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5年电大电大历年期末考试试卷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主要内容。

试卷代号:100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法学专业 中国法制史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每小2分,共20分) 1.A 2.A 3.A 4.D 5.D 6.C 7.D 8.A 9.D 10.D

二、多项选择恿(每小题2分,共20分1

1.ADC 2.ABC 3.ADCD 4.ABC 5.ACD 6.ABCD 7.ABCD 8.ABCD 9.ABCD 10.CD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辋刑(或刖刑) 2.刑不上大夫 3.金布律 4.征辟 5.附会汉律 6.禁榷(制度) 7.领事裁判权 8.资政新篇 9.六法全书 10.三三制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六礼是西周结婚的六道程序,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2.重罪十条始于《北齐律》,是指危及封建国家根本利益的十种最严重的罪名,隋唐所规定的“十恶”以此为基础形成。

3.礼法之争是指在清末变法修律过程中,以张之洞、劳乃宜为代表的“礼教派”与以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围绕《大清新刑律》等新式法典的修订而产生的理论争执。 4.《袁记约法,实际上是《中华民国约法》为了实现袁世凯的独裁,这部法律废除责任内阁制,行总统制,无限扩张总统权力,并废除国会,设立立法院。 五、问答题(每小15分,共30分1 1.(1)谋反(2分) (2)谋大逆(2分) (3)谋叛(2分) (4)恶逆(2分) (5)不道(2分) (6)大不敬(1分) (7)不孝(1分) (8)不睦(1分) (9)不义(1分) (10)内乱(1分)

2.(1)规定了苏维埃国家性质:“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4分)

(2)规定了苏维埃国家政治制度是工农兵代表大会。(4分) (3)规定了苏维埃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4分) (4)规定了苏维埃国家的外交政策。(3分)

中国法制史试题四(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总20分)

1.周王王位的继承人为(A)。

A.嫡长子 B.庶长子 C.庶兄 D.嫡孙 2.“傅”即债券,债券一分为二称“别”,债权人一般执(A )。 A.左券 B.右券C.上券 D.下券

3.我国古代第一次正式公布的成文法典是(A)。 A.郑国的刑鼎 C.竹刑 B.晋国的刑鼎 D.《常法》

4.秦律规定,共同犯罪加重处罚。按法律共同犯罪是指多少人所实行的犯罪(A)。 A.五人以上 两人或两人以上 C.三人 D.四人 5.汉朝废除残人肢体的肉刑的刑罚改革始(B)。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6.《刑名》篇首次置于篇首的法典是(D )。 A.《九章律》 B.〈北魏律〉 C.《晋律》 D.《魏律》 7.为《晋律》进行注解的律学家是(D )。 A.陈群 B.陈寿 C.崔诰 D.张斐 8.“十恶”中危害封建家庭秩序的是(A )。 A.内乱 B.谋叛 C.大不敬 D.谋大逆

9、.唐律规定,官吏犯罪需划分为公罪、私罪,处理上(A)。 A.私罪从重 B.公罪从重C.酌情处理 D.量刑相同 10.宋朝把犯人推翻原来的口供称为(C )。 A.翻供 B.覆供 C.翻异 D.否供

11.以下不属于宋代时期刑罚的主要变化(B)。

A.折杖法 B.重法地法 C.刺配法 D.凌迟刑人律 12.元朝把臣民分为四个等级,地位最低的是(A )。 A.南人 B.色目人 C.蒙古人 D. 汉人

13.明朝,终明之世通行不改的封建大法是(A )。 A.《大明律》 B.《明大诰》 C.《大明令》 D.《明会典》

14.武昌革命爆发后,资政院仅用三天时间便炮制出了(A )。 A.《十九信条》 B.《钦定宪法大纲》 C.《宣示预备立宪谕》 D.《资政院院章》 15.《法经》六篇中相当于近代法典中总则篇的是(D)。 A.《囚法》 B.《贼法》C.《杂法》 D.《具法》 16.唐朝第一部正式的基本法典是(A )。 A.《武德律》 B.《贞观律》 C.《永徽律疏》 D.《唐律疏议》 17.明朝最高审判机构是(B)。

A.大理寺 B.刑部 C.都察院 D.内阁

18.清朝的秋审、朝审由明朝会审制(B )发展而来。 A.大审 B.朝审 C.九卿圆审 D.理藩院

19.1907年,奏准颁行的(B),具有临时诉讼法的性质。 A.《刑事民事诉讼法》 B.《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 C.《大理院审判编制法》 D.《法院编制法》

20.1864年,清政府与英、美、法三国驻上海领事协议在租界内设立专门审判机构,正式形成(C)制度。 A.“观审” B.“最惠国待遇” C.“会审公廨” D.“势力范围”

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总20分) 1.西周的买卖契约有(AB)。 A.“质” B.“剂” C.“傅” D.“别”

2.春秋战国时期,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发生在郑国的有(AB)。 A.铸刑书 B.竹刑 C.铸刑鼎 D.颁布《法经》

3.西周女子若有下列七项情形之或公婆即可休弃之,(ABCD)。 A.不顺父母去 B.有恶疾去 C.口多言去 D.妒去 4.秦朝的徒刑包括(ABCD )。

A.城旦舂 B.鬼薪… C.白粲 D.隶臣妾

5.下列关于唐朝监察机关说法正确的是(ABCD )。

A.以御史台为监察机关,以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为正副长官,下设台、殿、察三院 B.台院是御史台的基本组成部分

C.殿院执掌纠察百官在宫殿中违反朝仪的失礼行为,并巡视京城及其他朝会、郊祀等 D.察院执掌纠察州县地方官吏的违法行为 6.以下不属于《北齐律》篇目的是(AD)。 A.《禁卫律》 B.《刑名律》 C.《法例律》 D.《斗讼律》 7.关于封建社会的司法机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 A.西周时期,周天子是最高裁判者。中央设大司寇 B.秦汉时期,廷尉为中央司法机关的长官

C.北齐时期正式设置大理寺,以大理寺卿和少卿为正副长官

D.汉代时期的监察官员东汉时期是御史大夫,西汉时期是御史中丞 8.下列关于唐朝法律中的自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CD)。 A.犯罪被揭发或被官府查知逃亡后,再投案者,唐代称作自首

B.唐律中,规定谋反等重罪或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犯罪并非都可自首 C.自首者可以免罪,但赃物必须按法律规定如数偿还 D.自首不彻底的叫“自首不实”,对犯罪情节交待不彻底的叫“自首不尽”

9.关于清代的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 )。

A.条例一般而言是专指刑事单行法规,大部分编入《大清律例》,附于某一律条之后 B.则例指某一行政部门或某项专门事务方面的单行法规汇编。它是针对政府各部门的职责、办事规程而制定的基本规则

C.事例指皇帝就某项事物发布的“上谕”或经皇帝批准的政府部门提出的建议,事例一般不自动具有永久的、普遍的效力,但可以作为处理该 事务的指导原则

D.成例,也称“定例”,指经过整理编订的事例,是一项单行法规 10.关于明朝的刑罚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 )。 A.实行刑罚从清从新原则

B.对于贼盗及有关钱粮等事,明律较唐律处刑为重

C.对于“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一般性犯罪,明律处罚轻于唐律 D.实行“重其所重、轻其所轻”的原则

三、任意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请在该题后的括号内填入正确的选项,不答、少答、多答或答错均不得分,每题3分,总15分)) 1.中国西周时期的礼作为具体的礼仪形式,主要有(ABCD)。 A.吉礼 B.凶礼 C.军礼 D.嘉礼 2.关于“春秋决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 )。 A.适于晋朝

B.它是法律儒家化在司法领域的反映,其特点是依据儒家经典——《春秋》等著作中提倡的精神原则审判案件,而不是仅仅依据汉律审案

C.其要旨是:必须根据案情事实,追究行为人的动机 D.往往会成为司法官吏主观臆断和陷害无辜的口实 3.有关曹魏《新律》的不正确说法有(ABD)。 A.由汉律的9篇增加为12篇 B.“准五服制罪”人律

C.改革刑罚,使刑罚制度进一步规范化

D.将《九章律》中的“具律”改为“法例”置人

4.下列关于唐朝刑罚适用原则说法正确的是(ABCD )。 A.唐朝区分公、私罪,规定公罪从轻,私罪从

B.严格区分自首与自新的界限。唐代以犯罪未被举发而能到官府交待罪行的,叫做自首。但犯罪被揭发或被官府查知逃亡后,再投案者,唐 代称作自新

C.对律文无明文规定的同类案件,凡应减轻处罚的,则列举重罪处罚规定,比照以解决轻案。凡应加重处罚的罪案,则列举轻罪处罚规定,比照以解决重案

D.同国籍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的,由唐王朝按其所属本国法律处理,实行属人主义原则,不同国籍侨民在中国犯罪者,按唐律处罚,实行属地主义原则 5.清末修律中,正式公布的法律有(BCD)。 A.《刑事民事诉讼法》B.《大清新刑律》C.《法院编制法》D.《公司律》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总计16分) 1、 汤刑

汤刑是商朝刑罚的总称,因\乱政\而作。它并非汤所作,而是商朝统治着为了纪念他们的祖先,而以汤命名。其内容已无可考。

2、《九章律》

汉王朝建立后,刘邦命萧何参照秦律作律九章,即在秦六律的基础上增加《户律》 (主要规定户籍、赋税和婚姻之事)、《兴律》(主要规定征发徭役、城防守备之事)、《厩律》(主要规定牛马畜牧和驿传之事)三章,合为九章。《九章律》是汉律的核心部分。 3、《唐六典》

唐玄宗开元年间制定,内容涉及国家机关职掌和活动的各个方面,是中国封建时代最早的一部综合性行政法典。是中国封建法制趋于完备的标志之一。 4、《宋刑统》

宋太祖建隆四年编成《宋建隆重详定刑统》,简称《宋刑统》。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所谓“刑统”,是按照新的体例编纂的刑书,一般以刑律为主,而将其他刑事性质的敕、令、格、式分载在律文之后,依律目分门别类地加以汇编 五、问答与材料分析

1、试述郑、晋两国公布成文法的措施及所引起的争论。(10分)

【答案要点】 (1)公布成文法的措施。郑国公元前536年,郑国的执政子产\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典。公元前501年,郑国公布由邓析私造并写在竹简上的竹刑。晋国曾制定“被庐之法”、“常法”,但未公布于众。直至公元前513年,晋国将范宣子的刑书铸在鼎上,正式公布成文法。 (2)公布成文法所引起的论争

郑国子产公布刑书时,遭到晋国以叔向为代表的旧贵族的反对。叔向写信给子产,说:“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知有争心也————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矣。”并发出感慨:“国将亡,必多制。”子产在给叔向的回信中,对制定和公布成文法的目的说的很清楚,即在于“救世”,为了缓和社会矛盾。 晋国铸刑鼎,遭到孔丘的反对。孔子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所谓的“度”就是“贵贱不愆”。还说:“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贱无序,何以为国?” (3) 公布成文法引起论争的原因

春秋以前虽然有成文法,但都没有公之于众。原因是“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则民畏上也。”便于统治者利用能够法律为所欲为。春秋时期,随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出现,他们从维护本阶级利益出发,反对奴隶主 旧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制定成文法并公开,以保障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摆脱旧贵族的压迫和宗法等级制度的羁绊。因此引起了激烈的论争。公布成文法结束了法律只藏于官府不使百姓知悉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旧贵族的特权,标志着奴隶制法制的瓦解,封建制法制的开始建立。

意义:成文法的制定和公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旧贵族的特权,标志着奴隶制的瓦解,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为封建法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其锋芒仍然是指向劳动人民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加强了对劳动人民的统治。 2、简试两汉的法律形式。(7分) 答:(1)律——经常适用的基本法律形式,具有相对而言的稳定性和普遍的适用性。 2)令——即皇帝的命令,是根据需要随时颁布的,其法律效力高于律,可以变更或代替律的有关规定。(3)科——由秦代的\课\发展而来,是针对某类事的一个方面制定的法律文书。(4)比——比即可以用来作为比照断案的典型判例,也叫“决事比”。秦代时曾称“廷行事”。 (5)春秋经义——汉朝在断案时,如遇律无正条,又无适当判例可依的情况下,便以儒家经典著作《春秋》中的 经义附会法律作为断案的依据。(6)法律解释——汉朝廷对法律未作统一的解释,当时有一些律学家对律文作了逐章逐句地解释,对符合朝廷要求的解释被采用作为断案的依据。

3、清末变法修律的特点及影响(8分)

2015年电大电大历年期末考试试卷

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主要内容。试卷代号:100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法学专业中国法制史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一、单项选择(每小2分,共20分)1.A2.A3.A4.D5.D6.C7.D8.A9.D10.D二、多项选择恿(每小题2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20ib6ku4v7yqpo85se79mzf00wron00ite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