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料
15.根据《失业保险条例》规定,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且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失业人员即可领取失业保险金。A.1年 16.工伤保险赔偿应当遵循的原则是(B)。B.无过错责任原则 17.在工伤保险中保险费用由(C)。C.用人单位负责缴纳
18.下列社会保险项目中的保险费只由用人单位缴纳的是(B)。B.工伤保险费
19.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其住院伙食补助费发放标准是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C)。C.70%
20.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C)。C.12个月
21.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并可享受本人工资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其数额是(C)。C.24个月 22.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费(D)。D.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 23.目前,用人单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费率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D)。D.6%左右
24.目前,职工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的费率一般为 (B)。B.本人工资收入的2%
25.在实行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对职业妇女因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给予的生活费用支付标准按本企业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期限不少于(C)。C.90天
26.提供职工福利的义务主体是(B)。B.用人单位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16
精品资料
1.根据《劳动法》及《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劳动行政部门设置(C)。C.劳动监察机构
2.(B)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制止,并责令改正。B.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
3.劳动保障监察员进行劳动法执行情况的调查、检查时,应当佩戴劳动保障监察标志、出示劳动保障监察证件,并不得少于(A)。A.2人
4.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投诉违反劳动保障法律的行为应发生在(C)。C.2年内的
5.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行为的调查,应当自立案之日起(C)。C.60个工作日内完成
6.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立案调查完成,作出行政处罚或者撤销立案决定的期限是(B)。B.15个工作日内
7.劳动保障监察案件结案后应建立档案。档案资料应当至少保存(B)。B.3年
1.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视为劳动争议中集体争议的条件除了劳动者一方具有共同的理由,对人数的要求是(C)。C.劳动者一方人数在10人以上 2.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任由(D)。D.工会成员或者双方推举的人员担任
3.当事人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达成的具有劳动权利义务内容的调解协议(A)。A.具有劳动合同的约束力
4.人民调解委员会设主任1人,委员由(B)。B.3至9人组成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17
精品资料
5.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A)。A.本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 6.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B)。B.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7.劳动争议一般由(D)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D.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
8.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C),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C.1年 9.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B),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B.5日内
10.劳动争议被申请人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后,应当在(D)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答辩书。D.10日内
11.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实行仲裁庭制。设首席仲裁员,仲裁庭由仲裁员组成,人数是(A)。A.3名
12.简单劳动争议案件可以由(A)仲裁员仲裁。A.1名
13.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C)。C.45日内结束
14.劳动者对劳动争议仲裁终局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效是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B)。B.15日内
15.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后,请求用人单位返还其收取的劳动合同定金、保证金产生的争议,如已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当事人依法起诉的,人民法院(B)B.应予受理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18
精品资料
16.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预先支付劳动者部分工资或者医疗费用的裁决,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A)。A.不予受理 名词解释
1、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2、劳动法调整的对象——是指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其中,劳动关系是我国劳动法调整的主要对象。
3、 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指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使用者)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
4、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
5、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依照劳动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6、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双方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7、劳动法律事实——是指劳动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它是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必要条件。分为行为和事件两大类。
8、 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劳动者同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律规范和劳动合同的约定明确双方之间的权利义务。
9、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劳动者同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律规范,变更原来劳动合同中确定的权利义务的内容。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19
精品资料
10、劳动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劳动者同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律规范,终止其相互间的劳动权利义务关系。
11、劳动法体系——是指构成劳动法律部门中不可缺少的相互间有内在联系的法律规范的统一整体。
12、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指的是包含在整个劳动法体系之中,集中体现劳动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贯穿于劳动法的立法、执法、司法的全过程的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准则。
13、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自愿从事有一定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劳动。
14、劳动者自主择业——是指劳动者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就业方式、就业领域和具体实现就业的用人单位。
15、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是指由政府投资开发,享受一定的政策优惠、财政扶持,并以安排就业困难人员为主的工作岗位。
16、公平就业——即反就业歧视,是指劳动者在就业过程中享有平等的就业权利,不因劳动者的性别、民族、种族、宗教信仰、户籍等因素受到不平等对待。
17、 就业服务——是指法定机构为劳动者实现就业和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提供的各种社会服务。
18、 职业中介机构——是指由法人、其他组织和公民个人举办,为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和劳动者求职提供中介服务以及其他相关服务的经营性组织。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