他地的白蚁也会通过分飞重新在堤坝筑巢而产生危害。例如:乐清市白石水库1990年发现白蚁后采用毒土防治,1992年再次勘察后还有白蚁存在[11]。 1.3 危害诱因 1.3.1 前期遗留
新建或加高堤坝时,原有的白蚁未得到处理或者未彻底清除而遗留下来继续繁殖、扩增,此种情况比较普遍。 1.3.2 环境吸引
一般大坝背水坡常有植被护坡,迎水坡又常有各种漂浮物搁置,加之大坝常有柴草、木材堆放而不及时清理,这些都为白蚁提供了绝佳的栖息地和繁殖地,很容易吸引白蚁。 1.3.3 迁徙分飞
白蚁具有分飞的习性,堤坝附近山坡林地的白蚁很容易分飞迁徙到大坝上新建蚁巢[12]。
2 白蚁防治对策
根据土栖白蚁的习性及特点,防治堤坝白蚁的方法有物理、化学、生物及综合协同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的效果也不尽相同。随着科学的进步及环保意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