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飞机装配工艺复习题1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 飞机装配和通用机械产品装配的区别?

2、 飞机装配的特点

外形复杂、尺寸大、要求高; 零部件多,连接面多、工艺刚性小; 所用材料多; 薄壁零件多; 空间布局有限;

3、 简述集中装配原则和分散装配原则的概念、区别和应用。

集中装配原则:飞机主要部件、组件、锻件等相对集中在一个厂房进行装配。(针对小型飞机、试制阶段的飞机) 分散装配原则:各个部件等分散在不同地方装配(对批量生产、定型产品、大型飞机)。 4、 简述飞机装配的两种基准。

以骨架为基准:误差积累由内向外:骨架零件外形制造误差,骨架的装配误差,蒙皮的厚度误差,蒙皮和骨架贴合误差,装配后变形。

以蒙皮外形为基准:误差积累由外向内:装配型架卡板外形误差,蒙皮和骨架贴合误差,装配后变形 5、 设计分离面和工艺分离面的定义和区别。

根据使用、运输、维护等方面的需要将整架飞机在结构上进行划分多个部件、段件和组件,这些部件、段件和组件之间一般采用可拆卸的连接,这样所形成的可拆卸的分离面就是设计分离面。

在部件装配的时候还需要将部件进一步划分从而形成更小的板件、段件、组合件等等这些组合件在装配时一般采用不可拆卸的连接,他们之间的分离面称为工艺分离面。 6、 飞机装配准确度的主要技术要求。

a) b) c)

飞机空气动力外形的准确度 各部件之间相对位置的准确度 部件内各零件和组合件的位置准确度

7、 下面的装配件需要设计补偿环节吗?如需要,请说明理由,并设计之并在图中标示出来。

8、 制造准确度和协调准确度的定义及其区别。制造准确度、协调准确度和互换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

制造准确度:飞机零件、组合件或部件的实际尺寸与图纸上所规定的名义尺寸相符合的程度。协调准确度:两个飞机零件、组合件或部件之间相配合部位的实际几何形状和尺寸相符合的程度。 ?

区别:通用机械制造中保证协调性是通过独立控制各零件和组合件的制造准确度实现;飞机制造中的协调准确度是依靠模线-样板技术保证的。 ?

关系:达到互换性的原件一定具有协调性,达到协调性的不一定能互换,协调准确度是以制造准确度为基础的。

11、请简述飞机制造中的尺寸传递过程。

12、什么是联系因数K?K的取值范围是多少?K可能等于0或1吗?为什么? 联系因数K(表示两个零件在尺寸传递过程中的联系紧密程度): m=1,独立制造原则; m↑, 相互联系原则;

m→1,即m=min(n1,n2),且n2=n1+1(或n1=n2+1),相互修配原则。 0

13、简述三种尺寸传递原则,误差计算公式、特点及应用范围。 1.独立制造原则:

K?2m(n1?n2)制造误差的方程式可以写成下列形式:

?A??0???ii?1n1

?B??0???jj?1n1n2n2因此,A和B零件尺寸的协调误差可由下式确定:

协调误差带公式为:

?AB???i???ji?1j?1n1n2?AB??A??B???i???ji?1j?1特点:相互配合的零件,按独立制造原则进行协调时,协调准确度实际上要低于各个零件本身的制造准确度。为保证两个零件具有比较高的协调准确度,就要求各个零件应具有更高的制造准确度。 应用:制造原则仅适用于那些形状比较简单的零件 2.相互联系原则:

制造误差的方程式可写成下列形式: ?A

??0???k???ik?1i?m?1mn1?B??0???k?k?1n2 mj?m?1??n2j因此,A和B零件尺寸的协调误差可由下式确定:

协调误差带公式为:

?AB?i?m?1?????ij?m?1n1n2?AB??A??B?i?m?1j?????ij?m?1n1j应用:形状复杂的零件采用相互联系制造原则

特点:当零件按相互联系制造原则进行协调时,零件之间的协调准确度只取决于各零件尺寸单独传递的那些环节,尺寸传递过程中的公共环节的准确度并不影响零件之间的协调准确度。 3.相互修配原则:

制造误差的方程式可写成下列形式:

?A??0???kk?1m?B??0???k??m?1??A??m?1k?1

mA和B零件尺寸的协调误差可由下式确定: 协调误差带公式为:

?AB??A??B??m?1?AB??m?1特点:这种协调原则的联系系数K最大。在一般情况下,这种协调原则比按相互联系制造原则能够达到更高的协调准确度。 应用:在其它协调原则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不合理,而且不要求零件具有互换性时,才采用这种协调原则。 14、理论模线、结构模线和样板的定义。 理论模线:控制飞机各个部件理论外形的模线。

结构模线--由理论模线生成,是飞机部件某个切面1:1的结构装配图。

样板--根据模线加工出的具有工件真实外形的平板。在生产中作为加工或检验各种工艺装备、测量工件外形的量具。

16、写出飞机装配准确度的补偿方法。

工艺:1.装配时相互修配 2.装配后精加工 设计:补偿方法有:1 垫片补偿2 间隙补偿3连接补偿件

第二部分:飞机装配中的连接技术

1、 对比分析铆接、胶接、胶焊三种连接技术的优缺点。

铆接:优点:连接可靠,技术成熟;缺点:结构重量增加,应力集中、疲劳强度低,劳动量大,噪音,腐蚀 胶接:优点;应力集中小、疲劳强度低,减重,表面光滑、密封性好,劳动强度低、成本低; 缺点:剥离强度低,稳定性不好;

胶焊:优点:焊缝间胶黏剂可耐酸耐碱及密封,可阳极化处理。提高连接强度,与点焊比,静 疲劳强度都提高,与铆接比,降低成本和重量,与胶接比,成本低; 2、 分析影响铆接质量的主要因素。

钻孔质量,如孔的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毛刺等;铆钉数量、尺寸、质量等;铆钉工艺方法。 3、为什么干涉配合可以提高疲劳强度?

板件上孔的周围有较大的预压应力,在交变载荷的作用下,使孔边缘处应力变化的幅度显著降低,推迟了疲劳裂纹的产生。 4、影响干涉量的因素有哪些?

铆接前钉与孔的间隙和埋头窝的深度;铆接前铆钉的外伸量;铆模的形状 5、对比分析锤铆和压铆。 锤铆

正铆和反铆两种方法 正铆的优缺点:

在铆接埋头铆钉时表面质量好,蒙皮不受锤击,但是需要用较重的顶铁才能在铆接时顶住铆钉,劳动强度大,铆枪必须置在工件内部,使用范围受到限制, 反铆的优点:

顶铁重量轻,部分锤击力直接打在顶头周围的零件表面上,能够促使工件贴紧。 压铆:用静压力敦粗钉杆形成墩头。 压铆的优点:

a) b) c) d)

铆接质量稳定,与操作者技术水平关系较小,表面质量好 劳动生产率高 工件变形小 工人劳动条件好

1、何为固化?为什么会产生内应力?

胶粘剂以液体状态涂覆在被粘物表面上,在润湿被粘物表面后,需要通过适当的方法将液态胶粘剂变成固体,以获得胶接强度,这个过程即为固化。 产生内应力原因:

1. 2. 3.

固化时胶粘剂体积收缩产生的收缩应力;

胶粘剂和被粘物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在温度变化时产生的热应力; 固化时胶接制件各处温度不均而引起的附加热应力。

2、画出单搭接头胶接件的胶层内应力的分布情况。

3、飞机结构胶接用胶粘剂主要种类有哪两类?可以列举2个代表性的胶粘剂。 热固性胶粘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 热塑性胶粘剂:聚乙烯、聚丙烯 10、焊接可以分为哪几大类?

电弧焊、电阻焊、摩擦焊、钎焊、激光焊等

11、手工电弧焊的焊点部位组织变化及对焊接性能的影响。

?

焊缝部位是柱状的铸态组织(铁素体和少量珠光体),这是由于结晶首先共熔池底部开始,由于不同方向冷却速度不同,导致结晶生长的方向性,而内部的硫磷、氧化铁等易偏析杂质集中在焊缝中心区,影响到焊缝的力学性能。 ?

焊缝热影响区是指焊缝两侧金属因热作用(但未熔化)而发生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分为熔合区、过热区、正火区和部分相变区。 ?

熔合区是焊缝和基体金属的交接过渡区,温度还处于固相线和液相线之间,液相区金属为铸态组织,未熔化金属因温度过高成为过热粗晶,宽度在0.1-1mm之间,但强度、塑性和韧性都下降,且应力集中,对焊缝性能影响最大; ?

过热区的加热温度达到Ac3以上100~200°之间,奥氏体晶粒粗大,形成过热组织,塑性和韧性下降,对易淬火硬化钢材,脆性更大;

12、简述点焊中焊点的形成过程。

将所需连接的零件夹紧在两个铜电极之间,在一定压力下,通以强电流,由于零件内部电阻和接触电阻再通电时产生的热量,是零件间接触处局部被加热熔化,冷却后形成点焊。

形成过程:焊件在电极间预压;通电,金属熔化形成熔核;在压力下断电,冷却后形成焊核。 13、先胶后焊的工艺过程、关键工序及控制措施。 先胶后焊的工艺过程:

预装配——表面清理——涂胶——装配和定位——点焊——固化——检验——阳极化处理。 关键工序:焊接

先胶后焊采取的特殊的焊接规范:

a) b) c) d) e)

电极的球形顶端半径应加大,以减小电流密度和飞溅 电极压力应加大,以减小接触电阻

为防止产生飞溅,必须较增加电流一渐增热量 为减少焊核开裂的可能性,需加大锻压力 由于胶层减小可分流,所以焊接电流可减少

14、先焊后胶的工艺过程。

飞机装配工艺复习题1

1、飞机装配和通用机械产品装配的区别?2、飞机装配的特点外形复杂、尺寸大、要求高;零部件多,连接面多、工艺刚性小;所用材料多;薄壁零件多;空间布局有限;3、简述集中装配原则和分散装配原则的概念、区别和应用。集中装配原则:飞机主要部件、组件、锻件等相对集中在一个厂房进行装配。(针对小型飞机、试制阶段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1ei24unmv0a0pl1szsm0n19a8hrgx00gww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