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简论比喻与创造性思维
作者:史 丰
来源:《职业时空》2008年第09期
比喻是一种形象化表达思想感情的修辞方式,它是灵感的火花,犹如精神天空的彩虹,又如冒出水面的鱼儿。缺比喻必乏辞采,无比喻难成诗文,运用比喻可以帮助我们“把话说得更好”。因此,比喻是各民族语言都常见、常用的修辞方式,是语言中最具活力、最富新鲜感的部分。
比喻求新、求异,要求在看似迥异的本、喻体之间创造性地架设理解之桥,给人以新的感知、新的把握。寻求表达方式的“陌生化”与新鲜感、新颖性,可谓比喻的生命,正如英国诗人王尔德所说:“第一个将女人比喻为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才。”创造性思维的成功恰是找到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或新的联系,从而具有了独创性和新颖性的本质特点和要求。
比喻除了使语言生动化,还衍生新的体会、新的感情,也是产生新词或变更词义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促使着语言的丰富和发展。语言贫乏、枯燥,表现之一便是比喻的缺失或比喻的陈旧。
比喻的实现需要借助想象,调动脑海中储存的知识、经验,找出不同类事物的相似性;创造性思维正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它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在大脑皮层区域不断地恢复联系和形成联系”,在诸多思维形式中,发散性思维以其“变通性、流畅性和独特性”成为创造性思维最核心的思维方式。创造比喻的过程就是在大脑皮层区域形成本、喻体间联系的过程,这种联系因它不求全面、只求局部,既可以从不同实物的不同外形、内质、或状态出发,又可以从不同审美角度、趣味、情感去选择,这样,本、喻体的关系既可以是一对多,也可以是多对一,前者如古人言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后者如古人根据水的各种特性,来比喻不同的事物:“兵之形似水,避高而趋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等。所以说无论是创造还是使用,比喻都可以层出不穷、推陈出新,拥有一个尽情创意的无限空间,这正是发散性思维在语言运用上的突出表征,是比喻的新颖性、灵活性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可以这样认为:每一个比喻的生成或比喻的翻新使用,都是创造性思维参与和作用的结果。那么,对比喻进行训练,完全可以成为不仅是对语言能力的训练,也是对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操演。
1.比喻是对相关信息、事物、材料的有机链接和组合,是对某种类似经验的借用与调动。无论是创造性思维的成功还是比喻的创造,都需要积累大量的知识和经验,搜集各种信息资料,增强各方面的修养,创造性思维活动中的灵感或顿悟绝非上帝之手或幸运之神的眷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