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章末综合检测(三)
一、选择题
1.生物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下列关于生物对其他地理要素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森林使昼夜温差变大 B.加快了海陆间水循环的速度 C.陆地上生物的出现加快了岩石的风化 D.森林加大了径流的季节变化
解析:生物根系发育在岩土中,必然对岩石有一定的破坏作用,这就是风化作用,故C项正确。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作用,故森林使昼夜温差变小、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减缓径流速度。
答案:C
2.下图表示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作用正确的是( )
A.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是③ B.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④ C.表示绿地对空气起净化作用的是① D.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②
解析: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由流水侵蚀形成,应该是水文要素;不同温度带生长的植物应该是温度对植物的影响,属气候要素;绿地对空气的净化作用,是植被(生物)对气候的影响;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是生物对土壤的影响。
答案:A
下图为某区域地理要素关联图。读图,完成3~4题。
1
3.图中植被种类丰富是因为该地( )
①纬度较低 ②地势起伏大 ③河流短急 ④降水丰富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由图中信息知,该地为亚热带或热带区内的某一岛国。影响植被种类丰富的主要因素主要是气候、地形因素。
答案:C
4.据观测,该地区近年来降水量减少约10%,但地表径流却增加了3%,最可能与人类活动影响了下列哪一要素有关( )
A.地形 C.河流
B.植被 D.洋流
解析:地表径流增加,说明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答案:B
5.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自然地理环境呈现整体性特点,下列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描述最可信的是( )
A.枯水期时,河流搬运能力降低,河水含沙量增加
B.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风力侵蚀作用强烈,流水侵蚀作用较弱 C.洪水期时,河流携带大量矿物质到河口,加剧咸潮危害
D.北美西部温带荒漠的沙尘被气流携带到北太平洋,利于渔业资源的发展
解析:枯水期,河流搬运能力低,含沙量小;洪水期,河流搬运能力强,但对咸潮影响小;根据大气环流形势,北美西部的温带荒漠不可能被带到北太平洋;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风力作用强,流水作用弱。
答案:B
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完成6~8题。
6.和①处自然带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
2
A.山脉迎风坡 C.暖流
B.大气环流 D.寒流
解析:①为热带雨林带,其形成与暖流、地形抬升、迎风坡有关。 答案:D
7.④地自然带的名称是( ) A.热带草原带 B.温带草原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解析:④地为地中海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答案:C
下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8~9题。
8.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 ) A.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解析:根据经纬度及区域形状,可知该区域位于亚洲东部,自然带由南向北依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答案:B
9.自然带Q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因素 C.太阳辐射
B.洋流因素 D.大气环流
解析:Q自然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大陆东岸受到千岛寒流的影响,分布的纬度较低。 答案:B
一位游客由辽宁大连出发向西去新疆旅游,沿途依次看到森林、草原、荒漠等自然景观。据此回答10~11题。
10.该游客沿途依次看到的景观可能有( )
3
A.塞外江南→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层层梯田层层绿 B.碧海蓝天→风吹草低见牛羊→黄沙滚滚 C.林海雪原→滚滚麦浪→椰风海韵
D.三江并流→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东方不夜城
解析:辽宁大连——“碧海蓝天”;内蒙古——“风吹草低见牛羊”;新疆——“黄沙滚滚”。
答案:B
11.该游客看到的景观自东向西变化,体现了( ) A.自然带的周期性更替规律 B.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C.随海拔升高而变化的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D.经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从辽宁大连→内蒙古→新疆体现了经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D
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天然白桦林。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12~13题。
12.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D.针叶林
解析:北京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分布在纬度较高的我国东北地区。
答案:C
13.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C.大气环流
B.海陆位置 D.地形
解析:同一植被分布纬度越低的海拔越高。从材料中可以得出天然白桦林分布在纬度相对较高的东北地区,喇叭沟门纬度较低海拔较高,说明影响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答案:D
4
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也就是高山林线。下图为全球部分山脉、山地林线海拔高度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全球山地林线的分布( ) A.从30°N的副热带向南北两极递减 B.林线海拔最大值出现在赤道上
C.天山林线低于横断山脉是因其远离海洋、水汽少
D.50°N~70°N之间纬度每升高1°,林线海拔约升高130 m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低纬地区的山地林线较高,尤以乞力马扎罗山、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较高,表明山地林线与气温、降水有关。天山林线低于横断山脉是因其远离海洋、水汽少。
答案:C
15.影响林线海拔高低的最主要因素是( ) ①温度 ②湿度 ③坡度 ④坡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森林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热量和水分条件,故A项正确。 答案:A 二、综合题
16.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