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 点 一 归 纳 内 容 要 点
(对应学生用书第26页)
(2017·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秋 兴 陆 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注】,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 迮:狭窄。
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间两联,第一句写自己登高望远,乾坤狭窄,这是所见之景,寓“愁”于其中,但未明“愁因”;第二句写两个方面,一是中年得病,二是日月(指时间)紧迫(遒:迫近);第三句“空许国”言自己壮志难酬;第四句“五更画角”(画角:乐器名,军中常用来警报昏晓、振奋士气。在姜夔《扬州慢》中有“渐黄昏,清角吹寒”句)言战事未息。中间两联,句意并不含蓄,考生认真思考,不难概括出答案。
【答案】 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每点2分)
一、“3步骤”解答诗歌内容提取与概括题 1.读懂全诗,尤其要细读将要概括的内容文字。
2.仔细审题,听从题干指令,如实概括,不要仅是翻译或描述。有的概括,其实就是要求考生揣摩叙述描写的角度,把这个角度找出即可。
3.具体概括时,以句为单位,紧扣题干要求,提取关键词作答。这类题有时要点很多,要注意多要点提取和概括。 二、“7入手”整体读懂诗歌 1.从诗歌的标题入手
标题是诗歌的眼睛。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例如:李绅的《悯农》,诗题“悯”就表明作者对农民艰辛生活的深深同情;有的标题反映了诗歌的表达方式,例如:曹操《观沧海》,诗中一定会有对景物的描写,鉴赏者可以紧扣诗中是如何描写客观景物的来研究诗歌;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例如:杜甫的《春夜喜雨》,诗题就告诉我们,诗人的感情是快乐喜悦的。 2.从诗歌描写的景色入手
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此,鉴赏时首先要找出写景的词句,再体味所写之景的“冷”“暖”,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3.从诗歌中所暗示的关键词入手
诗歌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有时若能捕捉到诗歌中那些最能显现诗
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赏该诗歌的钥匙。 4.从作者的人生经历入手
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通过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因此,鉴赏时不妨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突破。例如: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仕途不畅。其人及作品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秋兴》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其实就是他人生经历的写照。 5.从诗歌中典故的含意入手
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如果我们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了解了其中的典故,就很容易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了。 6.从诗歌的注释入手
许多诗歌鉴赏题的后面都附有注释。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那是在暗示你诗歌的创作背景,提示思想内容;有的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诗歌的用典和意境;有的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诗歌的写作风格。这些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是至关重要的,不能忽视。 7.从时代风貌入手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例如:南宋国力衰弱,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豪放中带悲壮,浓情里夹无奈,在他们的诗作中,除了表现出忧国忧民,还表现出了对当局者腐败、偏安一隅的不满,以及对光复中原的期望。
(对应学生用书第27页)
[专 项 练]
一、(2017·扬州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导学号:76934047】
秋兴八首(其六)① [唐]杜 甫
瞿塘峡口曲江②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③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④。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注】 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刚结束时,蜀地仍战乱不息,诗人时年55岁,滞留夔州。②曲江:地名,在长安城南。③花萼:花萼相辉楼,在长安南内兴庆宫西南隅。据载,唐玄宗开元二十年,从大明宫依城修筑复道,达南内兴庆宫,直至曲江芙蓉园。④入边愁:传来边地战乱的消息。 1.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哪些感慨?请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揣摩并归纳作者的情感内容,既要分析诗句中的意象特征、情感表述,还要结合注释中的背景介绍,如“诗人时年55岁,滞留夔州”等,要知人论世,切忌遗漏要点。
【答案】 抒发了作者的羁旅之愁,(1分)对战乱后京城破败的痛惜,(1分)对国家衰落的忧思,(1分)隐含了对统治者骄奢淫逸的不满。(1分) 二、(2017·通泰扬徐淮宿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感 皇 恩 [宋]朱敦儒【注】
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花竹随宜旋装缀。槿篱茅舍,便有山家风味。等闲池上饮,林间醉。
都为自家,胸中无事。风景争来趁游戏。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洞天谁道在、尘寰外。
【注】 朱敦儒:南宋词人,因遭秦桧等弹劾罢职,晚年退居嘉禾。 2.上片写出了小园哪些特点?由此可以看出主人公是什么身份?(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通过意象及其特征的分析,进行概括,如“两三亩地”表现了面积小;“花”“竹”“篱”表现了环境清幽;“茅舍”体现其简朴等。环境的特征及其生活特征(“等闲”“林间醉”等)暗含了人物的身份(形象),即隐士。
【答案】 (1)面积小,环境清幽(景色宜人),设施简朴(简陋)。(3分)隐士(隐者)。(2分)
[综 合 练]
三、(2017·南京盐城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11分)
【导学号:76934048】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①
[唐]岑 参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②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 ①大历四年(769),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岑参在嘉州任刺史期满后滞留蜀中。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②其那:怎奈。 ★3.从全诗来看,作者“悲”的原因有哪些?(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侧重考查理解诗文的内容。从品读诗句中的关键词入手,如“白头”“不用”“岁月如流水”“心事向谁论”等。
【答案】 不受重用;韶华易逝;苍生之痛;羁旅之苦;孤独寂寞。(每点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