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案
1.《吃水不忘挖井人》创新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设想: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是一句多么熟悉、多么亲切,又是多么让人油然而生敬意的话。多少年来,当我们沐浴着太阳的光辉,当我们放声歌唱幸福的时候,就会想起毛主席这位杰出的领袖,他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他是中国人民深深热爱的伟大领袖,中国人民将永远怀念他。今天,让未曾目睹炮火硝烟,未曾品尝贫穷落后的新时代儿童学习这篇课文,就是让他们了解这位为人民翻身得解放,为人民谋幸福的毛主席;就是让他们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感悟乡亲们饮水思源的好行为,从而增进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围绕“以读悟情”设计教学,让学生体会到毛主席的美好品质。本课的识字、朗读是重点,感悟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1.教师引言:同学们,你们知道毛主席是谁吗?(学生回答) 2.教师点评:毛主席是中国人民深深热爱的伟大领袖,他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是为人民服务的好主席。
我们今天这一课就来学习一下毛主席关心爱护人民群众为人民解决吃水困难的事迹。(板书:吃水不忘挖井人)
二.学习会认字,掌握读音。
1.教师活动:课前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预习任务,要求同学们再课文中圈出本课的会认字。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读一下这些会认字。(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2.教师讲解:“井”是象形字,要注意与“开”区别。“席”和“度”这两个字字形相近,不要混淆。“士”的拼音是“shì”不是“sì”。
三.品读课文,感知故事。
1.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学生朗读课文)
2.教师提问:同学们都读过课文了,老师想请同学们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你们见过“井”吗?它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用呢?(2)挖井人是谁?不忘挖井人的人又是谁呢?(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3.教师点评:井是一种用来从地表下取水的装置。井里的水来自地下水,清澈、清凉。(教师通过课本插图和课件图片向同学们展示水井的样子。)挖井人是毛主席、战士和乡亲们。不忘挖井人的人是沙洲坝的乡亲们。
4.教师活动:下面老师找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第一自然段。这位同学在朗读的同时,请其他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学生朗读课文,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5.教师讲解:故事发生在江西瑞金城外的沙洲坝。老师出示地图,
简介毛主席工作过的地方。
6. 教师活动:下面老师找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第二自然段。这位同学在朗读的同时,请其他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毛主席为什么要挖井 ?(学生朗读课文,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7.教师讲解:当时的沙洲坝是个非常干旱的地方,老百姓没有清水喝,没有清水用,人们只能从很远的地方挑浑浊的水回家用。当毛主席了解到村民吃水困难时,就亲自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从而解决了村民吃水难的问题,表现了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
8. 教师活动:下面老师找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第三自然段。这位同学在朗读的同时,请其他同学们思考二个问题:乡亲们在石碑上刻了什么字?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朗读课文,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9.教师讲解:石碑上刻了: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解放以后,人们不但没有忘记那口井,还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说明沙洲坝的老百姓并没有忘记毛主席。石碑上的字后来用以教育人们“饮水思源”,懂得回报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
四.细读感悟,饮水思源。
1.教师活动:通过进一步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这个故事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老师有感情的示范朗读课文)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一会每个小组推举出一位代表,在小组间开展比赛,我们投票选出读的最好的小组。(学生组内朗读)
2.学生朗读比赛,评选读的最好的小组,给予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