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设 计
授课班级 课 型 课 题 复习课 授课日期 教具、资料 驱动桥 第 19、20课时 ppt 教 学 目 标 要 求 通过任务驱动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自己解决问题,学会驱动桥的作用、组成、工作原理、。 驱动桥的组成与功用。 教材 分析 重点 难点 关键 普通主减速器、差速器的原理。 普通主减速器、差速器的结构。 驱动桥 板 书 设 计 1、组成及功用 (1) 主减速器:减速增距、改变动力传递方向。 (2) 差速器:允许左右半轴以不同转速旋转。 (3) 半轴:将动力传给驱动轴。 (4) 桥壳:支撑。 2、分类 (1) 整体式驱动桥:桥壳是整体的,与非独立悬架配用。 (2)断开式驱动桥:桥壳分段以铰链连接,与独立悬架配用。 3、差速器组成及功用 4、半轴:将动力传给驱动轴。 5、 桥壳:支撑。 课 后 小 结
除正常反思外,填写出勤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环 节 一 二 三
教师讲授、指导(主导)内容 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 学生学习、 时间 操作(主体)活动 分配 教师介绍这次教学任务内容,学生了解本次课学习内容。 通过图片介绍本节重点 教师讲授,学生认真听讲,记好笔记。 2min 8min 10min (一)驱动桥概述 1.作用:驱动桥的作用是将发动机传出的扭矩经过它传给驱动车轮,实现降速,增大扭矩的作用。 2.组成: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和桥壳等。 3.分类: (1)整体式驱动桥:把整个驱动桥通过弹性元件——悬架与车架相连,驱动桥桥壳与主减速器刚性地连成一体,两侧的半轴和驱动轴和驱动车轮不可能在横向平面内做相对运动。 (2)断开式驱动桥:主减速器固定在车架上,而两驱动轮分别与车架采用弹性连接。采用独立悬架连接方式,两车轮可彼此独立地相对于车架在横向平面内上下跳动。 (二)主减速器 1.作用:降低传动轴传来的转速增大输出扭矩,并改变旋转方向,使传动轴左右旋转变为半轴的前后旋转。 2.分类: (1)按减速齿轮副的级数分: ①单级主减速器:只有一对传动齿轮副的主减速器。传动比6.33,主减速比3.5~6 ②双级主减速器:具有一对传动齿轮副的主减速器。主减速比5.89 (2)按主减速器速比挡数分:单速和双速主减速器 (3)按主减速器所在位置分:中央主减速器和轮边主减速器 四
(三)差速器 1.作用:除了把主减速器传来的动力传给驱动轮外,当左右 车轮行驶条件不同时,能自动调整左右驱动车轮以不同的转 速旋转,使车轮保持滚动行驶状态。 2.分类:现代汽车的差速器按结构分为普通锥齿轮差速器和 防滑差速器。 普通差速器: (1)组成:两个或4个圆锥行星齿轮、行星齿轮轴、2个圆记忆背诵 锥半轴齿轮、垫片和差速器壳等组成。 (2)工作原理:汽车处于直线行驶状态,行星齿轮只是随同 行星架绕差速器旋转轴线公转,两半轴齿轮同速转动,汽车 直线行驶。汽车转弯时,行星齿轮既有公转,又有自转,使 两半轴齿轮以不同速度转动,允许两后轮以不同转速转动。 转速特性:左右两侧半轴齿轮的转速之和等于差速器壳体的 两倍。 扭矩特性:不管左右车轮转速是否相等,而扭矩总是平均分 配的。 防滑差速器: (1)作用:提高汽车的通过能力。 (2)分类:人工强制锁止时差速器、自锁式差速器 (四)半轴 1.作用:在差速器和驱动轮之间传递动力。 2.分类: (1)全浮式半轴支承:半轴凸缘一端与轮毂相连,轮毂通过 两个相距较远的轴承支承在桥壳上。半轴另一端通过半轴齿 轮轮毂支承于差速器壳两侧轴颈孔内,而差速器壳又以两侧 轴颈通过轴承支承在桥壳上,半轴与桥壳没有直接联系,即 半轴两端均不承受任何弯矩及反力,故称全浮式。 (2)半浮式半轴支承:半轴另一端通过半轴齿轮轮毂支承于 差速器壳两侧轴颈孔内,而差速器壳又以两侧轴颈通过轴承 支承在桥壳上,外端与轮毂直接配合,且半轴直接通过轴承 支承在桥壳上。作用在车轮上的各种反力都必经过半轴传给 驱动桥壳。这种支承形式半轴内端不承受弯矩,外端却承受 全部弯矩,故称为半浮式。 (五)桥壳 1.作用:支撑并保护主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等,是左右两 侧车轮的轴向相对相对位置固定;它和从动桥一起承受汽车 的质量,承受有车轮传来的各种反力及力矩,并经悬架传给 车架。 2.分类:整体式桥壳、分段式桥壳。 课堂小结 利用平台举手让学主要总结本次课新授知识。 生总结。 10min 8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