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平不陂,无往不复。
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
《易》比老子优越之处是它指出转化的条件。如剥卦六爻中,下面五爻是阴爻,最上一爻是阳爻。阳爻处于顶端,下一步即将转入最下层,而阴爻呈全面上升之势。这是一个走向坏结果的形象。相反,复卦 六爻中,下面五爻是阳爻,上面一爻是阴爻,阴爻处于即将崩毁之势,阳爻全面上升,其象大顺。所以《篆辞》说,“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
这种对立面相互渗透转化的思维,已经深入到中国的广大人群中。中国人运用这种辩证思维观察各种现象,特别是从不利中找寻有利的因素,是形成乐观主义的原因之一。
哲学家讲剥、复,泰、否的转化,讲阴阳两极的交互作用与转化,文学家则说,“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
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生”,“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普通人群用通俗的语言发明了大量类似警语,“时来运转”,“天无绝人之路”,“塞翁失马,安知非福”,“人有旦夕祸福,马有转缰之危”,“舍钱免灾”,“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苦尽甘来”,“乐极生悲”,“置之死地而后生”,“狗急跳墙”,“吃小亏占大便宜”……
辩证思维使中国人有一套高明的处世与人生哲学。顺利时强调,“满招损、谦受益”,强调“居安思危”,不顺利时则强调“韬光养晦、等待时机”。皖南事变后,中共曾对处于地下状态、形势险恶的地下党工作提出十六字方针,“长期埋伏,隐敝精干,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全世界的其他民族,在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中,很少看见类似的思想。这显然和民族文化基因有关。中国民族灵活的、相信并高度重视祸福转化的思维方式,对其长期稳定并不断有繁荣局面出现,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