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乌苏是这片地方历史最悠久的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乌苏,古称库尔喀喇乌苏,盖袭旧准噶尔部之旧称,意为黑色的雪水。西汉属乌孙国地,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平定准部,设宫驻防。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在库尔喀喇乌苏安设村庄,隶属于乌鲁木齐办事大臣管辖。三十七年(1772)筑庆绥城。一七七一年土尔扈特蒙古部落回归祖国后,东路就安置在乌苏城西南。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设立同知直隶厅,民国2年(1913年)2月,撤销库尔喀喇乌苏直隶厅,设乌苏县,隶属迪化道.民国6年(1917年)3月,化归塔城道.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三区革命政府在乌苏设立县政府,隶属塔城专区.1950年4月,乌苏县政府奉命改为乌苏县人民政府。 一、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

乌苏市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南缘, 天山山脉婆罗科努山和依连哈比尕山北麓,市区距乌鲁木齐268公里. 乌苏市东西宽约148公里,南北长约199公里,介于北纬43 °29′—45°16′,东经83°15′-85°08′之间。 总面积16443.1平方公里,其中:地方系统为12579。53平方公里,占88%;兵团系统为1720。33平方公里,占12%. 2、气侯资源

乌苏市地处北温带,属大陆性干旱气候, 是北疆地区光热资源最丰富和无霜期较长的区域之一。 冬季和夏季均在110天以上,春季和秋季均只有60-70天左右, 全年实际日照时数为2600-2800小时;年平均气温为7.6℃, 极端最高气温为42.2℃,≥10℃的积温为3685。6℃;年平均降水量为158。4毫米,蒸发量高达2109.9毫米 , 相对湿度58%,平均无霜期186天。作物生长期内的日照时数可达1600—1800小时(4—9月份),太阳总辐射量125—135千卡/平方厘米。主要灾害性气候为春旱、夏季干热风、冬季冻害及个别年份有冰雹、 霜冻等。 3、地形地貌

整个地形受天山山脉影响,其走势由南向北倾斜, 依次分为高山、中低山、丘陵、 平原和沙漠五个地形带。其中:山区及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43。6%,平原占44.6%,沙漠占11。8%.

乌苏可分为南部高山区、南部中山区、 南部低山丘陵区及冲积平原区四大地貌单元。海拔1500—2200米左右的地带为南部低山区及山前倾斜洪积地带,地形以沟谷地和坡地为主,分布有山地草原草场和荒漠草场。海拔500米以下为冲积平原及沙漠,冲积平原区土层深厚,地势平坦,河水灌溉便利 ,地下水位高,是乌苏市主要的农业区。西北部分有沙丘、沙漠,其生长的沙生植物作为冬季放牧草场被利用。 4、土壤资源

乌苏市域内的土壤呈较明显的带状分布规律. 从南部山区到北部低地依次分布着山地草甸土、山地黑土、 灰色森林土、栗钙土、灰棕漠土、荒漠土、灌耕土、 潮土、草甸土、沼泽土、风沙土等。其中灌耕土、潮土、 灰漠土是平原农区的主要土壤类型。

农区土质较好,盐碱较轻,土壤中富含铁、铜、锰、硼等微量元素,但有机质含量低,83%的土壤缺氮,普遍缺磷,速效性氮磷比为1:0.1,比例严重失调,土壤普遍缺锌。 5、水利资源

乌苏市境内主要分布有奎屯河、四棵树河、 古尔图河三条大河,年径流量分别为6。3亿立方米、2。89亿立方米和3.32亿立方米;其中:奎屯河和古尔图河引水枢纽由兵团系统管理,河水按有关协议按比例分配; 四棵树河上游的引水枢纽由地方系统管理。另有15 条山前小溪流及洪沟水年径流量为2.36亿立方米。98年引水量为4。3亿 立方米,灌溉面积91.9万亩。

本市地表水资源拥有量6。39亿立方米,已利用量4.85亿立方米,尚待开发量为1.54亿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立方米( 区域水资源总量为16.10亿立方米)。全市地下水资源量为5。07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3.84亿立方米,已开采0。47亿立方米, 开采潜力为3.37亿立方米。

本市三条大河来水量的季节分配是:4—5月占总水量5.75%,6-8月占62.88%;9—10月占17.30%;11 月-次年 3 月占14.07%。从中可说明, 来水量年内分配很不均 全市水资源利用率为75%,渠系利用率为73%。 6、土地资源

我市土地资源总面积为2145。63万亩( 不包括驻市兵团用地面积),其中已利用土地资源量为1477.52万亩,占总资源量的68。9%,其利用结构:耕地为82。53万亩,,占已利用土地资源的5。59%,园地为2146.5亩,占0.01%; 林地为242万亩,占16.38%;牧草地1068.71万亩(不包括林间草地),占72.33%;城镇、乡村居民及工矿用地为12。65万亩,占0.86%;交通用地3.26万亩,占0。22%;水域用地为98. 75万亩;占6.68%.

土地的后备资源情况为:尚未利用的土地为668. 12万亩,其中可利用的宜农地为65

万亩(需防护林6.5万亩),宜林地为12万亩,宜牧地为190万亩(需防护林19万亩)。 7、森林资源

全市有林地224.4万亩,其中:山区天然林( 以云杉为主)24。4万亩,总蓄积量252.2万立方米,平原河谷林20 万亩(郁闭度0.3以上),平原荒漠次生林160万亩(郁闭度0。3以上);平原人工林20万亩,总蓄积量88万立方米,甘家湖荒漠胡杨林蓄积量为68。47万立方米. 8、草地资源

全市天然草地总面积1456万亩 , 其中包括林间草地455万亩,有效利用面积1325.5万亩,均属六、七、八级范围。.

全市有围栏草场16。1万亩,灌溉改良草场12。7万亩,建人工草地2.6万亩,分别占有效利用面积的1。21% 、 0.96%和0。20%。

二、有利条件

(一)交通发达,地缘优势明显。312、320、217三条国道在境内纵横交错,北疆铁路横贯东西,向东可达首府乌鲁木齐市直通内地,向西通过阿拉山口口岸可达哈萨克斯坦、欧洲。境内过境铁路98公里,设有6个车站;即将开通的乌奎高速公路,距乌苏仅20余公里;规划中的奎屯至赛里木湖高等级公路,将穿过乌苏;境内乡村道路密如蛛网、四通八达。过境公路和市、乡道路及县区公路共1633。6公里。这都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通.

(二)自然资源丰富.乌苏土地辽阔,总面积达20752.46平方公里,有宜农土地150万亩,现已开垦70万亩,土地开发潜力巨大。

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有22种,现已开发利用的主要为煤炭、石灰岩等少数几种;煤田分布在四棵树河中游,已探明1.43亿吨,远景储量4亿吨。 此外,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发展旅游业的潜力很大.

(三) 区位优势突出,具备发展融合经济的良好条件.市内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所属的6个农牧团场,且石化基地克拉玛依市和独山子工业区及奎屯市,同我市相互辐射、吸纳,优势互补。

(四)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长途通讯传输实现数字化,方便快捷,市直各企事业单位和乡镇全部接通电话、传真,部分单位已实现计算机上网,大大加强了与外界的沟通与联系;水电供应设施完善,自治区电网可通达各乡场镇,完全能满足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五)具有大开发所依托的经济基础和经济实力.建国五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我市各族人民的努力,我市综合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高。农业连年丰产丰收,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工业初步形成了啤酒、煤炭、电力、棉纺、蕃茄酱、乳制品等门类比较齐全、结构趋向合理的工业体系.具有大开发所依托的经济基础和综合经济实力。 1、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增长。1990-2000年我市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2倍,年均增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长12.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2000年达到4176元(90年不变价下同),比90年的1579元翻了1.6番;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2。5倍,年均增长13.5%,其中: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7.1%,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9%,粮食、棉花、油料等农副产品和牲畜出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乡镇企业从小到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基本建设投入和技术改造的实现又不断形成新的生产能力;能源、电力和主要原材料生产基本满足了市内建设需求的增长;我市整体综合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为实现第二步和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了物质基础。

2、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较大进展。通过简政放权,实行责任制及各种法令、法规的制定出台,使生产经营者的市场主体地位正在逐步确立,市场体系建设正在逐步完善;政府直接管理经济职能在逐步转变,多种经济成分共存格局逐渐形成;随着市场经济体系建立,打破了过去分配形式的一统天下,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元化分配格局。改革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激发了各类经济主体的活力。

3、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1990-2000年,城镇职工人均工资水平由1893元,提高到6478元,年均增长13.1%;农民人均纯收入由876元提高到3603元,年均增长15.2%。居民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在我市城镇农村中基本普及,并部分进入牧民家庭。大多数农牧民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人均居住面积、人均热量和蛋白质摄入量等生活质量指标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科技、教育、卫生、体育、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六)我们将要在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开始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具有有利条件。

一是“七五”、“八五”、“九五”期间,自治区又有一批交通通讯、能源、通信等重点项目建成,其幅射能力将为我市经济的大力发展提供良好机遇;其次我市水土等资源丰富,农业综合开发潜力大,具备一定的资源条件和物质基础;劳动力资源丰富,素质相对较高。

二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我们党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国家产业政策和对外开放政策,能保证我市资源地缘优势的充分发挥。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的序列,今后国家大力发展的重点是基础产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正是我市的资源、地源优势和潜力所在。

三是国内外环境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随着我国加入WTO及国内外统一市场的逐步形成,区域间的横向联系将进一步加强,优势资源有利于换取经济发展急需的资金和技术.

(七)民族团结、社会安定,为西部大开发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全市多年来各民族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社会安定;各民族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五)、交通邮电发展迅速,通讯出行更为方便快捷

改革开放初期,乌苏市道路交通事业落后,运输出行十分困难。1978年,全县境内有等级公路200余公里,载重汽车39辆,货运量4.3万吨,货物周转量493万吨公里。自90年代开始,全市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公路建设高潮,全市公路交通得到长足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全市公路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自2002年以来,共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27亿元,建设完成重要农村公路232.314公里、一般农村公路652.318公里,形成了以乌奎高速公路和312国道为主动脉,以县、乡、村公路为分支,辐射城乡,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结构。2007年,全市辖区内公路总里程1680公里,机动车拥有量30838辆,其中营运客车(含出租车)1959辆.实现客运量726万人次,旅客周转量66789万人公里,货运量206万吨,是1978年的46倍,货运周转量35653万吨公里,是1978年的71倍。行政村公路通车率达100%。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外出更加方便快捷,货物商品运输更加通畅。

乌苏是这片地方历史最悠久的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乌苏,古称库尔喀喇乌苏,盖袭旧准噶尔部之旧称,意为黑色的雪水。西汉属乌孙国地,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平定准部,设宫驻防。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在库尔喀喇乌苏安设村庄,隶属于乌鲁木齐办事大臣管辖。三十七年(1772)筑庆绥城。一七七一年土尔扈特蒙古部落回归祖国后,东路就安置在乌苏城西南。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设立同知直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1h9o7qmf502tjb2ixwe3xy6q955i0014rq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