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0版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章末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2章 章末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测控导航表

知识点 1.神经调节 2.激素调节 3.人脑的高级功能 4.血糖平衡、体温平衡、水盐平衡 5.免疫调节 6.综合考查 题号 1,2,3,4,5,6,7,8,9,10,26 12,14,15,16,17 11 13,21,27,28 23,24,25,30 18,19,20,22,29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由5个神经元组成 B.组成反射弧的每一个细胞都是神经细胞 C.刺激感受器和传出神经,都能发生反射 D.刺激感受器会引起效应器发生电位变化

解析:一个简单的反射弧,一般涉及的神经元数目可能只有3个(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甚至2个(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效应器中的肌细胞或腺细胞都不是神经细胞;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能做出应答,但因为未经过神经中枢,所以这不叫反射;正常情况下,刺激感受器,效应器能做出应答,产生电位变化。

2.神经元通过突触与其支配的靶细胞建立连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A.神经元由细胞体、神经纤维和突触组成 B.神经元和靶细胞之间可以形成多个突触 C.树突受刺激后能产生并传导兴奋至突触小体 D.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靶细胞

解析: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有多个分枝,能和靶细胞形成多个突触联系;树突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经过胞体再传至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靶细胞。

3.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神经细胞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离子不进行跨膜运输 B.神经细胞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细胞膜两侧同种离子的浓度相等 C.神经细胞变为显著活跃状态时,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发生变化 D.神经细胞变为显著活跃状态时,细胞膜表面没有电荷的定向移动

解析:神经细胞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离子仍进行跨膜运输,如钾离子大量外流;神经细胞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细胞膜外侧钠离子浓度比内侧高,钾离子浓度比内侧低;神经细胞变为显著活跃状态时,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神经细胞变为显著活跃状态时,细胞膜表面有局部电流形成,即有电荷的定向移动。

4.如图是测量神经表面电位差实验示意图,某一时刻观察到电表读数为零,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D )

①此时兴奋朝左侧单向传导 ②此时兴奋尚未传到a处 ③此时兴奋传到a、b中间 ④此时兴奋已经离开b处

A.①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刺激离体神经纤维,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兴奋尚未传到a处、兴奋传到a、b中间,或者兴奋已经离开b处,膜表面上a、b两点电位都相等,因此电表读数都为零。 5.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一个较强刺激时,该部位( B ) A.细胞膜对钾离子通透性首先增大,引起钾离子大量外流 B.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首先增大,引起钠离子大量内流 C.细胞膜两侧电位差从零逐渐扩大,最终表现为内正外负 D.细胞膜两侧电位差逐渐缩小为零,并且稳定在这一水平

解析: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一个较强刺激时,如果该部位细胞膜对钾离子通透性首先增大,引起钾离子大量外流,膜电位将外更正,内更负,与发生兴奋的情况不符;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一个较强刺激时,该部位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首先增大,引起钠离子大量内流;细胞膜两侧电位差逐渐从外正内负逐渐缩小为零,并进一步极性倒转为外负内正。 6.如图示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刺激前后的膜电位变化,图中曲线( C )

A.a点前,膜外电位为负

+

B.b点时,Na内流加快

+

C.c点时,Na净流入停止 D.d点后,膜完全兴奋

++

解析:a点前是静息电位,外正内负;随着Na内流的进行,推动Na内流的浓度差逐步缩小,b点

++

时,电位差从作为Na内流的动力(b点前)开始转变为阻力(b点后),因此,b点时,Na内流减慢;

+

直到c点时,Na浓度差动力与电位差阻力平衡,净流入停止,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达最大值;d点后,膜逐渐恢复至静息状态。

7.神经元胞体与轴突的相连处叫做轴丘。实验表明,刺激轴丘比刺激其余部位容易引起神经兴奋,其原因可能是( B )

A.轴丘部位静息电位高,因而兴奋性强 B.轴丘部位运输钠离子的膜蛋白数量多 C.轴丘部位产生的神经兴奋传导速度快 D.轴丘部位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多

解析:神经表面电位相等,如果某一部位高于他处,将会自发产生局部电流,与事实不符;轴丘

+

部位运输钠离子的膜蛋白数量多,Na内流快而多,就容易引起神经兴奋;题目论述的是兴奋的产生而非传导;突触小泡一般存在于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内。

8.有关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 A.神经冲动的产生与神经元内外离子的特异性分布有关

++

B.神经兴奋区有Na被动内流,相邻静息区有K被动外流 C.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实质是局部电流的传播 D.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就是指神经细胞膜外的电流方向

解析:静息时,细胞膜外侧钠离子浓度比内侧高,钾离子浓度比内侧低,神经冲动的产生与神经

++

元内外钠、钾等离子的特异性分布有关;神经兴奋区Na顺浓度梯度被动内流,相邻静息区K顺浓度梯度被动外流;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实质是局部电流的传播;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从兴奋区传向未兴奋区,与神经细胞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 相反。

9.如图为甲、乙、丙3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若其中某一神经元受强刺激后,在b、c、d、e处都能测到电位变化,而a处没有测到电位变化,则受刺激的神经元可能是( B )

A.甲 B.乙 C.丙 D.乙或丙

解析:根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能双向传导以及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规律,刺激甲,a、b、c、d、e处都能测到电位变化;刺激乙,能让乙、丙各处兴奋,但甲不能兴奋;刺激丙,甲、乙都不能兴奋。

10.当人的膀胱储尿达到一定程度时引起尿意,但正常成年人在适宜环境下才排尿,而不像婴儿或意识丧失的人那样即时排尿,这说明( D ) A.形成尿意的神经中枢在膀胱 B.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C.成人排尿反射时间较婴儿长 D.排尿反射受不同中枢的分级调控

解析:形成尿意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意识丧失的人也能排尿,说明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不在大脑皮层;正常成年人能够憋尿,而婴儿或意识丧失的人不能,这并不能说明排尿反射时间的长短,但可以说明大脑皮层对脊髓排尿反射的控制能力不同。 11.有关人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大脑是直接感知环境刺激的最高级神经中枢 B.小脑与人过量饮酒后行为控制能力减弱无关 C.下丘脑受损可能造成女性月经周期紊乱 D.阅读和理解本题由脑干的不同区域负责

解析:直接感知环境刺激的是各种感受器;小脑能调节身体的平衡,与人过量饮酒后行为控制能力减弱有关;下丘脑有调节生物节律的神经中枢,月经周期节律的紊乱可能与下丘脑受损有关;阅读和理解本题主要由大脑的视觉中枢和有关的言语区等负责。 12.有关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每种激素都能在内环境中被检测到 B.一种内分泌腺只能够分泌一种激素 C.一种激素只能作用于一类组织细胞 D.一个细胞只对一种激素有生理反应

解析:激素都能分泌到血液中,所以在内环境中都能被检测到;胰岛和垂体等内分泌腺都能分泌多种激素;尽管有许多激素有专门的靶器官和靶细胞,但也有一些激素能作用于多种类型的

细胞,如甲状腺激素几乎能作用于全身所有细胞,胰岛素也能作用于多种细胞;一个细胞上若有多种激素的受体,就会对相应的多种激素有生理反应,如垂体细胞既可接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调节,又可接受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又如肌细胞既可接受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又可接受胰岛素的调节,从而表现出相应的生理反应。

13.血糖浓度升高时,人体有关细胞对此作出的应激反应是( B ) A.肝脏细胞糖原分解速度加快 B.脂肪组织细胞脂肪合成增多 C.胰岛各种细胞分泌活动加强 D.肌细胞摄取葡萄糖速率减慢

解析:血糖浓度升高时,人体有关细胞对此作出的应激反应总的效果应当是有利于降低血糖的,而肝脏细胞糖原分解速度加快,将会升高血糖;脂肪组织细胞脂肪合成增多,有利于降低血糖;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而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减少;肌细胞摄取葡萄糖速率减慢,不利于血糖降低。

14.根据胰岛素的作用分析,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人体易出现( B )

①葡萄糖利用增加 ②体重减轻 ③尿液渗透压升高 ④糖尿 ⑤多尿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⑤

解析: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因此,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人体葡萄糖利用会减少,血糖会升高。为维持能量供应,脂肪等非糖物质分解将增多,体重将减轻;血糖升高,易导致糖尿,进而尿液渗透压升高,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 增加。

15.反馈调节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胃酸引起的促胰液素分泌也表现出反馈调节的特点,据此推测胰液( B ) A.呈酸性 B.呈碱性

C.呈中性 D.酸碱性无法确定

解析:因为胃酸引起的促胰液素分泌也表现出反馈调节的特点,所以,胰液pH应呈碱性,以中和胃酸,减小对肠黏膜的刺激,使促胰液素分泌减少。 16.有关神经递质和激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D ) A.可能由同一个器官分泌 B.可能作用于同一靶细胞

C.从分泌部位到作用部位都经过体液运输 D.与靶细胞内受体分子结合后都迅速失活

解析:下丘脑中既有细胞能分泌神经递质,又有一些细胞能分泌激素(如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神经递质和某些激素(如甲状腺激素、胰岛素)都能作用于同一靶细胞;神经递质分泌出来后要经过突触间隙液(组织液)扩散到达所作用的突触后膜,激素分泌后也要通过体液运输到达靶细胞;神经递质和激素虽然与受体分子结合后都迅速失活,但与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分子并不在细胞内,而是在突触后膜上,与激素结合的受体分子有的在细胞内,也有的在细胞膜上。

17.下列关于激素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机体各项生命活动分别是由不同激素调节 B.一种激素的分泌可能受另一种激素的影响 C.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 D.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解析: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往往由多种激素共同调节,如血糖调节;一种激素的分泌可能受另

一种激素的影响,例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就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影响,同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也影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要分泌到血液中运输,因此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否则激素的持续效应会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 18.下列四组物质中,作用关系与其他三组都有明显不同的一组是( B ) A.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 B.作用于B淋巴细胞的抗原和淋巴因子 C.作用于肝细胞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D.作用于垂体细胞的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解析: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兴奋突触后神经元或肌细胞)和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突触后神经元或肌细胞)、作用于肝细胞的胰岛素(降血糖)和胰高血糖素(升血糖)、作用于垂体细胞的甲状腺激素(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这三对物质的作用相反,相互拮抗,只有作用于B淋巴细胞的抗原和淋巴因子共同刺激B细胞活化增殖,与其他三组物质的关系明显不同。

19.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从生物种类来看,神经调节比体液调节更具有普遍性 B.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作用方式和结构基础均不一样

C.运动时呼吸加快是CO2通过体液运输直接调节呼吸运动的结果 D.神经递质经扩散运输到突触后膜起作用属于体液调节

解析: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调节,但有体液调节,从生物种类来看,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更具有普遍性;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而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运输来发挥作用;运动时呼吸加快,体液中CO2浓度升高,通过体液运输到脑干,刺激脑干中的呼吸中枢,呼吸中枢兴奋,发出神经冲动再调节呼吸运动,而不是直接调节呼吸运动;神经递质经扩散运输到突触后膜起作用虽然经过体液,但仍是反射过程的一个环节,总体上仍属于神经调节。 20.与激素调节相比,神经调节( D ) A.无反馈机制 B.作用时间长 C.作用范围广 D.反应速度快

解析:与激素调节相比,神经调节作用时间短暂,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范围小),反应速度快。

21.有关人体体温的调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寒冷刺激下,体温受激素调节,但不受神经调节 B.炎热刺激下,体温受神经调节,但不受激素调节 C.气温与人体温相等时,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很强 D.发热时体温若恒定在38 ℃,则机体产热大于散热

解析:冷热刺激下,体温都既受神经调节(汗腺、皮肤毛细血管散热),又受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调节(细胞产热);气温与人体温相等时,人体散热困难,而机体却继续在产热,体温有升高趋势,因此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很强,使得汗腺和皮肤毛细血管多散热;发热时体温若恒定在38 ℃,机体产热等于散热(在比正常体温高的水平上),否则体温不能恒定在38 ℃,要么继续升高,要么下降。

22.人体皮肤大面积烫伤后容易引起病原体感染,这是因为( D ) A.皮肤中感受器受损

B.神经—体液调节能力降低 C.体液免疫能力降低

2020版高中生物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章末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2章章末综合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表知识点1.神经调节2.激素调节3.人脑的高级功能4.血糖平衡、体温平衡、水盐平衡5.免疫调节6.综合考查题号1,2,3,4,5,6,7,8,9,10,2612,14,15,16,171113,21,27,2823,24,25,3018,19,20,22,2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16tx9xeru7b8vd538ce5nrap1rg1l00xf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