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电影《胭脂扣》中的痴情和悲剧意蕴-2019年精选文档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电影《胭脂扣》中的痴情和悲剧意蕴

一、痴情如花和庸常阔少

基于上述评论角度,笔者发现《胭脂扣》有一些值得我们去关注的点。这部作品探讨了关于爱情的话题。胭脂是女人的象征,扣是女人在爱请中结下的那一个情结。可以说,女人是爱情之重的全部承载。更深入一点,《胭脂扣》是在探讨“痴情”这样一个命题。扣――情结――胭脂的爱情之结,从这个联系中可以看出它实际是在讲一个关于痴情女子的命运。胭脂是美的,它赋予这个故事最美的形在,正如影片中那位风尘胭脂――美丽的如花,她代表了一个痴情女子的美的极致。然而,也正是这个“扣”,给如花的美无限悲凉凄婉伤感的色彩。胭脂的悲剧是注定的。

影片呈给人一种迷离伤感,如梦如幻,却又美不胜收的旧式的美。它那种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和意境(这里面包括如花为命运求签后所念的那些诗词),让人想起五代花间词人的浅酌低唱,如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当然,它也不无20世纪90年代末香港那一代人的颓靡。影片打破了叙述顺序,以插叙和倒叙交织的形式,在与现代生活的鲜明对比中,使这种旧式美浮现在观众眼前。它那种昏黄灿烂,风流繁喧,那种古色古调,那种妓楼歌舞的场面,以及十二少陈振邦和如花的风华年茂,风流缠绵,痴心周旋,给观众以视觉上怀旧

的审美感染。更兼以感伤的箫音配乐,让人仿佛听到一个烟花之地痴情女子哀怨的心曲,仿佛她在对人泣诉。剧中十二少初会如花的场景,那种萦绕全场的氛围,以及影片中间和结尾对这个片段的回放,真的会给观众以“若即若离,”“如梦如幻”的感觉。陈振邦送给如花的那两句诗性的对联,其实也正揭示了爱情的某些本质,预示了胭脂如花的凄迷的悲剧美。

对这个故事里主人公的恩怨爱恨,是非对错,亦是在自身身份性格和外部压力作用下两人“若即若离”的关系,每个观众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影片中,如花是一个悲剧的形象,而十二少陈振邦则在很大程度上被观众冠以负心的罪名。一个是风流潇洒也曾真心爱过如花的纨绔子弟,一个是善良痴情从小就背负着不公平命运的烟花美人。两人爱的过程中也确实真心以待,十二少也与家庭决裂,与如花住到一起。但他们在面对陈家的压力,现实中因经济的困窘而走投无路时,一个选择了毁灭以维护爱情的忠贞和永恒,一个却妥协了,退让了。但这妥协――十二少并未真的自杀,却不能说明他对爱情的背叛和无可饶恕。如花的殉情也不代表她的明智。两人都是被迫无奈,都是柔弱无力,无能主宰自身命运的人。我们不能因为那场殉情的变故就指责十二少是彻底负心无情的人,作者的意旨也不在这个意义层面。其实陈振邦这个人有着他从上流社会带来的无法克服的纨绔子弟的弱点。而这种性格和灵魂深处的劣弱,使他不能去争取和维护自己的爱情,甚至达不到真正爱情应有的深度,不能将爱情坚持下去。我

们绝对可以说,十二少对如花的爱情绝对没有达到灵魂的深度和感性冲动的制高点。但是如花,一位风尘中卑贱的弱女子,一个在上流群体眼中被商品化了的情欲玩偶,却成了爱情极致的承载者。在这些问题背后,有着关于社会和人的生命本身,以及人性真实的思考和探索。作品也在这个意义层面上达到了思想批判的深度,而不仅仅是讲述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以取悦观众那么简单了。

具体分析,十二少的确很爱如花,所以他才会在那么多年后依然记得那段爱情。但他对如花的爱没有达到可以让他为之殉情的程度。其实,对于这样一个纨绔子弟,他几乎永远都达不到用生命去爱一个人的境界。他的爱情是苍白无力的、软弱的,甚至更多是带上了肉欲享乐的成分而不是纯粹的爱情本身。这个来自上流社会旧家庭的阔少爷是应该被批判的,但批判的对象不是他求生的举动。每个人都有生的欲望和权利,这是无可厚非的,是现实意义上的明智。但他在两人生死之际,却只顾自己如何摆脱殉情的压力,而不想到去挽救如花的生命,由此可以看出他的爱是非常自私的。

对于如花,我们可以说她是一个爱情理想主义者。她以女性天生的浪漫激情执着地追求爱情,不惜用生命来维护她的爱情理想。但这种超越一切,超越生死的理想却被她所爱之人的软弱空虚和庸常,以及后来的衰老遗忘和更加的庸常给消解掉了。一切,包括她自身的纯洁美好痴情,和十二少陈振邦的身份人格精神,

都注定了如花这个人物和她的爱情悲剧性。理想往往是镜花水月,爱情往往是人自己虚幻出的空中楼阁,若要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盲目的痴心,并且固执地认为对方也如她一样投入,一样徜徉于爱的王国,这却是真的“痴”了。如花真的是一个可爱可怜的傻女子。如花在爱情的激情与幻想中体现了最纯美真善的人性,体现了人性中最高的美,然而她也因此丧失了理智的分析和判断,不能应对现实,注定悲剧的结局。胭脂扣,这个“扣”一旦被爱情扣上,也就锁住了胭脂的眼泪。从上述意义出发,如花的坚持殉情,并且是义无反顾地拉着情人一起殉情,其实是值得反思的。她这种毁灭性的爱的方式,也给人留下了反思的空间。她为什么就不能以维护爱人的生命、健康和快乐为爱的方式呢?不过我们也得承认,人在面对现实时,自身的情感,种种突如其来的事件,传统的观念,世俗的准则,都会让人来不及做出理性的思考。就好像跌入生命的旋涡,你根本就没有选择和掌控自己的可能。她们只是一些纯实善良的人,在那个让她们不知所措的社会环境里,按照她们的理想,凭着她们善良的本心做出自然的反应。她们其实是该被同情和理解的。这种观念在影片里也有体现。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楚姑娘一开始对如花坚持情人和她一同殉情的举动不能理解,说她是个凶手,后来又开始理解同情如花,对自己赶走如花的行为深悔不已。 这里要插一点。从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分析的角度看,如花的痴情似乎跟她的风尘际遇有关。她美貌、年轻,需要爱情的抚慰。但她作为烟花女子,长

期周旋于男性的低俗情爱或者说是性的欲求之间,渴望爱情的心得不到满足。爱情的虚白使她积聚了痴情的幻想和嫁个好人家,从一而终的强烈渴望。她不会轻易爱上谁,不过一旦动了心,就会死心塌地,并且是伴随着一种毁灭性的力量。 二、艺术形式中的悲剧效果

整部电影在结构上安排得十分巧妙,在第一叙述者的简单交代下,作者让时光倒流,让如花的鬼魂复出,从而引出完整的故事情节,悬念不断,引人入胜。一开始如花的鬼魂与报社职员袁先生的初步交涉,一路跟着他并来到袁的家中,整个过程令人讶然,也使影片在与最开始红粉歌楼的对比中收到奇异的陌生化效果。剧中让鬼魂不时地回忆与解说,插叙着她以前生活的片段,使如花与十二少多年前的那段风流情缘逐渐显露,最后完全明晰地呈现于观众的眼前。强烈的今昔对比在衬托前尘旧梦之凄美的同时,也加重了现实中鬼魂的哀怨,产生出悲剧的效果,让人不由得对胭脂如花生出无限的感慨和怜悯。同时,它也引起了人们对现代爱情观念和现代婚姻模式的思考。片中,袁的女友楚姑娘对如花的态度变化就是一个例证。楚姑娘和如花之间,好像彼此都在羡慕,佩服,甚至嫉妒着对方,楚姑娘从一个现代女性出发不能理解如花逼迫爱人殉情的做法,但最后这两个女性是达到了最深切的理解和同情。这里,作者是把这种胭脂扣似的爱情作为崇高的古典美加以深切缅怀,现代爱情的观念和形态则被作为一种另外的生活化了的平板的范式而有了思考的必要。像影片中,

电影《胭脂扣》中的痴情和悲剧意蕴-2019年精选文档

电影《胭脂扣》中的痴情和悲剧意蕴一、痴情如花和庸常阔少基于上述评论角度,笔者发现《胭脂扣》有一些值得我们去关注的点。这部作品探讨了关于爱情的话题。胭脂是女人的象征,扣是女人在爱请中结下的那一个情结。可以说,女人是爱情之重的全部承载。更深入一点,《胭脂扣》是在探讨“痴情”这样一个命题。扣――情结――胭脂的爱情之结,从这个联系中可以看出它实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1i3935kqg25ui718xfz9x6b742s6901dx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