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从尺度角度分析济南的城市设计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山 东 建 筑 大 学 建 筑 城 规 学 院

课 程 论 文

课程名称: 城市设计概论 论文名称:从公共空间尺度对济南城 市设计的探讨 学年学期:2014-2015学年第1学期 任课教师: 赵 亮 班级名称: 城规111 学生学号: 2011051004 学生姓名: 刘丽丽

从公共空间尺度对济南城市设计的探讨

摘要:尺度的规划设计应在剖析空间和人的活动之间产生,并应成为判断空间是否满足人的需求,同时通过对城市设计案例的研究,进一步研究尺度与城市设计的关系。

关键字:尺度 城市城市公共空间

立足于“人”的基点,我们可以将“城市空间尺度”理解为“城市人性尺度”。人与城市空间及环境接触的街道、骑楼、里弄、胡同、台阶、坡道、车站、码头、机场,所有城市细部都蕴涵和体现出“城市人性尺度”。从历史和现实两个侧面透视“城市人性尺度”。耶路撒冷和巴西利亚展现出人类生存空间的两类不同特征:一方面,人们需要在具有历史性的城市尺度中寻找本体文化的“根”,这是永远无法割断的生土之恋,以蕴涵历史感的“城市人性尺度”接触城市空间(包括文化遗产)从而获得历史对于个人的见证力以及文化归属感。另一方面,人们不断拓展现代城市的生存空间,但由于观念上的时空局限与误区,导致在忽视“城市人性尺度”的基础上夸大了商业空间、商业广告及现代交通工具的尺度,于是,由“尺度混乱”引起一系列的“现代城市病”正在顽固的报复人类。

(一)当前的城市建设中,公共空间建设出现一系列新特征,主要表现在:

1.对城市广场建设重新认识并重视,但盲目跟从。 由于缺乏对具体城市空间复杂性的认识和多样性的理解,过于重视形式的表现,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广场模式。同时,攀比心态的后果是,广场愈来愈大。

以济南的泉城广场为例,泉城广场占地面积为0.17

km2广场采取三面围合的形式,北侧的建筑以低层的 图一-济南泉城广场 商业建筑为主,南侧的高层建筑围合与广场有道路相隔,北侧的解放阁只有15m左右的高度。在D/H的尺度上达不到广场具有围合感的要求。

另取比较成功的案例古罗马广场分析,古罗马广场不但建筑与空间组合得体,空间富有层次和变化,尺度宜人,而且采用了一系列对比手法,因此成为世

界广场设计历史上的杰出代表。

从上面两个案例对比来看,明显的前者更注重形式, 图二-古罗马广场

而广场的围合方式、空间层次以及空间尺度等方面显然缺乏一定的深入探讨。而后者则更多

地注重了人的感受,以人为尺度设计城市空间。

2.汽车的侵蚀,街道空间逐渐丧失,商业街步行化。

由于汽车的引用,街道完全被机动车占据,功能单一为交通。

传统城市的街道公共生活消失;在新城建设中街道设计更重视机动交通。汽车的引用使机动交通以牺牲街道其他功能为代价,支配了整个城市。但,汽车的尺度和人的尺度同时存在,在公共空间开发建设实践中处理不好,尺度失调问题严重。无法回避汽车的产生带来出行方便和一系列城市外迁或郊区化等空间模式演变。但与此同时,城市的公共空间愈来愈重要,为市民生活提供场所,成为社会交流的渠道和城市活力的源泉、形象的代言。

以济南泉城路为例说明,改造前泉城路几乎集中了济南所有重要的老字号商铺商家云集,人头攒动,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人气。近年来,泉城路已显老态龙钟,狭窄的人行道、沿街简陋的建筑、基础设施的老化,已经显现出衰败现象。因此,对泉城路进行改造,拓宽后的泉城路路中间是15米宽的快车道,可以

并排跑4辆车。快车道两侧是4.5米宽的自行车道和 图三-济南泉城路

13米宽的人行道。重新规划建设的泉城路,试图将商业环境、建筑环境、旅游环境和人文环境高度统一设计为一体,以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思想,强化商业、文化、旅游、休闲功能。而改造后的泉城路人气和商业氛围明显没有达到设想的情况。同时,对周边的黑北路、黑西路、明湖路、趵北路面临的交通压力很大,泉城路的中心交通作用基本上处于阻断状态,道路堵车现象屡屡发生,影响了整个市中心区域的交通组织。

3.公共空间开发建设过程中对变化的误解。

现代主义研究的中心问题是恒常不变与瞬息万变之间的紧张关系。公共空间开发建设过程中对于“变化”问题的忽视。城市人在变化、空气和天气在变化、时间在变化、城市社会在变化,使得城市空间要适应变化而不断进化。

4.公共空间开发建设过程中对相关社会实际问题的忽视。

公共空间的使用者定位在哪个社会阶层: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需求带来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内容需要不同的尺度,因此,问题还是出在对空间尺度的认识不足,不可以忽视权力结构和阶级差异。

公共空间男性化、商业化。女性拥有的公共空间间隔化。

5.公共空间宜人性的匮乏。

当前环境整治中在规划设计方面的主要问题表现为片面追求形式,没有真正从以人为本出发。对人使用的行为心理加以考虑。缺乏促使空间使用效果具有活力的功能和内容。对于公众多样化、经常性的文化游憩活动未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考虑,缺乏必要的服务设施和多样化的公共活动空间。

6.数字化对传统城市公共空间理论的冲击

太阳每天都从东方升起,那是人们的错觉。因为人被地球的环境所限,处于一个不动的视点看太阳。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

条条道路通罗马也只是古代的哲言。现在的情报高速道路,既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你可以随时从任何一个入口进入。在这样一个流体社会和都市的空间中,公共性空间必须寻找新的生存和表现方式。

(二)对当前公共空间尺度设计的实践与反思

城市公共空间尺度设计目标:具有高度场所性,丰富和高水平的活动内涵,人与人社会交往产生,激发潜在可能性,并形成情感归属。

公用空间的尺度设计,作为城市设计的一部分,本文认为包含以下的途经方法。 1.在区域中定位

分析区域的每个组成部分,并将不同方面相联系,以便明确该空间系统的等级层次和制定项目计划方案。

2.行为活动设计和场所精神融入

自上而下的设计是尺度设计的重心,人的空间需求的全新体现(现有的、潜在的、可预期的和偶有可能的)。对现有活动的调查分析面对人的活动的预设计。具有宜人尺度的空间设计,是在满足人的空间需求的同时,提供环境体验的过程。人对场所的感知包括空间形态和场所特质,空间形态的把握产生了方向感;场所特质的把握产生了认同感。

3.空间环境创造(坚持美学,亲近自然,传统文化诉求,利于交往的原则)

图4-济南护城河

城市环境结构中的具人性尺度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尤其指传统的延续。如护城河沿岸空间环境的创造。护城河沿岸空间环境设计空间层次丰富,有效的结合了黑虎泉、趵突泉、

五龙潭、大明湖等景观形成一个系统。创造了一个积极的空间交往平台,更加人性化。

4.运动和变化的观点

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来自人与社会和环境的互动,有机的城市空间有其生长的过程,自然化的和谐空间,和可生长和可持续的有弹性的公共环境。

当人们在其中运动时,产生的效果是一种连续不断地感触和印象。视觉画面的变化只是感觉体验的开始,由明到暗、由热到冷、由闹到静等这些对积累的效果都是重要的。

5.尺度宜人化论证的设计策略

(1)向街道开敞,强调公共建筑与街道的密接性。

多层次地与城市空间积极对话,建筑渗透到街道生,强调人的活动产生的活力。使建筑尽量向街道开敞。

(2)空间的渗透与渗透空间。

向街道两侧临近空间渗透形成开放空间和渗透空间,使保持街道视觉连续性与丰富空间的变化相结合,创造出富有人情味的、生动的、吸引人的场所与积极空间。其中无论是对于新、老建筑环境来说,发挥中国传统空间,讲究空问的层次性的特点,从平面与空间上进行拓展,利用原有的基地条件增添和创造公共渗透空间是一个十分有效的办法。街道的渗透空间为城市生活丰富多样的行为模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便捷性,如购物、交往、休息、观赏、等候、餐饮等。街道的渗透空间是从连续的街道空间中生长出来的空间,与街道空间相通,又与街道空间有一定的界定,完全不破坏街道的连续性。由街道或广场等公共空间派生出的开放空间,一方面保持与街道等外部空间视觉上和空间上的连通,使人方便的进入和利用;另一方面通过空间围合,使人有安全感和私密感,为市民游客创造闹中取静和休息停留的公共空间。

(3)保持与创造“小”的空间。

小的空间使人感到亲切,个人的、宁静的,想象的和有人情味的,与大城市的杂乱、喧嚣、非人性形成强烈的对比。小空间容易给人安定感、私密感、亲切感和归属感,过大的建筑间距和空间容易使空间变得消极。日本著名建筑理论家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和《街道美学》中都提到了小空间在积极外部空间中的意义,“使空更充实和更丰富”。

(4)维持城市传统外部空间结构、形态是我们创造积极外部空间的有效方法。 中国传统最主要的空间特征体现了城市空间的模糊性、历时性和流动性,符合市民娱乐的心理行为,完成一些多功能集聚后所产生的自发性活动。

从尺度角度分析济南的城市设计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课程论文课程名称:城市设计概论论文名称:从公共空间尺度对济南城市设计的探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1xaj0n4u60cqsj0v4u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