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荷塘月色优质课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荷塘月色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学习赏析散文的艺术手法。 2.通过把握本文的情感脉络,学习鉴赏抒情散文。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颇不宁静的 感情。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方法: 通过听录音、默读,让学生读文入境。 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品味作品语言。 通过提问思考讨论,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设计: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释题

1. 在一次“中学生最喜爱的十大课文”问卷调查中, 名列

榜首的是《荷塘月色》 。

2. 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清华大学清华园 里的荷

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月色,则点明了 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

二、作者,作品简介

( 一 ) 作者

朱自清,原名自华,串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 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 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 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 究等。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 1928 年出版 的散文集 《背影》,使朱自清成

第 1 页

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 二 ) 投影时代背景

《荷塘月色》作于 1927 年 7 月,正值大革命失败,中 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在此之前,朱自清作为“大时代中一 名小卒”,一直在呐喊和斗争,但是在四一二政变之后,却 从斗争的“十字街头”,钻进古典文学的“象牙之塔”。但 是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但又始终平息不 了对社会现实产生的不满与憎恶,作者对生活感到惶惑矛盾, 内心是抑郁的,是始终无法平静的。这篇散文通过对冷清的 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写,流露出作者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 幻想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这正是那个时代在 作者心灵上的折射。

三、自读感知

1. 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整篇课文,了解作品 的基本

内容,初步把握作品的基本结构框架和作者的感情。

首先自读课文,疏通文句,借助注解和词典,弄清以下

词语的读音和意思:

幽僻、蓊蓊郁郁、弥望、袅娜、宛然、凝碧、斑驳、峭 楞楞 借助注解和词典读懂《采莲赋》 。

2. 其次给文章八个小段标上序号,找出文章主要写景 的段落

和抒情的段落,找出文章抒情的语句。

明确: 文章主要写景的段落是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 文

第 2 页

章主要抒情的段落是第三段。 文章抒情的语句主要有: 第一段: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第二段:没有月光的晚上, 这路上阴森森的, 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第三段: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爱热闹, 我 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第六段: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第七段: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 了。 第八段: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3. 提问: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明确:主要表现在三方面:景物优美;感情真挚;语言 清新而不失自然。

(1)写景。主要写什么景?(荷塘、月色) (2)是写景散文,也是抒情散文。

明确: 从情感上看,作者由颇不宁静——渴求宁静——片刻宁 静——走出宁静。 形与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这种圆形结构, 说明作者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苦闷忧愁;

从空间上看,作者从家里出来,经小径到荷塘,最后又 回到家里。这种圆形结构,说明作者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苦 闷忧愁。

由此说,本文的文眼句是什么? 提示:文眼,就是最能揭示主

第 3 页

荷塘月色优质课教案

荷塘月色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学习赏析散文的艺术手法。2.通过把握本文的情感脉络,学习鉴赏抒情散文。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颇不宁静的感情。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教学方法:通过听录音、默读,让学生读文入境。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品味作品语言。通过提问思考讨论,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设计: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22k56r6nt0vngk58yua7wp9920czo00zu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