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河南甜樱桃病毒病害调查及病原检测
作者:刘聪利 李明 赵改荣 李玉红 来源:《植物保护》2016年第04期
摘要 在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荥阳市、新郑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甜樱桃生产园对病毒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采集表现为疑似病毒病症状的样本65份,利用7种病毒引物进行RT-PCR检测。5种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分别是李属坏死环斑病毒(Prunus necrotic ringspot virus, PNRSV)、李矮缩病毒(Prune dwarf virus, PDV)、樱桃绿环斑驳病毒(Cherry green ring mottle virus, CGRMV)、樱桃坏死锈斑病毒(Cherry necrotic rusty mottle virus, CNRMV)及樱桃病毒A(Cherry virus A, CV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5种病毒扩增片段与GenBank中注册的相应病毒核苷酸序列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样本病毒检出率为100%,其中13份样本为单独侵染,其余52份样本均为多病毒复合侵染,占比高达80%,复合侵染比例随着侵染病毒种类的增多逐渐降低;病毒侵染组合与叶片表型症状无明显对应关系。 关键词 甜樱桃; 病毒病; 病原检测; 复合侵染 中图分类号: S 436.629 文献标识码: A
甜樱桃种植业历来享有“黄金种植业”的美誉,近年来甜樱桃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稳定增长。截至2013年,我国甜樱桃栽培面积已达13.48万hm2,较2001年增加了近10倍[1]。随着甜樱桃栽培规模不断扩大,其病毒病的危害在生产中亦逐年显现,已逐步成为影响甜樱桃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已知侵染甜樱桃的病毒约34种,较常见的有20种[2]。王文文等[3]、卢美光等[4]先后对环渤海湾地区和北京的樱桃病毒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和鉴定,初步明确了我国甜樱桃主产区病毒病病原主要有:李属坏死环斑病毒(Prunus necrotic ringspot virus, PNRSV)、李矮缩病毒(Prune dwarf virus, PDV)、樱桃绿环斑驳病毒(Cherry green ring mottle virus, CGRMV)、樱桃坏死锈斑病毒(Cherry necrotic rusty mottle virus, CNRMV)、樱桃病毒A(Cherry virus A,CVA)、苹果褪绿叶病毒(Apple chlorotic leaf spot virus,ACLSV)及樱桃小果病毒(Little cherry virus,LChV)。宗晓娟等[5]建立和完善了几种主要病毒的单重RT-PCR、多重RT-PCR、纳米磁珠技术结合多重RT-PCR的检测方法,为高效、准确检测甜樱桃病毒病病原提供了技术保证。尽管目前侵染甜樱桃的病毒种类已初步明确,其相关病毒检测技术也逐步健全,但关于我国甜樱桃病毒病的危害特点尚未有系统报道,尤其是侵染甜樱桃的病毒中,单独侵染或多病毒复合侵染的比例,以及多病毒复合侵染的类型尚不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