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试论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实践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试论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实践

概要:被动的学习和不良的学习习惯是现在部分学生学习的弱点,这种状况将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要改变这种状况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关键是教会学生学习。

以化学科来说,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教学离不开实验。我们发现,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时很兴奋,知道做什么实验,也知道实验的步骤,但教师问及实验目的、操作步骤的目的和技巧时,很多学生却无法回答。也就是说,学生上实验课的效果不好。我们还发现学生做习题大多只是为解出答案,很少考虑一题多解,他们缺乏探究和创新的能力,而一题多解是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除此之外,当我们把批改过的作业或试卷发回给学生时,學生只知道从书本中去寻找答案,并不明确考试的主要目的是查漏补缺,学生不会反思。

总之,被动的学习和不良的学习习惯是现在部分学生学习的弱点,这种状况将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要改变这种状况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关键是教会学生学习。

(一)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

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角色的定位不明确。在传统的教学中,知识主要由教师传授给学生,教师只是单纯教知识,不是教学习方法,学生对知识只能是被动地接受。长此以往,学生形成了对教师的依赖,缺少了对知识的主动探究,扮演了知识接受者的角色。其实,中学化学内容很多是基础知识。高中生已掌握了初中的基础知识,高中课程里的很多内容完全可以通过自学获得。如元素及其化合物中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和物质结构等知识的大多数内容都可以通过自学获得。高中课程的很多内容的讨论方式与初中相似,如氯气性质与初中的氢气性质讨论方式十分相似,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理解这一部分内容。为了使学生实现角色的转换,使他们明确知识是靠自己努力去获得的,他们自己才是知识的发现者,笔者进行了一次尝试,在一次考试中考了事先已布置过预习但没有讲授的内容。由于这次要求预习很到位,尽管这些内容还没有讲授,但很多学生能很好地完成。这样使他们意识到其实很多知识不一定要依赖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自学来获得,自身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自己才是知识的发现者。

(二)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学习产生持久的动力

要完成好一项工作,做好一件事情,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我们发现,学校里最难管理的一类学生就是学习上没有目标和没有动力的学生,由于学习上没有目标,没有动力,这类学生极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干扰。只有学习目

标明确,学生才会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化学是一门与社会、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学科,一直困扰人类的几个热点话题之一 ——环境污染就与化学密切相关。高校里很多专业都与化学有关,无论是将来的升学还是就业,化学知识都潜藏着很大的作用。而升学和就业与学生的前途息息相关,因此学生能认识到学好化学是一种自身发展的需要,学习化学也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目标能否实现。由于学生深深地意识到学好化学与人生前途的关系,从而使他们体会到学习化学的迫切需要。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才会产生学习的动力。

(三)引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在校学习有时会无所事事,晚自修完成当天作业后就不知道还要做什么,不会安排连续的几天假期,在课余时间别人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何在呢?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无学习计划,因而不会安排时间。学生的学习计划的确定,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关键是从实际出发。首先,学生要分析自身的学习情况,明确薄弱环节,在制订计划时,力求突出个人的主攻方向,对优势科目和薄弱科目要有所侧重,在计划中要充分体现使各科平衡发展,防止只攻薄弱科目而忽视特长科目的取短弃长的做法。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按学习计划进行,并定期检查计划的落实和实施情况。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化学的基本理论中化学平衡、水解、有机化学、化学计算几乎成了每个学生的薄弱环节。因而,我们建议学生在高三复习完最基本的知识后,调整复习计划,先复习薄弱环节,完成薄弱环节复习后,还要不断重现薄弱环节的知识,使薄弱环节的复习贯穿于整个高三复习过程的始终。由于时间的保证和滚动复习、训练,学生的薄弱知识得以充实,从而使学生扫清了学习上的障碍,也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有时候,老师讲了多遍的题目,学生在考试中还是会出错。假如我们分析了题目,或已演练过一遍,并且要求学生动手做过,这种情况就很容易克服。知识点的落实,离不开动手和动脑。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掌握化学实验操作,必须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亲自体验实验的成功与失败。经过多年的教学,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对知识点是否掌握取决于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点时的思维程度。动手演练是思维程度较高的一种学习活动,由于动手演练提高了思维程度,从而促进了知识点的落实。实践证明,只有使学生动手动脑,才能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更扎实、更牢固,从而大大提高掌握知识的实效性。另外,我们还发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都很重视课后的反思,这些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不只是看书,更多的是反思。反思也是思维程度较高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反思过程中应侧重思考下列几个问题:学会了什么知识,哪些知识还是薄弱的,题目还有哪些解题方法等。

(五)教会学生自学

人的一生中所获得的知识只有少部分来自课堂,大部分来自课外,来自在社会中的自学和生活体验。由于社会的不断变化,知识需要不断更新,而书本的知识又往往是有限的,因而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首先是养成预习的好习惯。预习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预习到位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智力因素并不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例如,不良的学习习惯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障碍。部分学生课前不预习,上课时只能是被动地听。为了改变这一不良习惯,笔者一再强调预习的必要性,还请优秀生介紹经验,使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为了尽快使学生养成预习习惯,规定晚自修的前半段时间用于预习、做预习笔记。课堂预习是一种超前的学习行为,教师在布置预习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度地布置。

其次是培养课外阅读的好习惯。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关键是学校制度的支持和课堂教学的引导。学校在安排课程时每周特设一节课外阅读课,由教师组织学生到阅览室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自由选读自己喜爱的刊物和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更进一步促进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阅读,经常印一些与学科有关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化学的科技新成就、新发明、新动向,让学生关注化学的发展,并将其作为课内知识的补充,还向学生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报刊,如《中学生化学报》《中学理科》《考试报》等,以指导学生阅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学校制度的支持,更主要靠教师课堂教学的引导。

(六)教会学生发问

科学技术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进步的,同样,学习的进步和知识的增长也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达成的。解决问题固然重要,而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引导学生提问题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

第一,营造提问题的气氛——使学生敢问。

笔者曾接手一个基础较差的班,学风和班风都不尽如人意。经调查,发现主要是学生学习信心不足。于是,笔者先给学生做了大量思想工作,使他们树立信心,鼓励他们大胆向老师提问题。笔者认真记录好学生提问的次数,并在上课时把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以投影的形式展示出来,且在每一问题后面写上提该问题的学生姓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尽可能在课堂上进行解答,同时,面向全班表扬能提出创造性问题的学生。此外,把学生提问题的情况与期末总评成绩挂钩。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

试论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实践

试论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实践概要:被动的学习和不良的学习习惯是现在部分学生学习的弱点,这种状况将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要改变这种状况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关键是教会学生学习。以化学科来说,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教学离不开实验。我们发现,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时很兴奋,知道做什么实验,也知道实验的步骤,但教师问及实验目的、操作步骤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1c939t2ij4n7xz5eecp3x5if1klf700ax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