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彭思璐,刘 冰,孙 宏,林 剑,潘志颖,邓存良

【摘 要】【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2014年5月~2017年5月我院诊治的ACLF患者120例,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和人工肝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应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经过3~6个月治疗,本组患者生存52例(43.3%),死亡68例(56.7%);两组患者性别、发病前病程、长期抗病毒和是否接受人工肝治疗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生存组年龄≥50岁的比例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4%和46.1%,均显著低于死亡组的61.8%和79.4%(P<0.05);两组血清PAB、TBA、BUN、Cr和HBV DN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但生存组患者血清TBIL和PT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血清 Alb、CHE、TC 和 AFP 水平显著高于死亡组(P<0.05);生存组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电解质紊乱和多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7%、1.9%、15.4%和11.5%,显著低于死亡组的45.6%、14.7%、39.7%和26.5%(P<0.05),而两组上消化道出血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将血清TBIL、Alb、CHE、PT、TC、AFP、年龄和并发症作为自变量,预后结果作为应变量,经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PT、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和并发症发生是HBV相关的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了解影响乙型肝炎导致的ACLF患者预后的因素,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把好可能导致死亡因素的治疗关,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才能提高救治ACLF患者的成功率。 【期刊名称】实用肝脏病杂志

【年(卷),期】2019(022)004 【总页数】4

【关键词】【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慢性乙型肝炎;预后;影响因素 *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科研攻关计划项目(编号:ZG120107365) 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肝衰竭,是指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肝衰竭,以短期内发生肝功能失代偿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伴有高胆红素血症和凝血功能障碍[2]。在我国,90?LF是由HBV感染引起的[3],其他一些病因如戊型肝炎病毒感染、酒精中毒、药物性肝损伤等。目前,治疗HBV相关的肝功能衰竭患者主要是采取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治疗和肝移植治疗等[4]。然而,ACLF患者病情严重,发展速度快,并发症发生率高,病死率也高。我国肝衰竭患者的病因、临床类型和诊断标准与国外报道的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影响了肝衰竭患者的预后[5]。本研究分析了我院诊治的HBV相关性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了影响预后的因素,以期供临床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5月~2017年5月我院诊治的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120例,符合2012年中华医学会发布的《肝衰竭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4]。排除合并其他嗜肝病毒感染、循环功能障碍和肾脏疾病患者。

1.2 治疗方法 采取内科综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积极防治并发症,在必要时辅以人工肝治疗,应用复方甘草酸苷、促肝细胞生长素、还原型谷胱甘肽和门冬氨酸鸟氨酸等护肝退黄促进肝细胞再生治疗,根据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应用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和人血白蛋白等支持

治疗,给予胸腺肽调节免疫治疗。

1.3 观察指标 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定量;常规检测肝功能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 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或独立样本的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再行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寻找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经过3~6个月治疗,本组患者生存52例(43.3%),死亡68例(56.7%);两组在性别、发病前病程、长期抗病毒治疗、人工肝治疗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生存组年龄≥50岁以上的比例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表 1)。

2.2 两组实验室检测指标峰值比较 两组血清PAB、TBA、BUN、Cr和 HBV DNA 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生存组患者血清TBIL和PT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而血清 Alb、CHE、TC 和 AFP水平则显著高于死亡组(P<0.05,表2)。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生存组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电解质紊乱和多种并发症发病率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而上消化道出血和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与死亡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3)。

2.4 影响死亡因素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血清 TBIL、Alb、CHE、PT、TC、AFP、年龄和并发症作为自变量,预后结果作为应变量,经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PT、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和并发症发生是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彭思璐,刘冰,孙宏,林剑,潘志颖,邓存良【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影响乙型肝炎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2014年5月~2017年5月我院诊治的ACLF患者120例,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和人工肝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应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21qs13jdf1emx02sb8q8qp2012ift011e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