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淡水生物资源调查规范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淡水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采样、

样品保存、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着生生物的定性调查方

法,底栖动物采样、样品保存和生物量计算方法,大型水生植物调查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水库、江河、湖泊等水体水生生物资源调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SC/T 9102 渔业生态环境检测规范 SL 88 叶绿素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SL 167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 3淡水生物资源调查主要内容

淡水生物资源调查主要内容见表

第三部分:淡水部分

1。

表1淡水生物资源调查主要内容

调查项目 必 做 调查主要内容 选做 地理位置及环境特征;水体大小及形态 特水体形态与自然环境调查 征;集雨区、淹没区和消落区概况; 环境污染状况;气候气象和水文条件 水的理化性质调查 浮游生物调查 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测定 底栖动物调查 着生生物调查 大型水生植物调查 4 水体形态与自然环境调查

种类组成;生物量 水温;透明度;pH值 种类组成;数量;生物量 初级生产力 种类组成;数量;生物量 — 其他常规水质指标 — — — 种类组成;数量; — 工程概况; 水体形态与自然环境调查的主要内容见附录

A的表A.1、A.2、A.3、A.4。表中各项目的资料、数

据,可从所属管理单位和当地水产、水利、农业、林业、气象、水文、环保等部门获取,也可通过调查 访谈或独立观测方式获取。

4.1

气候

需了解年、季节气候特征,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和气温年变化,年(月)均风速、主 导风向,年(月)均降水

量、年均相对湿度,年均日照时数、无霜期、冰封期等。

4.2

水体

需调查水体形状,总面积、最大面积、最小面积、正常水面,水体长度、宽度、深度,正常水位、

最高水位、最低水位,水体交换量,湖 (库)湾数量及主要湖 (库)湾的面积和水深,底质类型及特性。

湖泊还需调查容积、湖岸线长度、湖底倾斜度,含盐量等;水库需调查总库容、兴利库容、死库容,枯 水期、丰水期,入库径流,各径流流量;河流需调查源头、终点,流经地区,流速和流量,含沙量,各 支流名称及特征等。

4.3

水体污染源

主要调查水体沿岸工业污染源分布情况,

农业(农田)污染源分布情况,人口分布与生活污水排放

情况,矿山污染情况等。

4.4

周围环境

需调查水体周围或集雨区的面积、地貌、土壤类型及特性;植被类型及覆盖率;水土流失情况;矿 产资源的种类、分布、储

量和开采情况;自然保护区面积和保护状况;风景名胜区级别、旅游情况。

5 水的理化测定项目及方法

按SC/T 9102 淡水部分的规定进行。

6 浮游生物调查 6.1

试剂与器具

主要试剂见附录 B,器具见附录 C的C.1、C.2。

6.2 6.2.1

采样

采样点布设 原贝 U

采样点应有代表

6.2.1.1

根据水体面积、形态、浮游植物的生态分布特点和调查的目的等决定采样点数量。 性,能反映整个水体浮游生物的基本情况。

采样点设置数量见表 2。采样结果记入附录 A的表A.5。

表2 采样点设置数量 水体面积(km 2) 采样点数(个) 6.2.1.2 湖泊、水库

v 2 3 2?5 3?5 5?20 5?7 20 ?50 7?10 50? 100 10 ?15 100 ?500 15 ?20 > 500 20 ?30 湖泊应兼顾在近岸和中部设点, 可根据湖泊形状在湖心区、 大的湖湾中心区、进水口和出水口附近、

沿岸浅水区(有水草区和无水草区)分散选设;水库应在库心区(河道型水库应分别在上游、中游、下 游的中心区)及大的库湾中心区、主要进水口、出水口附近、主要排污口、入库江河汇合处设点。

6.2.1.3

江河

在干流上游、中游、下游,主要支流汇合口上游、汇合后与干流充分混合处,主要排污口附近、河 口区等河段设置采样断面。根据江河宽设置断面采样点,一般小于

50m 的只在中心区设点;50m?

100m的可在两岸有明显水流处设点;超过 100m的应在左、中、右分别设置采样点。 6.2.2 6.2.2.1

采样层次 浮游植物采样

水深小于3m时,只在中层采样;水深3m?6m时,在表层、底层采样,其中表层水在离水面 0.5m 处,底层水在离泥面

0.5m处;水深6m?10m时,在表层、中层、底层采样;水深大于 10m时,在 表层、5m、10m水深层采样,10m以下处除

特殊需要外一般不采样。

6.2.2.2

浮游动物采样

由水体的深度决定,每隔

0.5m、1m或2m取一个水样加以混合,然后取一部分作为浮游动物定

曰亠中

量之用。

623 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

采集次数依研究目的而定, 标明采集时间、地点。

采样时间尽量保持一致,一般在上午

采样次数可逐月或按季节进行,

一般按季节进行。样品瓶必须贴上标签,

8 : 00?10 : 00进行。

6.2.4 6.241

采样方法 浮游植物采样

每个采样点取水样1L,贫营养型水体应酌情增加采水量。

定量样品在定性采样之前用采水器采集,

泥沙多时需先在容器内沉淀后再取样。分层采样时,取各层水样等量混匀后取水样

定性样品用25号浮游生物网在表层缓慢拖曳采集,注意网口与水面垂直,网口上端不要露出水面。

1L。大型浮游植物

6.242

浮游动物采样

原生动物、轮虫和无节幼体定量可用浮游植物定量样品,如单独采集取水样量以 品采集方法同浮游植物。

枝角类和桡足类定量样品应在定性采样之前用采水器采集, 号浮游生物网过滤浓缩,过滤物放入标本瓶中,并用滤出水洗过滤网

1L为宜;定性样

每个采样点采水样10L?50L ,再用25

3次,所得过滤物也放入上述瓶

中;定性样品用13号浮游生物网在表层缓慢拖曳采集。注意过滤网和定性样品采集网要分开使用。

6.3

样品的固定

浮游植物样品立即用鲁哥氏液固定,用量为水样体积的

1 %?1.5 %。如样品需较长时间保存,贝U

4 %。

固定方法同浮游植物。枝角类和桡足类

需加入37%?40 %甲醛溶液,用量为水样体积的

原生动物和轮虫定性样品,除留一瓶供活体观察不固定外, 定量、定性样品应立即用 37%?40 %甲醛溶液固定,用量为水样体积的

5%。

6.4

水样的沉淀和浓缩

固定后的浮游植物水样摇匀倒入固定在架子上的

1L沉淀器中,2h后将沉淀器轻轻旋转,使沉淀

虹吸时管口要始终

器壁上尽量少附着浮游植物,

再静置24h。充分沉淀后,用虹吸管慢慢吸去上清液。

低于水面,流速、流量不能太大,沉淀和虹吸过程不可摇动,如搅动了底部应重新沉淀。吸至澄清液的 1/3时,应逐渐减缓流速,至留下含沉淀物的水样

20mL?25 (或30?40) mL ,放入30 (或50 )

2次?3次,一并放入样品瓶中,

定容到30 (或

mL的定量样品瓶中。用吸出的少量上清液冲洗沉淀器

50 ) mL。如样品的水量超过 30 (或50 ) mL ,可静置24 h后,或到计数前再吸去超过定容刻度的余 水量。浓缩后的水量多

少要视浮游植物浓度大小而定,正常情况下可用透明度作参考 样浓缩体积见表 3,浓缩标准以每个视野里有十几个藻类为宜。

表3依透明度确定水样浓缩体积 透明度(cm) > 100 50 ?100 30 ?50 20 ?30 ,依透明度确定水

1L水样浓缩后的水量(mL ) 30 ?50 100 ?50 500 ?100 1000 (不浓缩) > 1000 (稀释) V 20 原生动物和轮虫的计数可与浮游植物计数合用一个样品;枝角类和桡足类通常用过滤法浓缩水样。

6.5

种类鉴定

优势种类应鉴定到种,其它种类至少鉴定到属。种类鉴定除用定性样品进行观察外,

微型浮游植物

淡水生物资源调查规范

淡水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采样、样品保存、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着生生物的定性调查方法,底栖动物采样、样品保存和生物量计算方法,大型水生植物调查方法等。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水库、江河、湖泊等水体水生生物资源调查。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13ch9537703gjy5zd2f62h6002tp400lb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