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4.呆病(典型阿尔茨海默病)中医诊疗方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呆病(典型阿尔茨海默病)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1]

参照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痴呆诊断标准(2017年版)。

(1)主诉智能缺损。

(2)存在一项或以上明显的智能缺损,如善忘(短期记忆或长期记忆减退)、失语(如找词困难、语言不连贯、错语)、失认(如不能辨认熟人或物体)、失用(如动作笨拙、系错钮扣)、执行不能(如反应迟钝、或完成任务困难等)等。

(3)日常生活能力下降,部分受累甚至完全丧失。

(4)除外引起智能缺损的其他原因,如郁证、癫狂、谵妄等。

神经心理学检查、MRI扫描或PET或脑脊液检查或基因测序等有助于本病的临床诊断和鉴别。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DC)制订的“阿尔茨海默病操作性诊断标准”(2017年版)[2](表1)。

表1 阿尔茨海默病操作性诊断标准 核心特征 诊断标准 1.早期显著的记忆减退,且逐渐进展病史 2. 存在早期显著的情景记忆损害和至少1个其他认知领域损害的客观证据 评估领域和分界值 ? 病史:经询问、照料者报告或医生观察证实 调整值 6个月以上 ? 记忆:DSR ≤10.5/56分(年龄调整值), 或HVLT≤15.5/36分(年龄调整值); ? 视空间:TMT-A≥98.5/150秒(年龄调整值); ? 执行:TMT-B≥188.5/300秒(年龄调整值); 3. 伴有或不伴有总体认知功能损害 4.工作或日常活动能力下降 ? 语言:BNT-30≤21.5/30分(教育调整值); ? 综合认知:MMSE≤26/30分(教育调整值); ? 功能:ADL≥16/56分。 1

年龄50~64≤12.5分 年龄65~74≤9.5分 年龄75~84≤5.0分 年龄50~64≤18.5分 年龄65~74≤15.5分 年龄75~84≤14.5分 年龄50~64≥80.5分 年龄65~74≤90.5分 年龄 ≥75 ≥101.5分 年龄50~64≥150.5分 年龄65~74≥165.5分 年龄 ≥75 ≥199.5分 教育≤9年≤19.5分 教育>9年≤21.5分 大学≤26/30分 中学≤24/30分 小学≤23/30分 文盲≤22/30分 轻度≥16/56分 中度≥25/56分

重度≥30/56分

支持特征

5. 具备或不具备AD病理证据或其他生物标志之一

? MRI内侧颞叶萎缩(MTA≥1.5分,年龄调整值),

或海马体积缩小(HV-MRI≤1.98cm3,左右测定值)

年龄50~64≥1.0分

年龄65~74≥1.5分年龄75~84≥2.0分

3

左侧HV≤2.28cm

3

右侧HV≤2.63cm

? PET示Aβ沉积,额、颞、顶叶和纹状体最突出, 或

? PET示FDG代谢,颞顶叶联合区域最突出,或

?PET示tau沉积,广泛的新皮质(顶叶、额叶)最参考表4和5 突出,或

?CSF或Plas-Aβ42降低或tau增加或tau/Aβ1-42比值异常,或

? AD常染色体显性突变(如APP/ PSEN1/ PSEN2)

排除标准

6. 痴呆的其他病因或伴随病变(血管病变)

? 其他病因:VaD或DLB或FTD/PPA,其他精神障碍或重度情感障碍

? 可逆原因:代谢、激素、感染、中毒及药物滥用

注:AD:阿尔茨海默病;ADL: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poE:载脂蛋白E;APP: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BNT:波士顿命名测试;CDR: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SF:欧脑脊液;DLB:路易体痴呆;DSR:延迟故事回忆;FDG-PET:使用[F-18F]-氟脱氧葡萄糖检测脑内葡萄糖代谢和血流量的变化;FTD:额颞叶痴呆;HV:海马体积;HVLT: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试;MMSE: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RI:核磁共振成像,结构MRI检测灰质、白质和脑脊液中的组织变化。 这种技术对于由于神经元损失和萎缩引起的灰质体积变化特别敏感; MTA:内侧颞叶萎缩;Plasma:血浆;PPA:原发性进行性失语;PSEN:早老素基因;TMT:连线测试; VaD:血管性痴呆。

典型AD临床诊断应以病史和检查证实有早期显著的情景记忆损害且MRI显示内侧颞叶萎缩或海马萎缩为核心临床特征,并采用本土化诊断性参数,以减少因语言、文化和种族不同而产生的偏差。非典型AD不具备早期显著的情景记忆损害和内侧颞叶萎缩的特征,以此鉴别。虽然AD生物标志物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的确证性水平,但检测技术及其分界值还缺乏本土化的统一标准。

(二)病程分期

采用阿尔茨海默病中医诊疗共识联合小组(JCG)制订的 “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分期标准”(2017年版)[3],判断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启动期)、中期(进展期)和晚期(恶化期),指导临床辨证施治(见表2)。

表2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分期标准

病期 早期 (启动期) 病程约6年

在任何阶段,1+2或3或4 1 存在记忆和(或)其他认知领域症状之一:忘失前后/混淆时空;不识熟人/难辨常物;欲言无词/指物难名;迟疑退缩/性格改变; 2 临床痴呆评定为轻度(CDR 0.5~1.0),或缺字? 3 认知功能轻微损害(MMSE21~26),或缺字 ? 4 日常生活活动轻微损伤(ADL16~20),或缺字 ? 1 存在情绪和精神症状之一:急躁易怒/抑郁淡漠;妄闻妄见/妄思离奇;夜寐早醒/睡眠颠倒;2

中期 (进展期) 病程约4年 晚期 (恶化期) 病程约3年 迷路走失/言辞不清;和 2 临床痴呆评定为中度(CDR 2.0),或缺字 ? 3 认知功能明显损害(MMSE11~20),或缺字 ? 4 日常生活活动明显下降(ADL21~30),或缺字 ? 1 存在较重的精神、行为和生理机能症状之一:神惫如寐(迷蒙昏睡/无欲无语);形神失控(激越攻击/躁扰不宁);知动失司(便溺失禁/心身失用);虚极风动(躯体蜷缩/肢颤痫痉);和 2 临床痴呆评定为重度(CDR 3.0),或 3 认知功能严重损害(MMSE≤10),或 4 日常生活活动严重丧失(ADL>30),或 注释: ADL:日常生活活动量表;MMSE:简易精神状态检查;CDR:临床痴呆评定量表。

(三)证候诊断

采用阿尔茨海默病中医诊疗共识联合小组(JCG)制订的“阿尔茨海默病辨证规范”(2017年版)进行辨证(每个证候名目下具备一个或以上症状组合,参考舌脉,即可做出判断)[3]。 1. 早期(启动期)

髓海渐空:动作缓慢,多忘不精;脑转耳鸣,胫酸眩冒;两目昏花,齿枯发焦;舌瘦淡红、脉沉细。

脾肾两虚:食少便溏,好忘多虑;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疑惑惊恐,畏寒肢冷;舌胖齿痕,脉缓尺弱。

气血不足:神疲倦怠,少气懒言;淡漠退缩,多梦易惊;善愁健忘,心悸汗出;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2. 中期(进展期)

痰浊蒙窍:痰多体胖,迷惑善忘;夜寐早醒,睡眠倒错;言辞颠倒,举动不经;苔粘腻浊,脉弦而滑。

瘀阻脑络:反应迟钝,行走缓慢;妄思离奇,梦幻游离;偏瘫麻木,言蹇足软;舌紫瘀斑,脉细而涩。

心肝火旺:急躁易怒,烦躁不安;妄闻妄见,喊叫异动;噩梦难寐,便干尿赤;舌红或绛,脉弦而数。 3. 晚期(恶化期)

虚极毒盛:迷蒙昏睡,无欲无语;便溺失禁,心身失用;激越攻击,谵语妄言;躯体蜷缩,肢颤痫痉;舌绛,脉数或沉。

二、治疗方案 (一)分期辨证论治

参考阿尔茨海默病中医诊疗共识联合小组(JCG)制订的“阿尔茨海默病的序贯治疗方案”(2017年版)进行分期辨证论治[3]。

1.早期(启动期) (1)髓海渐空

3

治法:滋补肝肾、填精益髓

推荐方药:七福饮加味(《景岳全书?卷五十一》)。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本方由熟地黄、当归、酸枣仁、人参、白术、远志、炙甘草组成,常加鹿角胶、龟板胶、阿胶、山萸肉、肉苁蓉、知母等,以增加七福饮滋补肝肾、填精益髓之力。若心烦、溲赤、舌红少苔、脉细而弦数,可合用六味地黄丸或左归丸。若头晕、耳鸣、目眩或视物不清,加天麻、钩藤、珍珠母、煅牡蛎、菊花、生地黄、枸杞。

(2)脾肾两虚

治法:温补脾肾、养元安神

推荐方药:还少丹加减(《洪氏集验方?卷一》)。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本方由熟地黄、山茱萸、枸杞、怀牛膝、杜仲、楮实子、肉苁蓉、巴戟天、茴香、茯苓、山药、大枣、石菖蒲、远志、五味子组成。若呃逆不食,口涎外溢,加炒白术、生黄芪、清半夏、炒麦芽;若夜尿频多,加菟丝子、蛇床子;若二便失禁,加益智仁、桑螵蛸。

(3)气血不足

治法: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推荐方药:归脾汤加减(《正体类要?卷下方》)。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本方由人参、炙黄芪、麸炒白术、茯神、炙甘草、龙眼肉、酸枣仁、当归、大枣、远志、木香、生姜组成。若脾虚日重,加茯苓、山药;若入睡困难或夜间行为异常,加柏子仁、首乌藤、珍珠粉、煅牡蛎、莲子心。烦躁明显,减炙黄芪。

2.中期(进展期) (1)痰浊蒙窍

治法:化痰开窍、通阳扶正

推荐方药:洗心汤加减(《辨证录?卷四》)。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本方由半夏、陈皮、茯神、甘草、人参、附子、石菖蒲、酸枣仁、神曲组成,常加郁金、制远志以增加化痰益智之力。有热象,则减附子;若舌红苔黄腻,可加清心滚痰丸;若言语颠倒,歌笑不休,甚至反喜污秽,或喜食炭,可改用转呆丹。

(2)瘀阻脑络

治法:活血化瘀、通窍醒神

推荐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医林改错?卷上》)。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本方由桃仁、红花、赤芍、川芎、麝香、葱白、生姜、大枣、黄酒组成。通血络非虫蚁所不能,常加全蝎、蜈蚣之类以助通络化瘀之力;化络瘀非天麻三七

4

所不能,可加天麻、三七以助化瘀通络之力;病久气血不足,加当归、生地黄、党参、黄芪;久病血瘀化热,加钩藤、菊花、夏枯草、竹茹。酒精过敏者,减黄酒。

(3)心肝火旺

治法:清肝泻火、安神定志

推荐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神精系统证治类》)。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本方由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杜仲、桑寄生、川牛膝、益母草、首乌藤、茯神组成。若失眠多梦,减杜仲、桑寄生,加莲子心、丹参、酸枣仁、合欢皮;若妄闻妄见、妄思妄行,减杜仲、桑寄生,加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珍珠粉;若苔黄黏腻,加天竺黄、郁金、胆南星;若便秘,加酒大黄、枳实、厚朴;若烦躁不安,加黄连解毒汤或口服安宫牛黄丸。

3.晚期(恶化期) 毒盛虚极

治法:解毒通络、补肾固元

推荐方药:黄连解毒汤加遗忘双痊丹(《外台秘要方?卷一》和《石室秘录?卷一》)。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本方由黄连,黄芩,黄柏,栀子,人参,莲须,芡实,山药,麦冬,五味子,生酸枣仁,远志,菖蒲,当归,柏子仁,熟地黄,山茱萸组成。若痰迷热闭,神惫如寐,加菖蒲、郁金、天竺黄,或合用至宝丹;若脾肾虚极,知动失司,合用还少丹;若火毒内盛,形神失控,合用安宫牛黄丸;若阴虚内热,虚极生风,合紫雪丹或生地黄、天麻、地龙、全蝎、蜈蚣等。

补肾是阿尔茨海默病最基本的治疗原则,应贯穿于疾病的全程。由于证候演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治疗的一般原则是分期辨证施治。分期辨证施治意指随证候演变而变化治法的序贯疗法,早期病情初始,常以补肾为主;中期痰瘀火并现,应化痰、祛瘀、泻火交替或并行;晚期因痰、瘀、火而化生毒浊,毒浊内盛而元气极虚,常在清热解毒基础上,补肾固元,以增加协同效应。

(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1.感觉刺激,如点压、香熏、触摸、光疗等。

2.认知刺激/情绪干预,如音乐疗法、舞蹈疗法、多感觉环境疗法、经皮神经电刺激、回忆疗法、确认疗法、情境模拟疗法。

3.其他疗法,如运动疗法、动物辅助、特殊护理单元和餐厅环境干预。 (三)西药治疗

参照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中国痴呆诊疗指南》(2017年版),针对上述疗法未能明显缓解且发展为中重度(MMSE≤15分)和重度痴呆患者(MMSE≤10

5

24.呆病(典型阿尔茨海默病)中医诊疗方案

呆病(典型阿尔茨海默病)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1]参照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痴呆诊断标准(2017年版)。(1)主诉智能缺损。(2)存在一项或以上明显的智能缺损,如善忘(短期记忆或长期记忆减退)、失语(如找词困难、语言不连贯、错语)、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1bw877c936msol1o4w75dq8n1sig300ud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